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也能经常想起小时候常常躺在草地上看着家乡那一片天空的情景:家乡的天空很蓝很旷,尤其在秋天,云淡风清的日子,头枕着手臂,望着天空。天空很蓝,蓝得润泽,蓝得清澈,蓝得温软,蓝得人望着它就会产生梦想……。家乡的天空也会有云,一丝丝的,一缕缕的,一团团的,一块块的,像被人撕碎了的破棉絮,努力飘荡着想凑到一块去……梦想就在那半空里产生了,想飞,想走出从未走出过的小村庄,更想到祖国的首都北京去看看……梦想如一片轻飘飘的叶子,被风刮着一直往前面走,什么时候饿了,才回过神来,拍拍身上的土,回家去吃饭。那时,我不知道那是梦想,确知那是飘扬在我生命中的一道光环,没有她,我小小的生命便索然无味。
八九岁的时候,我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老师,那时,每天上课我思想“溜号”的时候,都是在想,我站在三尺讲台上轻轻挥舞手中纤细的教鞭的样子。我的形象是神圣完美的,伴着朗朗的读书声,我轻快地走过四季的岁月;十二三岁的时候,看着电视剧里的医生是那么高尚,我就梦想成为一名好医生,救死扶伤,救人于危难之中,虚构着动人的故事情节,有时我会为自己将来那么高大的形象感动得泪流满面;十七八岁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学会了忧郁,极痴迷于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也更喜欢李清照的“绿肥红瘦”,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意境更是情有独衷,我的梦想便是用手中的笔雕琢出我对生活的所思所悟,用文字诉说我心灵深处的情思与忧愁,甚至留下一部流芳百世的名著;二十岁的时候,漂泊到了北方陌生的小城里,在人与人之间的缝隙里徘徊,过着上班下班,始终忙碌却单调枯燥的生活,开始想着梦着心中的“白雪公主”对我充满信心、真爱和无限柔情;真的成家了,又从心底羡慕并钦佩那些在商战中的“能人”那些在事业上如日中天的企业家,我多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过一把做强人的瘾,在夏日的午后驾着自己的宝马,去一个风光如画的郊外去兜风;女儿出生了,繁乱的生活开始了,于是我开始梦想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优雅的大书房,能有空儿坐在布置精巧的书房里喝咖啡,一杯咖啡便能喝去一个下午的时光,在窗外的黄昏铺天盖地地袭来,而没有一丝的慌乱……
带着梦想,划过我生命的六十五个年轮,梦想实现的少,可梦想依然还在,还在不停地拥有新的梦想。我忽然感受到一个道理:人只要有呼吸就会有梦想;有梦想,人的精神就永远不会瘫痪。从少年追赶着自己的梦想,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看看周围的人,有的人追着遥远的梦想,有的人梦想很近。梦想很近的人,空手走路,很轻松。冬天,他们可以靠在墙根晒太阳,晒得心暖暖的,说出来的话被阳光晒得发亮。梦想遥远的人,不停地从家乡的田埂上跨过,从天空上掠过,从月亮和太阳的阴影底下穿过,从小溪和河流中淌过,而岁月也在她匆匆的组踵间开出灿烂的花朵。无论梦想的距离有多远,偶尔停下来,静静地躺着看一会天空,就像我小时候躺在故乡的田野上,看着天空发呆,就会把梦想拉得很近很近。
从心底里我想告诫自己,更想告诉同龄的朋友:不要抛弃梦想,因为最贫穷的人不是身无分文,而是没有梦想的人。但是拥有梦想,更需要行动,紧紧抱着自己的梦想往前走吧!
作者简介:
杨炳阳,生于1958年,山东潍坊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大众日报》《星星诗刊》《青岛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