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落花生(第二节)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刘逸云    阅读次数:6600    发布时间:2014-11-11

每天早上天未亮鸡未鸣母亲就要起身做饭,五点左右时便唤我和父亲起床,然后我们顶着晨雾就开始下地落花生。日复一日的劳作,农民的身体真是累上加累,痛上加痛,可是作为农民就不能偷懒,谁要是敢在大忙天因为累在家休息肯定会被全村人耻笑的。因此,做农民就是再累也必须忍着,憋着那口气直到农忙结束。

回家落花生的第二天,我已是腰酸背痛,开始弯着腰拔花生,后来蹲着拔花生,再后来索性坐在泥地上拔花生,直到最后忍无可忍便躺在打成铺子的花生秧上。父亲笑着说:农活累吧,在外面好好干,以后就不用种地吃这份苦了。我截铁地说:以后我算是不会种地的。母亲便笑着说:吹牛吧,在外面待不下去了,你不回来能去哪啊?回来好歹还有几亩地,至少饿不着啊。我不以为然,坚定地说:只要我不懒,肯定在外面饿不着,这地啊谁爱种谁种。 

我话已说出口便想到毕业后的遭遇,刚踏入社会我激情满怀,又哪里敢有半点偷懒,可是一样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若不是有朋友支助想必现在早已流浪街头。再说像父母一样的农民,他们晚睡早起,每日勤勤勉勉地辛苦劳作,又哪里有过半点偷闲,可到最后田里收成还不是让人大失所望,这能怨农民不勤劳吗?这又能怪谁呢?

回家落花生的第三天,母亲给我讲了一件邻居家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说那家因为今年花生难收两口子拌嘴,男人晚上下地回家发现媳妇上吊自杀了。听到此处,我感到非常震撼,农忙里秋季是最劳累的,但是再劳累也不过一个多月的辛劳,过后便有几个月的清闲时间。以前倒也常听说因为农忙季节家庭不睦吵架拌嘴的,只是还未听闻因为这事而轻生自戕的。

我已是大半年没有回家了,每次回去总要第一时间去看看我的外祖父母。这次因为是农忙,白天没有时间,我和母亲就趁着月色去了外婆家。来到外婆家,我趁外婆给我拿水果的空隙偷偷地把提前准备好的钱塞在外婆床角的席子下面,因为我知道明里给钱外婆肯定死活都不会要的。外婆准备好吃食便拉我和母亲进里屋拉家常,所说无非是我的工作问题和终身大事。

后来,母亲和外婆聊到今年的落花生问题上,外婆对母亲笑着说:今年我没累坏,恁达可是累坏了,今年他不胜我。外公躺在床上吃我带去的点心,满脸疲倦劳累。我对外婆说:姥,你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还种啥地啊,累坏身体不划算。外婆笑着说:是哩,不种地吃啥啊。

我说:你们也花不了啥钱,每家给点就够了。外婆说:趁着我和你姥爷还能干,我们就多干几年,万一有个啥病啥灾的也能急用,大家都是一家子也都不容易。我懂外婆的意思。外婆今年都70岁了,仍然和年青时一样起早贪黑地下地干活,甚至更加积极,家里的农活年年都不比我们几家落后,有时还会提前,给我们帮帮忙。

其实,外祖父母这么大年纪了仍然不舍得丢下农活,无非是想自己多干点以免日后有事拖累子女,他们这一代人更是操心劳累的命,怕是不到生命终止便停不下劳作。

母亲谈到今年花生烂了一半,外婆劝慰母亲说:烂就烂了,别因为这事气坏身体。后来外婆讲了一件邻居家落花生时发生的事,说女人今年落花生累得在田里哭着要寻死,男人就劝着说:你要是累就回家歇着别干了,我自己干,那也不能要寻死啊。外婆又对母亲说:慢慢干就好了,别着急,干多少是多少。我暗自思忖,猜想外婆是怕母亲争强好胜累坏身体。

外婆和母亲话已说得差不多了,我们这就要走,一是让外婆和外公早些休息,二是因为明日各自还要早起劳作。待我和母亲站起身要和外婆告别时,外公提醒外婆钱的事情,这时外婆从电视底部摸出一个纸包说是给我的吃饭钱,原来外婆已经知道我毕业后工作上的不如意。我当然也是死活不肯要了,我和母亲、外婆三人就这样你推我让乱成一团,最后还是外婆厉害直接把钱扔在路上走了,我和母亲无奈只得收下外婆的关爱。待外婆转身走的时候,我对外婆说:姥,我在床上的席子下面给你放了钱,你回去找找。外婆听后一着急拍手道:傻孩子哎,谁让你给我钱的啊,我们有钱,你留着吃饭吧。由于钱在席子下面,外婆也只好无奈地接受了。

回家的路上,母亲问我什么时候把钱放在席子下面的,说她怎么没看到。我暗自窃喜自己的高明,不然又要一阵撕扯。虽然这次给钱事件的结果是我和外婆谁也没实质得到谁的钱,因为我和外婆想到一块了,我们各自给对方的钱是一样的金额,但我们又彼此收获得满满的。

外婆年至古稀依然为我牵挂为我担忧,我对外婆的孝敬远远比不上外婆对我的关爱,我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人啊。

三天多的落花生假期结束了,我也要返回城市工作,这是我唯一一次不愿意在农忙的时候离开,也是我唯一一次觉得农民真的很难。返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着母亲和外婆所说的邻居家发生的惨事,我庆幸父母亲人的平安,也心疼他们的辛苦。

一路上,我心里一直都打着疑问:为什么农民干了半辈子农活最后还会因为劳累而轻生?到底是农活太累还是农民不勤?我想既然选择作为农民又怎会不勤,自己亲身体验过农活又怎会不累!我想怕是那辛劳与收获严重的落差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吧。


【编辑:高毕勇】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438270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