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竹都廉影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佘思良    阅读次数:13150    发布时间:2025-08-19

 

赤水市连续15年举办的廉政文化周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家风文创展、廉政教育等,深入人心,体现了廉政文化展览的成功举办和市民的广泛认同。

林宇走上前,微笑着问老人:大爷,您觉得我们这个展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吗?

老人想了想,说:要是能多一些案例分析,让大家更清楚腐败是怎么发生的,可能会更好。

林宇点头:大爷您说得对,我们后续会考虑增加这部分内容,感谢您的建议。

林宇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还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深入到学校之中,亲自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廉政教育课。在课堂上,他摒弃了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转而采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给孩子们娓娓道来一个个关于廉洁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历史人物的廉洁典范,也有当代社会的真实案例,内容丰富多样,情节引人入胜。通过这些故事,林宇巧妙地引导孩子们思考廉洁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故事。明朝有个叫于谦的官员,那时候外族入侵,国家有难,于谦全力保卫国家,立下大功。皇帝赏赐他很多东西,可于谦什么都没要。他还写了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就是用这首诗表明自己要做个廉洁正直的人。林宇绘声绘色地讲着。

孩子们听得眼睛都不眨,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举手问道:林老师,那在我们现在生活中,怎么才算廉洁呀?

林宇笑着回答:比如在学校里,班干部选举时,不能为了当选就给同学们送东西拉票,要靠自己的能力和为大家服务的真心。在生活中,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不能据为己有,这都是廉洁的表现。

又有个小男孩站起来问:老师,如果我们看到有人不廉洁,应该怎么办呢?

林宇鼓励地看着他说:如果你发现身边有这样的行为,要勇敢地告诉信任的大人,像老师、家长,或者相关的部门,让他们来处理。但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哦。

孩子们被林宇的讲述深深吸引,聚精会神,时而点头赞同,时而陷入深思。课堂上气氛活跃,互动频繁,孩子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课,他们对廉洁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也坚定了他们要做一个廉洁自律、正直无私的人的决心。课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热烈讨论着课堂内容,誓言将廉洁的种子深植心田,践行于日常,做到廉洁自律。

同时,林宇积极倡导并全力推动建立了一套全面而细致的廉政监督机制,这套机制不仅涵盖了各个层面的监督措施,还特别强调了市民的参与度。他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鼓励广大市民积极投身于廉政监督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使得任何腐败行为都难以遁形,无处藏身。

在一次廉政监督机制推广活动上,林宇拿着话筒向市民们介绍:大家看,这是我们新建立的廉政监督平台,大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举报身边的腐败行为。每一条举报我们都会认真核实,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会严肃处理。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在台下问道:林干部,那我们举报会不会被报复呀?

林宇坚定地回答:绝对不会!我们有严格的保密措施,会确保每一位举报人都安全。而且,打击腐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我们赤水才能发展得更好。

在林宇的不懈努力和坚定推动下,赤水市的社会风气显著改善,廉政氛围日益浓厚。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意识得到大幅提升,廉洁从政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个人心中,整个城市的廉政建设因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六、新的挑战与坚守

然而,廉政建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曲折与挑战。随着赤水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各项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问题和隐忧也开始逐渐浮现出来。具体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或个人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贿赂相关干部,试图打通各个环节,以谋取私利。这种不良风气的滋生,不仅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也对廉政建设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林宇作为廉政建设的坚定推动者,再次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这种腐败现象的蔓延,确保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天,林宇正在办公室工作,下属匆匆进来,神色凝重地报告道:林领导,我们收到一些线索,有几家企业在争取一个大型项目时,疑似存在不正当竞争,可能涉及贿赂干部。

林宇闻言,眉头瞬间紧蹙,迅速回应道:详细说说,目前掌握了哪些具体情况?

下属汇报:初步发现这几家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几位负责人来往密切,而且最近这些负责人的消费记录有些异常,但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是贿赂所得。

林宇沉思片刻后说:我们必须谨慎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我们的调查需要秘密进行,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向和项目投标文件等关键资料,确保收集到的证据确凿无误,以便彻底揭开真相。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994843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