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金庸老先生的《神雕侠侣》对杨过山洪练剑这一段,深受感触。迫切要求自己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一下心声。
当时的情景大概是这样:
杨过提起第一柄剑,只见剑下的石上刻有两行小字“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第二片石片上没有剑,下面写着:“紫薇软剑,三十岁前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第三把是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第四把则是木剑,剑下的石刻道:“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其实,这不止是剑魔的的一生的写照,其实人生亦是如此。
少年人性格刚烈,对世界诸多不满,急于清除一切不公平、不完美的实物,满怀理想到处攻击批评,锐不可当,自觉无坚不摧,当年独孤前辈年轻时,与河朔群雄争锋,就折射出来这一道理。
三十岁时,老前辈用软剑,比长剑高一筹。但他自以为伸张正义,殊不知自己也会有错,以致误伤义士。弃之山谷。人到这时,纵有大济苍生之志,年轻凭一时冲动的判断是多么不可靠。他抛弃的不仅仅是误伤义士的软剑,还有年轻人不顾一切、不可一世的锐气。
四十岁前,他老人家使用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老练之人人,早已明白不露锋芒、反而威力更大。不过,钝口的重剑与利剑、软剑,归根究底只是技巧上的区别,目标始终是一样的——持之横行天下。虽然不露锋芒,但心中也没有完全放开。也参不透人生这一本难念的经。
不惑之年后,孤独前辈已经悟通,不在拘泥于剑,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达到了无剑胜有剑之境界。人生只有无所无欲,才能超凡脱俗的境界。用佛家语言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人生道理,早在几千年孔夫子就给我们详细阐释。纵观人生,就如此。
【编辑:刘海云】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