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传奇项羽万人敌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唐仁禹    阅读次数:10175    发布时间:2014-03-11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渠之子,楚上柱国项梁、汉射阳侯项伯之侄。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武将级统帅,古人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败于刘邦,后人将其定为残暴好杀、妇人之仁、任人唯亲、有勇无谋的典型人物。然,果如是乎?  
      说其残暴好杀,无非是说其坑秦卒20万、杀义弟、杀笑其沐猴而冠的韩生、焚烧阿房宫。
      杀俘虏,虽然不是人道的事,但是谁都知道打仗就是打资源,在那个特殊时期,粮草不足、人心未附,放之为敌的情况下,不蠢的人谁不杀呢?白起长平之战杀赵降卒40万、薛仁贵活埋铁勒军13万、拓跋珪活埋燕降兵5万,军事家曹操也杀过很多俘虏,至于满清入关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等,日军之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等等对平民尚且如此。兵虽降心不附留下的是祸患,牧野之站临阵倒戈、淝水之战前秦溃败就是佐证。
      项梁用范曾立义帝的建议不过是借尸还魂之计,等项家实力足够,自分封18王的霸权主义的时候,义帝已经没有什么作用,留着他只会增加麻烦,难道还不杀吗?曹操杀刘琮、曹丕杀汉献帝等皆是一理。当然有人说也可以不杀,像刘备放刘璋到荆州、司马昭笼后主于晋土。但是义帝可不是甘心被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木偶。项梁死立宋玉为帅以制衡项羽,宋玉被杀立谁先入关中封谁王的约定,都是针对项氏的,说明义帝也想亲政,这就像赵高与子婴、司马昭和曹髦、杨秀清与洪秀全府院之争类似,君不君臣不臣,必乱。

      再说杀韩生,《项羽本纪》载“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就说到了言论自由,文人都希望言论自由,这也是文明社会的要求。至于断言路,韩生既不是御史,也不算史官,只能说项羽这个人不能容物,心胸狭隘。但是这里说的是“楚人”,指的对象可是国别性侮辱,那些项王身边的人不知道说了多少鼓动他下杀手的话,这个是年少气盛血气方刚又有生杀大权的霸王啊,是你你能不动手吗?也间接地说明韩生不能慎言、祸从口出,自取其祸。
      至于烧阿房宫,现在关于阿房宫是不是子虚乌有的争论很大,即便有阿房宫,且是如杜牧《阿房宫赋》那样描述的话,我相信烧它前像八国联军烧圆明园前一样,已经洗劫一空,无宝可言。但是从感情上说,对于秦人来说,阿房宫像一个压榨百姓的烧钱机器,烧了它相当于除灾;对于六国人来说,烧了它就像烧了一间妓院一样,只有老鸨才会伤心。所以,即便烧了阿房宫,也相当于“送瘟神”,项羽只会得人心。

