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再宿丁蜀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班正堂    阅读次数:16479    发布时间:2021-02-03

夜幕下的现代化繁华街灯伴着点点蚊蝇飞蛾,是那样的醉心朦胧,淡淡的薄雾映照着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现代民居,昔日老旧的古城已被新时代包装得严严实实。在宜兴丁蜀,停歇城镇上的商务酒店,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竟然再宿丁蜀。

仅凭导游背得滚瓜烂熟的导游辞吗?倒也不全是。导游说,江苏省将丁蜀镇规划定位为“著名的陶都,江苏省重要工业旅游城市,苏、浙、皖接壤地区的商贸综合服务城市”,通过试点“强镇扩权”赋予丁蜀县级管理权,丁蜀镇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依托陶瓷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00强。欣喜之余,但梦寐以求的是沁骨的泥香和纯朴的老艺人!

竹海掩映下的丁蜀,苍翠欲滴,这个我梦中的江南古镇,宛如一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之滨,千年一梦,香鼾如醉。与地球同生的泥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子民,而这弹丸之地的小镇丁蜀,似乎得到了上苍特别的眷顾。丁蜀的五色土如同经过万年酿造的一坛陈年老酒,千百年来释放出最为奇特的泥香,弥漫在这古老的小镇里。这片土地上的子民没有枉负泥土对他们无私的奉献,这里的泥土经过精美的艺术加工,经过涅盘炼狱式的淬火,蜕变成温润优雅的紫砂作品。多么质朴无华的紫砂泥啊,只有在丁蜀这个江南小镇,才真正展现出它最精美绝伦的美妙华章。

二十年多前,我曾到宜兴出差,本想宜兴既然是紫砂之乡,何不趁此机会为一把心爱的祖传老壶配上盖子,本以为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到了宜兴一问才恍然大悟,真正要寻访紫砂,还得坐车到十公里以外的小镇——丁蜀。那时的丁蜀,车站很小,走出车站,一排摩的师傅都在向我热情招徕。四处都是泥结石路面,人来车往尘土飞扬。为了配上这把壶盖,我投宿一爿小店,在丁蜀小镇转悠了两天。置身紫砂之海中,咨询一对70岁的老艺人、老奶奶,老艺人用方言给我介绍紫砂制作工艺流程后,我这才知道,想配上一把祖传老壶的壶盖,诸如尺寸、颜色、样式、工艺等都是问题,最终抱憾而返。

十多年前夏天,我再宿丁蜀镇。两条宽阔的解放路和人民路十字交叉穿城而过,还有极为漂亮的步行街和休闲广场。昔日低矮的紫砂小店变得清新宽敞明亮,统一制式的门牌匾额,家家前店后厂,显得格外精致,勾起游客的购买欲。我走进“紫砂老轩”,正仔细玩味着博古架里各式精美紫砂壶。店后走出一位气质高雅、雍容华贵的老板娘,热情招呼我进里面看看、坐坐、聊聊。穿过店堂,刚在大茶海前坐定,一位20来岁的女孩已为我沏好一壶茶。桌上放着紫砂杯、紫砂壶、紫砂茶海,茶因紫砂而香、紫砂因茶而得养。

老板娘用纯正的京津普通话说:“这是今年的新茶,是宜兴本地红茶,您好好品尝,好好观赏,不买也没关系。喝杯清茶、交个朋友嘛。”

我抬头寻着捶打紫砂泥的声音,这时老板娘会意地朝后面喊:“服务员,陪客人参观。”此时,从后院走出另一位小女孩,乐哈哈地领我走到店后小院。青砖铺就的作坊地面典雅整洁,厅堂中央安放着一张古色古香老式木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大爷,戴着一副老花镜,端坐桌前,正用力翻着捶打桌上的紫砂泥。在老艺人的手里,当地的五色土变成了泥坯,泥坯蜕变成温软柔顺的绸缎般紫砂泥。老人放下手中木槌,对我说:“紫砂就是要反反复复捶打几百次,像打年糕一样,才做得上好紫砂壶。”

说到这,紫砂那种来自捶打的淡淡泥香,丝丝缕缕绕鼻盘旋,沁人心脾。

闻着宜兴的红茶香,抚摸产于丁蜀的紫砂,心想真是不虚此行。老艺人得知我的来意非常盛情,让我把老壶拿出来瞧瞧,一定亲手给我做一个完美无瑕的壶盖。我毕恭毕敬地递过壶身,眼睛直勾勾、侧耳倾听老人的任何反应。老人拿过壶身,仔细端详起来,大概半盏茶功夫,才一字一顿地开口:“这把壶确实是我们丁蜀产品,从胎泥印记来看应该是清朝年间的宝贝。可惜壶盖的缺失,使茶壶身价大打折扣。”接着他又安慰我,“尽量帮你补救,使之重现价值。”

