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物品是否珍贵,不在于它的形体大小与价值多少,而在于拥有者对它的情感与重视程度。
——题记
我家的这辆“宝车”不是法拉利、兰博基尼、保时捷、奥迪和捷豹这些世界上名贵的汽车,也不是位居世界前十的道奇VIPER、隼则这些高级摩托车,更不是现在风靡一时又经济便捷的捷安特、立马、新日、爱玛、小鸟等国产电动车,而是一辆极普通很常见的“邦德·富士达”自行车。
看到这里,你肯定要笑我痴,说我傻,一辆自行车竟敢以“宝”车称之,太不知贵贱,更不知羞愧。那就听我慢慢讲来。
7年前,大儿子考上了高中,他不想住校,可是从家里到学校路程却不近,我就只好带他去买辆自行车,走进自行车专营店,各种品牌样式的自行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价格的自行车更让我犹豫不决,买个价高的怕儿子骑着一旦丢失了太可惜,买个价位低的又怕质量不好,这儿哪儿坏了,还要三天两头的掏修理费……最后,我让儿子自己选择,儿子也知道家里经济不富裕,就选了一辆黑色的价值380元的“邦德·富士达”自行车,我一看颜色和样式还不错,价格也不算贵,就付了钱推车回家。
没想到,这辆自行车不仅价格实惠,而且质量也很不错,大儿子骑了三年,记得只补过两三次轮胎,从来没有换过一个零件。在它的相伴下,读高中的大儿子平平安安的度过了三个春秋,顺利的走进了心仪的大学。
大儿子上大学后,这辆自行车的主人换成了二儿子。二儿子一年四季骑着它在风里雨里上学回家,三年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二儿子上大学后,它的主人自然变成了我。
家里没燃煤了,我就骑着它到煤场去,买一袋燃煤捎回家。家里没面粉了,我就推着它到住宅区附近的粮油门市去买。
要上街办事,我也会骑着它,到目的地了就找个地方随意一锁,然后放放心心地办事,办完事,开锁又骑着它回家。骑自行车跟坐公交车比更方便省时,与打出租车相比更经济实惠。
有时,妻子也想上街办事,我会骑着它,一路上,带着妻子边说话拉家常,边欣赏风景。周末,时间充足,妻子有兴致时,我还会用它带着妻子或北上逛逛超市、广场,或南下去新城区看看新建的高楼、别墅……
这辆车来到家中,论其功,默默服务主人完成学业,处理事务,方便出行。论其利,让主人花很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身无步行之苦,心无等车堵车之急。骑着它出行,街道车辆拥挤时,人下车,推着绕行。遇到前面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刹车,双脚点地,车子就稳稳当当地停下来了,更是方便安全。
闲暇时,我就一遍又一遍地擦洗车身,妻子见了就说:“一辆破自行车倒还稀奇地不得了。啥时候向别人家学一学,买辆小汽车开开,每天擦洗保养,那才叫时髦有档次。”我就自嘲:“这破自行车有啥不好,在我看来被小汽车要宝贵的多。”妻子嘲笑我说:“人没本事,买不起小汽车,倒还会自我安慰。”我说:“你看,不要说咱们买不起,就是买得起,咱也养不起。你算一算,开车要驾照,考张驾照得花近万元,车到手后,要交保险费,要支付燃油费、保养维护费,开个一年两年还得掏维修费,这一年下来不得个一万多元的开销。
再加上没有停车的地方,放在住宅区,还要担惊受怕,不是怕被人划了撞了,就是怕夜间被人盗了,有了小汽车反而耗财力费精力,哪有我这辆车让人省心呢。再说,国家不是提倡绿色出行吗。”
事实也证明,家中有自行车比有汽车更让人心安。
住宅区没出一月时间,一辆“霸道2700”被卸掉了两个后轮,一辆价值10多万的“雪弗莱”被盗……几乎所有的汽车都被小孩子划过。
一个周末,我正准备骑车带妻子上街,恰遇一位朋友也开车上街办事,他请我搭他的便车,好意难却,我就上了车。结果街道车流如潮,来来往往的大小车辆堵满了窄窄的街道,车子刚起步又得紧急刹车,好不容易才挪到了一个能停车的地方,朋友锁好车门,我们相互道别后各自去办事。朋友办完事来到车前准备开车回家时,发现车玻璃上贴着一张纸,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张违章停车的罚款单。后面的事情自然不用说了。
从那以后,很少听见妻子在我面前说小汽车的好处,再也没提过买车。我一如既往地骑着这辆自行车上街办事买东西。碰见认识的人,他们总说:“你也太落伍了吧,人家小汽车都换了几个牌子了,你还骑自行车。”我笑而不说。
其实,家中有了这辆车,与私说,放在家里占的空间小,平时出行方便又节省开支,保管无丢失之忧,停放无法款之痛。与公说,节能减排,又绿色环保,不给交通添拥挤,不给治安加困难。
你说,家中有这样一辆车,是不是比汽车经济环保,比摩托车节能安全,比电动车实用便捷呢。如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居民都骑自行车出行,或许雾霾天气就不那么严重了吧?
于是乎,这辆自行车在我的心中就是 “宝车”一辆。
黄俊,甘肃华池人,中学语文教师,业余喜爱读书写作,有多篇论文、散文、小说、诗歌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