     说其妇人之仁,无非是说其鸿门宴不杀刘邦,纵虎归山。但是以项刘当时的情况,论个人才能、气魄、威望、军事实力对比,项羽看不起刘邦也是正常的,他根本不屑于杀刘邦,就如曹操不杀刘备一样。也许那句“杀一人而失天下” 可以做个解释。再者,笔者有些怀疑鸿门宴情况的真实性,写的太过生动,情结安排太戏剧化,感觉就像《三国演义》说诸葛亮空城计退司马懿,或者是证明某某谋士算无遗策,或者是提高后来得势的某某人福大命大,可信度不高。
      说其任人唯亲方面,无非是说其重项氏,诸项居高,而陈平、韩信之辈皆不能重用,因为小事驱走陈平,后来证明的军事家韩信则只能做个执金吾的小卒。但是刘邦也并非一开始就重用韩信,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别说当时的韩信没什么名气,号称凤雏的庞统也不被孙权、刘备重视一样,只是说明领导没有发现对方的闪光点,或者是即便发现了,但是觉得对方不好驾驭,随便弄个不起眼的的闲职了事也是常有的。至于韩信说项羽“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只能反映出项羽没有完全信任那些将要分封的将领。在那个时代,诸侯并起,战火连年,尔虞我诈谋生,朝秦暮楚为侍,又有多少人可信呢?陈平离开难道陈平没有过错吗?不用韩信,笔者觉得有几个原因:一是项羽实力雄厚,当时他确实无所畏惧,“未尝败北”,短短三五年的时间推翻强大的秦帝国,名义上统一中原,分封天下,这比军事家曹操统一北方所用的时间都要短,但是他的条件并不比曹操好,可见项羽的军事才干。但是说明项羽不注重人才储备,是失策。历来庸才战胜都是在敛财争官,雄才却是访贤收典,如刘邦有萧何、曹操有荀彧、刘备有孔明、李世民有房玄龄,他们知道常胜、长胜依靠的是资源和人才,并且不拘一格,知人善用。二是韩信此人自恃才高,有时候评论项羽的政策并预见后来的结果,在下级军官和士兵中有一些传播,这影响了项羽的威信,这是霸者难容的。毕竟最高层的人很少有齐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的气度,那种气度是在不重用贤才、不听真话就要在大争之世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和威胁下不得不隐忍让权的举措。在人群中去批判领导的不好,就像吕布去凤仪亭幽会貂蝉被董卓发现一样危险,期望不给你穿小鞋那是您把可爱的领导当佛祖了。可以说项羽对韩信没有像袁绍杀田丰、曹操杀杨修那样已经算是幸运了。三是韩信此人志不在为将,非池中物。后来“假齐王”的做法就是一种要挟,只是他穷途末路之时汉王以其并无尺寸之功而拜为大将的知遇之恩,让他在道义上不好反;另外汉王深得民心,就像梁山泊的宋公明,没有特殊的才干,但是他能用各种方式团结这些人,英雄甘为驱使,所以师出无名的话容易失去民心,明智的韩信也不会铤而走险,后来的钟会就是反证。从以上可见,其实韩信和项羽是一类人。他们是攻必取、战必胜的战神,是以战争与战场为其声名、地位和骄傲保障的军人,他们要的是建立军政府,军政统一己手,成为大军阀,王不过是一个傀儡,这也是政权过度时候的常态,但是注定他们走不长远,因为这些过度膨胀的人往往忘记了群众的力量。
      至于怀疑范曾,笔者认为怀疑范曾的原因有几点:一是项羽这个人本身疑心比较重,这恐怕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关系。项羽从小随叔父项梁生活,而项梁杀人逃亡吴中,且项氏为楚国遗臣,在高压政策的秦帝国下生活,必然是天天提心吊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渐渐养成了多疑的性格。二是范曾有老干部摆老资格的作风。范曾以亚父的地位、高明的计策、首要谋臣的能力,处处规划项羽的的动作,把项羽当做小孩子一样,常常在将领面前批评项羽,势必让项羽很难堪。长此以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是基于“父子”之情和形势的考虑才忍了,范曾没有像伍子胥那样悬眼国门、董卓为吕布所杀、荀彧收到曹操空匣那样也是安慰了。三是陈平利用了项羽的这种疑心病重和反感范曾的心理,用对待楚使餐饮规格这么一点小事,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他的挑拨离间之计。
      不能因才用人,笔者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先入为主排资论辈的世俗无能思想,已有的老迈昏聩之辈占据要职,不愿抛弃个人利益的反感和嫉贤妒能的本性作怪,像不识大局吃里扒外的项伯、忠勇但无才的项庄辈,尾大不掉,新秀难以因能任职,所谓旧人有恩不让,新人有才不甘。不能下割旧弊之决心,安能展新人之才学?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常常新人不久离开,如徐庶离开刘表,郭嘉、荀彧、贾诩辈不附强势的袁绍,而选择追随重才的曹操;二是有人认为不能用人是主要领导主观失误或者错误,笔者认为不能发现人才或者发现了又不能重用人才,有时候是个人智力水平决定的,是客观的。要知道智商是客观存在的,一生中比较稳定,人与人的差距中最大最难接近的是智商的差距(参见唐仁禹《论人的差距》)。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很一般的话,很难理解到高智商的人的计谋意图和思维层次,相人断事凭个人的感觉、猜测、经验和他人的评论,常常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常常被周围关系人的言语左右,舍本逐末,很难做出全盘明智的决定。有人认为项羽智商很平常,笔者不这样认为。要知道常常以少胜多战无不胜的人(如后来的孙策、冉闵、陈庆之等人),智力水平起码在中上等,不会低于刘邦,只是毕竟年轻气盛有时候不能忍,像亲口告诉刘邦曹无伤告密,愚蠢得让人心寒,以后外人谁还敢帮助他。俗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万人可去智谋必留。项羽只有范曾,而刘邦有张良、韩信、陈平、陆贾等高级智囊团,而且后来范曾也离开了,一花独放怎能比百花齐放?项羽的个人智慧怎么能敌得过刘邦的集体智慧?

      从对待陈平、韩信和范曾的态度上,以及抓住刘邦家人但是最终没有烹杀的举动上,说明项羽这个人还是仁道的,杀心并不是很重。但项羽重用的人不是家族子弟就是妻舅,这在太平盛世容易造成党争或者外戚干政,在乱世难以得大才安天下。赏罚不公则士不用命,士不用命则后方不稳而无功,无功则叛乱起,叛乱起则身死国亡。不善因才、因时、因势用人,人才外流有时候比财物丢失还要严重,因为财物丢失了就是少了这些财物而已,但是人才流失了,有一天“三十年河西”了,那个枪头就转过来对准你了。

      说项羽有勇无谋,简直是戏言!破釜沉舟以5万新兵破章邯20多万正规军,创造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彭城之战3万人打垮刘邦50多万人,刘邦吓得魂不附体,妻儿都不要了;让曹咎待守15日,可惜曹咎不是凌统,等不了周瑜凯旋,以上这些都说明项羽还是能料彼并自料的,他完全做到了“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短短几年间灭秦复楚,26岁尊号西楚霸王,号令天下,这些都说明项羽确实有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不世的勇略和卓越的功勋,以其领导并最终完成推翻暴秦的统治,可以说,要是没有项霸王,刘邦他们不知道还要在黑暗里摸索多少年!
       项羽终年30岁,对他的死,太史公在《项羽本纪》说是乌江自刎,但是结尾评说是“身死东城”,有些矛盾。按今天的人来说,很多人30岁还是一个孩子,而项羽却走过了他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辉煌人生。项羽是一个传奇,天之骄子。他的不足、瑕疵、失误乃至错误都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铮铮男儿有的,正是有这些,我们才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项羽。当你说他不好的时候,请注意他只是一个年轻人,请注意这个年轻人优秀你不止10倍。看看今天,动不动说别人SB的人、还在看低级气味娱乐节目的人,26岁你都在干什么?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编辑:吴茹烈】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7793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