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这一年,我们在乡下驻村
信息来源:合兴镇 党建办    作者:杨旭    阅读次数:9975    发布时间:2014-03-10

       这一年,我们响应全省“干群连心.同步小康”活动的号召,从省、市、县、镇机关部门到达农村一线,住在村里,与村组干部一道,进村入户,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演绎着群众路线的实践文章。

——题记

一、抗旱

201375日)

晚上的抗旱救灾工作紧急会,领导布置了一项让我非常紧张的工作,那就是与所包村的干部一起,吃住在村,帮助村民共同抵御旱魔。

早上610分,天刚刚发亮,我就骑上摩托车(为公家办事,骑私车、烧私油、修理费自已买单)向自己所驻的村赶去,沿着曲折、颠簸的盘山公路赶到朝阳村。

听驻村组长说,今天的抗旱任务是给350亩烤烟基地浇水。

约莫40分钟,我到了基地,发现村支书杨明全、村主任朱昭奇等12人已经到了。“好,按照昨天的分工,开始吧!”我大口咬着村民特地给我带来的鸡蛋,和大伙儿一起干起来。

接通了之前搭好的电源,清澈的水流从扶水河边的泉眼里抽出来,大伙儿有的装水,有的浇苗,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350亩的烤烟基地是朝阳村今年增收致富的希望,一直长势还不错,烟农大户眼看就丰收在望了,要是抗旱跟不上,斗不过老天爷,干丢了可就损失太大了。烟叶金贵,我和大伙儿拿着胶管一棵棵慢慢地浇。1040分,干旱严重的地块全部浇灌完毕。

我们稍微休息了一下,和村干部们便开始在村子里“逛”了起来。东家走走,西家看看。“水有没有困难?”“地里的庄稼还可以不?”热情的村民拉着我们去家里吃饭,炒鸡蛋、精肉蚱、一大碗素瓜豆,吃得简单,可大伙的话题却总也离不开水。“明后天再找两处水源,请镇里协调些水管,再接两股水进来。”大伙七嘴八舌地商量着。

眼看太阳落山了,我们又返回了烤烟基地,继续浇水。因为只有早晚浇水,才能达到保湿的效果,不会烧苗。

晚上910分,拖着疲惫的身体,倒到支书家的床上,心里在想干群连心驻村工作方案上的一句话: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嘿嘿,我们做到了。

三、收费

                (2013912日)

今天是国家规定的双休日,忙了这么久,本来应该偷闲睡个懒觉。早上730,我还是很不情愿的把自己从热被窝里拽了出来,匆匆忙忙的洗濑、忙忙匆匆的吃了碗面,骑上我的二轮“宝马”车向我所驻的朝阳村赶去。

  今天是县上限定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款解交的最后期限。可村里还有十几家就是不交,还得硬着头皮去追问。

  俗话说尾子酒是最醉人,留在最后的一般都最难啃的硬骨头。

  几个“不讲理”的村民看见我跟村主任来了,知道是去找他们“要”钱的,听见狗咬,远远的就将门关上了,任凭你怎么喊叫,就是不给你个面儿见(这也不能怪农民觉悟低,青壮年都出门去务工经商找钱去了,在家的都是些说了不算当不了家的老弱病残)。也有好心的让我们进屋坐一坐,给个在外的儿女的电话或者地址,让我们自己与儿女们联系,电话打通了,有的说了半天答应了,但钱还得由我们垫交(这已经算好的结果了)。有的说:“如果只交在家的人的钱就参保,如果要按户藉人口交钱就免谈,因为我们在外务工不可能回家来看病,报的那点医药费还不够往返的车船路费。”我解释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民住院和大病问题,不是解决伤风感冒的问题。”电话那头说:“你那是哄鬼的,参加新合的人住院,医院就抬高了收住院费、医药费。反正是肥了医院,亏了国家,农民是捡不到多大便宜的。”电话费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那些外出连电话号码也没留下的人,就是找上门去想浪费电话费和口水也没门。

  走了几户,都没有收获,正暗自叫苦不迭,刚好来到了一个姓陈的农户家门前,大门大大开着,我心里看到了丝希望,赶忙紧走几步进到了屋里,一看没人,我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主任说:“我到周围去转一转,看找得到人不!”

  没多大一会儿,主任领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年人来到了我面前,我没急着说收钱的事,与他拉起了家常。原来,这个老年人姓陈。他一辈子连个房子都是前两年省文化厅帮乡驻村给他要得项目修的,妻子是弱智,自己是残疾,腿脚不灵便。我想说收参合款的事,嘴里却象吞了胶水,好难启齿。还是主任向他说明了我们的来意,他沉默了好一阵子,起身到楼上拿来了一个存折,我一看是刚刚发到农民手里的《种粮直补卡》。“领导,不怕你笑话,我家里是真的拿不出那280(户口簿上含孩子一共4人)元的现钱,这卡上有多少算多少,差了的你帮我垫着,编背篼卖了一定还你”。说完,老陈把身份证和存折很郑重的交给了我。

  老陈挽留我在他家吃午饭,我推辞了,临别时他送我们到大门口,我心里酸酸的……

  

                  二、救火

2014123日)

干燥的腊月,一个星期五,5:30分,急骤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电话里传来党政办公室小杨温柔的命令。

  “朝阳村旋厂官林发生火灾,请你赶快赴现场扑火”。

  把老伴“小心点,注意安全”的叮嘱扔到身后,跑到抢险应急指挥部领了一把带木把的弯刀,挤上一辆早已启动的长安面包车,与同事们一起匆匆赶赴出事地点。

  老远就看见旋厂对面山上长长的火龙,火随风势,呼呼的火苗窜起几丈高。天空似乎也被烧的通红通红,树木发出痛苦的吡啪的呻吟声。

  前面先赶赴到场的村里面的干部已投入了紧张的扑火战斗。我们的车还没停稳,在现场指挥的计刚副镇长就焦急的命令我。

  “你赶快带几个人,顺着火燃烧的方向砍出一条隔离带,阻止火势四周蔓延,尽量让火灾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我们各自拿着弯刀立即进入了战斗,同车的女同志也加入了进来。

  “千万注意安全,只要苗头不对,你的人就立即撒退。刚才我们村里的一个村民就烟熏加上过度疲劳而晕倒在火堆里。幸好救护及时才脱离了危险”,村支书杨明全大声提醒大家。

   对面山的公路上,一会儿来了密密麻麻的群众,他们很快加入我们的队伍。山中的地上积了一层厚厚的松毛,被火烧过后光溜溜的,脚踩在上面滑得不行,又不熟悉地形,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山顶,火就在我们的面前“载歌载舞”,把人烤的大汗淋漓,口渴难耐。我用弯刀砍下树枝发给大家,指挥他们扑灭燃到身前的山火,由于风向的有利作用,火势渐渐得到了控制。隔离带终于困住了不可一世的火龙。微火很不情愿的消失在沉寂的大山上,只留下点点余火,象萤火虫似的,一闪一闪的戏弄着扑火的人的眼球和神经。

  整个扑火战斗进行了近2个小时,当我和同事们带着一身的疲惫和乌黑的烟灰撒离火场站在山腰喘气时,同事们的包公脸和大花脸丝毫没有让我有笑的心情。

  “有你们这些驻村干部住在村里,我们遇到天大的灾难都不怕。”一位满脸花猫的农村大嫂笑着对我说。


      【编辑:高毕勇】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8097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