随后,服务员用浓浓的乡音话,给我一件一件地介绍他们亲手烧制的紫砂壶,仿佛每把紫砂壶的背后,无论是颜色、造型、刻字画……都有道不尽的故事。历史上自从达官贵族、文人墨客融入紫砂壶的制作后,紫砂壶已不再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了。从明代的时大彬到近代的顾景舟,丁蜀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紫砂艺术大师。小小的紫砂壶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的艺术气质。而怕一字不刻的素壶更显雅韵十足。紫砂壶无论是它的艺术造型、外延线条,还是实用性上的耐寒耐热、保茶鲜香,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风骨之气。我认真而虔诚地时而欣赏、时而把玩——边等边玩边闻边看边赏。

时间已近中午时分,我满意地走进拐角处一家小吃店。小店是10年前的招牌,但店内却修葺一新,还装上了空调。女主人热情地给我倒了一杯茶,很快又上来一碗颇有当地特色的雪里蕻肉丝面。杯是紫砂杯,碗是紫砂碗,桌上的香料罐也是紫砂的,就连男主人的烟嘴都是紫砂做的。老板笑着连称,紫砂就是做什么都透气,这是紫砂最大的好处。其实紫砂真正的美丽在于它骨子里透出的雍容大气、端庄尊贵。是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紫砂烟嘴、小小的紫砂笔洗,艺人们都做得那样工整有致、一丝不苟,极富古朴、典雅的书卷气。在丁蜀人家,处处可以看到如此优美灵动,与紫砂有关的文化细节。

紫砂栖居在丁蜀小镇的家家户户,绝不因岁月平淡而伤感,也不因人声鼎沸而张扬。丁蜀人只用它一把陈年的紫砂老壶、一杯宜兴红茶,与异乡的你结下君子之交,抚慰你的灵魂,温暖你的心尘,让你安详、温馨、缠绵一回。在丁蜀小镇时常可见用紫砂碎片拼成的一段残垣、一条村户小道,此时你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觉不出它的炫目,倒能悟出它的深沉内敛。是啊,紫砂不也是泥么?混在土里它啥也不是,但丁蜀的紫砂让你感觉到它烧铸了一段沉重的历史,是老艺人和五色土与千年小镇的根和魂。

我想可能以后怕是没有机会再来了,明天一定要好好地穿城过巷,享受一番泥土芬芳透出的茶艺乐趣,享受丁蜀文化积淀亘古不变的纯朴氛围。

清晨,我特意找十多年前配过壶盖的店面和吃过午餐那家小吃店,但怎么也找不到了。是的,老街不在了,取代的是一排排、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幅幅大平面、立体、灯箱广告牌,载着“第一批文化特色小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奋斗不息。欣喜的是,前店后坊的销售格局还在保持着高度的定力。店主多半是外地人,但依旧保存着纯朴遗风,我无论逛到哪家店面,店主少不了奉上杯“宜兴红茶”和一席工艺品推介。老板雇佣当地的小姑娘小伙子当跑堂服务员,后院作坊已由纯朴的老艺人变成青一色的中青年技师了,工艺品由纯手工变成机械制造了。只是紫砂厂房(作坊)多了直播带货网上销售功能罢了。

丁蜀被现代人用现代的元素打造的“文化特色小镇”和我们贵州的“文化特色小镇”款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丁蜀独特的紫砂文化不因富贵而浮躁,不因店大而欺客,不因自然的馈赠而放弃对艺术品的追求和丧失古老纯朴的善良本分。

丁蜀在我的视线中渐行渐远,我心里却一直想着紫砂老艺人那美好的许愿,默默感谢自己能三到丁蜀,三宿丁蜀,目睹这个江南小镇的变迁。紫砂浓缩了丁蜀的历史;紫砂已是丁蜀乃至中国一个文化的符号;紫砂使小镇丁蜀风骨不改、寓意绵长。



【作者简介】班正堂,又名王宇,男,布依族,贵州安顺人,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供职于贵州金元安顺水力发电总厂,高级工程师。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贵州作家网安顺作家网执行主编,安顺市作协会员。



(编辑:纤手香凝)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226788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