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犁辕坝遗事》之八 古镇丙安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苏林富    阅读次数:3198    发布时间:2025-07-06

丙安,位于赤水市中部,赤水河右岸,相传原名为炳滩,后因时常发生火灾,人们认为可能与字从有关。因此将旁改为旁,此后,果真极少发生火灾,于是带的丙字也就广泛使用,出现在文书、契约中。清道光、光绪年间编纂的《直隶仁怀厅志》和《增修仁怀厅志》均使用旁的丙字。解放后,实行汉字规范,因没有旁的丙字,遂采用不带任何偏旁部首的。丙安原为丙滩,究竟是因滩而得场名,还是因场名而命名滩,现已无考。但改丙滩为丙安是1962年,当时改丙滩人民公社为丙安人民公社,据说此举是为铭记解放后党领导人民对赤水河全面整治,使大、小丙滩由险滩恶水变为平安之水的壮举和功绩

 

丙安这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三面濒临滔滔东去的赤水河,距河滩10多米高。东西场口有保存完好的古老石寨门,寨门旁均有一株苍劲古朴的大黄葛树(榕树)。从上下寨门至赤水河边的码头,沿崖壁修筑有宽阔整齐的石阶梯。场内仅有一条独街,街道平整,因地势呈“S”型,宽34米,长约400米,街道由整齐的石板铺成。街道两边的房屋为木结构小青瓦屋面,房檐从街两侧伸向街心,使本来就不很宽的街道显得更为狭窄,站在街上抬头往上看,似乎给人一种一线天的感觉。丙安场历史悠久,庙宇较多,如万寿宫、天后宫、禹王宫、紫云宫、观音庙、王爷庙等。由于至今丙安场不通公路(2000年通公路),少了许多外界纷扰,故除寺庙被占作他用外,整个场市基本完整保留了明清以来赤水河谷的古镇及水陆码头的特有风貌。临河的房屋,几乎全都是建在河岸陡岩峭壁之上的吊脚楼,吊脚楼又多掩映于河边绿树丛中和芭蕉林里,为古镇披上一层原始神秘的面纱,具有独特的赤水河谷亚热带风光。吊脚楼对面是苍郁葱笼的群山,脚下是惊涛拍岸的赤水河,游客至此,诗情会油然而生。清朝仁怀厅同知、浙江义乌人陈熙晋曾在此住宿并写下《宿滩上》一诗:树杪炊烟夕照收,无端风雨落床头。客心摇曳青灯里,一夜滩声撼小楼。

丙安,历来为川南入黔古道上的著名场镇。每逢场期,热闹异常,厅(县)城、复兴、大同、猿猴等地及四处行商,纷纷来此摆摊设市,出售针头麻线、刀剪犁锄,收购山民带来的药材、茶叶、蓝靛、皮毛及其他土特产。中午时达到高峰,吆喝声、讨价声、喧闹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挤得狭窄的街道水泄不通。饭馆、酒馆、茶馆座无虚席,招客声、说书声、划拳声不绝于耳,人们除吃饭、喝茶、饮酒外,还将此地作为大宗买卖、打听行情、交换信息的场所。直至下午,赶场的人们才各携所得,三三两两,渐渐归去。

从明清时候起,丙安一直为上下客商歇息之地。无论是从厅(县)城前往猿猴、土城乃至遵义府城的商旅,还是从土城、猿猴以上来厅(县)城乃至入川的客商,均宿于此。因而也就使丙安场上客栈、饭馆、茶馆比比皆是,多数居民都以此为业。部分外来商贾也看中这一点,相继在场上开店,从事竹、木、茶、笋及蓝靛等山货生意。湖南湖北的商人还在此修建禹王宫(即两湖会馆),作为两湖商贾往来住宿及求得帮助之处。自清乾隆年间对赤水河进行较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成为来往盐船停泊过夜之地,场镇更加繁荣。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时,曾路经和驻扎丙安场。1935126日,红一军团第二师及军团部翻穿风坳抵达丙安场扎营。次日,红军前卫部队在复兴场遇川军交战失利,复经风溪口过河回丙安。28日全部离丙安返回猿猴。红军在丙安期间,严格执行纪律,还将粮食、衣被送给贫苦人民,得到贫苦人民的尊敬与信任。以后,红军在此播下的革命火种燃烧起来,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建立,一批共产党员打入反动政权内部,掌握和控制了该乡的武装与粮食,为赤水的解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起了较大作用。

解放以后,随着川盐入黔的改道,丙安场逐渐失去了优势地位。赤桐公路的通车,往来于古道上的商旅更日趋减少,往日热闹的场镇就此沉寂下来。也许正因如此,才使丙安保持着明清古镇的历史风貌,吸引人们去追寻、体验、感受逝去的生活风情。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429755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