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小醉后的我们,在潇潇春雨下,与“闪电诗人”黄天刚一起,来到他的家中。他专门为我们泡了茉莉花茶,一边品,一边自以为“很高雅”地谈诗论文,谈文学创作;好像,先前在饭桌上一个多小时还没有谈得尽兴似的。
“闪电诗人”黄天刚有一首新作,最近发在《贵州政协报》上。现在坐在他既是住宅又是加工作坊的“焊接门市部”读他的诗歌作品,感觉非同一般。
“闪电诗人”黄天刚告诉我们,这东西(诗)是自己醉了整出来的,居然能发表,嘿嘿,看来又有小酒喝了哟。——“闪电诗人”无论在什么报刊上发了作品,一定叫文友来家中庆贺,一个人的快乐让多人分享,这快乐这变成多人的快乐了;每次庆贺,都是他自己炒菜,而且不醉不罢休。等文友们先后离开以后,他就在醉意朦胧下,开始酝酿新的作品。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被我们圈子中的文朋诗友誉称为“闪电诗人”啊。
他这次发表在《贵州政协报》上诗歌题目是《我的骨髓里》,诗为三小节,共十三行。为了认真研读,我当时将诗作抄写在刚从旧书店买的《国酒书画》期刊的目录页码上,并且为纪念作想,让黄天刚本人抄了诗的第二节。
全诗如下:
《我的骨髓里》
不要从我的骨髓里取出汉字
汉字来自悠久的神奇土壤
来自祖先长满干茧的手掌
不然我就没有历史
和历史撑高厚重的思想
不要从我的骨髓里取出长城
不然我就没有脊梁
没有挺抗暴风骤雨
铜铸般的胸膛
不要从我的骨髓里取出黄河
不然我就成为孤魂野鬼
游不回祖国
看不到太阳
我们圈子中的一位老前辈、著名乡土诗人吴仲华,曾经这样告诉我们说,要多写,要多投,要多见铅字,作家要靠作品说话;不能几个月才写一首,三年不见有作品发表,这还是什么诗人作家呢?“闪电诗人”已经有了这一首,在2014年算是开了好头;据编辑部在网上发布的消息和对作者的通知,“闪电诗人”他还有四首诗作,将发表在《贵州诗人》2014年的第二期上。他的成绩,真的令我们感到可喜可贺。
下面,说一点《我的骨髓里》这诗的“读后感”。
诗章的谋篇部局属于传统类型,每节开端都是“不要从我的骨髓里取出”什么什么,但每节的章法,又有新的突变,这给读者一种很美的享受。诗句从历史的、地理的(中国地标)时空、地域作笔,可见诗人的老道、成熟和深邃。特别是,作为以形象取胜的新体诗歌,要让编辑、读者认可,形象上如果不能出新,那是不能吸引人们眼球的。“闪电诗人”通过汉字、土壤、干茧,通过长城、脊梁、胸膛,以及黄河、祖国、太阳等恰如其分的几组意象,表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怀和不懈的终极追问。这首诗是非常成功的,是诗人黄天刚的又一个高度。他总是通过自己的潜心创作,在一个高度一个高度地向前奋进,努力地追赶着自己心目中的诗歌的“太阳”。
作为进城农民工,他要为生活奔波,他要为全家立足于县城而加班加点地拚命工作,他有时还得为了诗神缪斯的表睐而“讨好”妻子对他予以宽恕、谅解,“闪电诗人”始终朝着自己的理想,一天一天圆着“作家诗人”的美梦。
我们离开他家时,我真诚地告诉他,诗人的茉莉花茶很香,但诗人的新作更让我震动;一个人和一位诗人,没有依托汉字的悠久历史,没有长城黄河家园生根立足,我们将会什么也没有,什么也办不成;我们看不到希望的那颗诗的“太阳”。热爱脚下的这一片土地,拥抱文明而伟大的祖国,我们挺抗暴风骤雨的力量,永远源自于这里啊。
【编辑:卓礼黄】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