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整治贵州城乡滥办酒席刻不容缓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省桐梓县工业和能源局 黄炜    阅读次数:29818    发布时间:2023-02-07

近日,贵州各级政府已行文通知:从2023年元月30日开始,所有搬家酒、满月酒、升学酒、生日酒(包括70岁和80岁)、参军酒、二婚酒等歪歪酒一律视为滥办酒席,必须停止禁办,否则将进行严厉打击,请所有人遵守执行,并欢迎举报。此举能否刹住滥办酒席之风,关键要看政府的执行力度。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面对“旗号”繁多的酒席,标准越抬越高的人情往来,整治贵州城乡滥办酒席刻不容缓,必须要尽快刹住贵州这股滥办酒席歪风。

整治酒席的硬要求,决定整治滥办酒席刻不容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人口众多,乱办酒席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新人结婚举办婚庆酒是人之常情,人老去世哀悼是自然规律。但滥办酒席也俨然成为部分干部群众借机敛财的主要渠道,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还让干部群众为人情礼金支出不堪重负,严重影响干部群众的正常生活。既然贵州各级政府已行文通知禁办一切搬家酒、满月酒、升学酒、生日酒等违规酒席,全省人民群众就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胸怀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主动“移风易俗”,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抵制搬家酒、满月酒、升学酒、生日酒等歪歪酒。既不举办歪歪酒,也不参与歪歪酒。因为滥办酒席害人不轻,害得不少人因吃酒席而致贫或返贫,这绝非危言耸听,从老百姓怨声载道的无奈中就可窥斑见豹。贵州整治滥办酒席的硬要求,决定了贵州整治滥办酒席刻不容缓。因此,对于滥办酒席的现象,决不能熟视无睹,要敢于向违规办酒者“亮剑”,做到发现一起,就要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才能杀一儆百,以儆效尤,能使滥办酒席这股歪风邪气得到遏制,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效果。

树立新风的高要求,决定整治滥办酒席刻不容缓。“平易近人,人必归之。”在贵州农村,滥办酒席曾经是“家常便饭”,到处都在“野蛮生长”,祝寿酒不分年龄大小,搬家酒不管有无房子。祝寿酒三十岁有之、四十岁也办,且有的家庭为父亲办了寿酒,还给母亲办,不但滥办酒席的名目越来越多,而且还要铺几个“摊子”,各收各的送礼金。办酒已经不局限在传统的婚丧嫁娶大事了。对于这种怪现象,老百姓可谓是有苦难言,苦不堪言,不堪重负。树立文明新风,是农村移风易俗的基本要求,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规矩挺在前面,把治理范围、办酒条件、处罚规定等写入其中,约定俗成,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管理机制。因此,贵州必须移风易俗,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树立新风,就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歪宴不办原则,做到请客有“节”、送礼有“度”,带头做滥办酒席的抵制者,使贵州城乡滥办酒席之风得到彻底根治,文明节俭蔚然成风。

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决定整治滥办酒席刻不容缓。“听其言,观其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行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必须将乡风文明发扬光大。滥办酒席是铺张浪费,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治理”的要求,把根治滥办酒席落实在行动中,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建立操办酒席者报批、承办酒店备案报告制度,以此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同时,也要重点加大对承办酒店的惩罚力度,让滥办酒席者永无立锥之地,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滥办酒席已养了一大批不干事、不创业的懒汉,让人们过上了互相攀比的假富人生活,使乡风日渐衰落,与乡村振兴的理念背道而驰。然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必须全力以赴地加以实现,但滥办酒席让人们不堪重负,因份子钱致贫跳楼自杀的绝非个例。因此,整治城乡滥办酒席之风,决不能只流于形式,需要抓铁有痕。特别是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行为示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遏制城乡各类巧立名目滥办酒席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风,才能有力推进基层党风、政风、民风建设,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群众满意、崇尚文明、厉行节约的良好社会环境。

 

  

(编辑:蜀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38257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