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杜主编如约而至。待他喝了几杯茶之后,我陪他走出家门,经儒溪小学,在蒲老场街背后“游春赏景”。
过“灵山”牌坊时,杜主编远远地对着牌坊拍照,自然,我们的肉眼是难以看到牌坊上的“八叉和尚”和乾隆皇帝的浮雕像的。传说,“八叉和尚”在蒲老场嘉水寺出家,乾隆寻父来到寺庙中,和尚就在自己脸上划了一个“八”,下面又划了一个“叉”。和尚的字谜就是一个“父”字。后来,嘉水寺更名“回龙寺”,说真龙天子到过这里。
由着机耕道向前蜿蜒,我俩穿过开满了油菜花的田野,来到蒲场中学。学校的毕业班正在照常上课,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其气氛我们是能感觉得到的。我是蒲场中学毕业的学生,离开学校已三十多年。虽然当时校址不在这里,但对眼前颇具规模的校园,内心仍然感到亲切。据说,现在全个蒲场镇的初中生都招入这里深造,学校的前景让人不敬仰简直不行。
绥遵高速公路从学校旁边通过。站在学校围墙下,看着、听着来去的车辆,无不令人感慨社会的发展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开满了油菜花的田畴上,我俩与劳动中的村民们漫无边际地交谈,认为他们是充满自信的,也是快乐的。在春光明媚的大好季节,有田可耕,人生还有什么不幸福的呀!一条条塑料薄膜在村民的脚下铺展开去,白的是薄膜,黑的是沃土,在这黑白之间的,是勤劳的村民,此情此景,完全就是一幅油彩也画不出的“春耕图”。
当我们来到高速路“狮子山隧道口”的上方,凭高远眺如两条银色巨龙向山外延伸出去的高速公路,心情产生了无名的激动。
沿着似有似无的山路向狮子山攀登,人越高,眼底的风景就越开阔,就越壮观。真有“一步一个景致,一步一个惊喜”。在幽深的山径中和崴峨的山峰上,我们时常遇到游春的年轻人,而且学生娃娃特别多。春天到了,百花怒放,人们换下冬装,走出门来浏览大自然风光,这比什么都舒坦和快乐。
看见路边一簇簇的“千里光”小黄花,我学着年轻人的样子,狠撇了一大把,并挽成花冠戴在头上。我的猛浪举动,被杜主编拍照到他的相机里。他说“这才像一个疯子,这才像一个诗人”。当我们来到狮子山“狮子脑壳”上,临着万丈悬崖向下俯瞰,街房鳞次栉比的蒲老场尽收眼底。在蒲老场场口,一条有名的螺江河像舞女的飘带一般,无声地绕着万亩大坝。“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登泰山的诗句,让我脱口而出。当我把手中的花冠,抛给岩咀上的一位黑衣少女,她很大方地接住花冠,并弯腰向我致敬。看着戴上花冠的少女,以及她身边眉开眼笑的几个同伴,我想到天使,想到山妖,仿佛前世就与她约定今天的见面一样,我春心荡漾,诗意盎然。
在峰顶迎风而立,我们都有振翅欲飞的那种臆想。
因为杜主编,因为接花的黑衣少女,我年轻着,步履也轻盈起来,我们穿过另一个小山顶上的“观景亭”,带着梦境中才有的美妙,回到了炒好了菜、斟好了酒的妻子身边。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