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边,土家人,土家山歌唱入骨,乌江号子喊断魂,一种温情长在记忆里,牵动恒远的土地,温暖亘古的江水炊烟!
从开花的那块石头出发,爬过山谷眺望世界的方向!
妹妹,你今年去了哪年回?等石头开花儿,马生坐牙儿,鸡长牙齿我才来呀!
姐姐远嫁他乡,离娘的哭声压满了一层层衣箱,压碎远行的脚步,清脆的山歌随风而行。
河边的记忆埋在心里,水杨柳上飘着一根城市的纱巾,洗衣棒的歌声还吸引着多情的偷嘴鱼,油菜花里的两颗红头绳小辫伴着蝶舞,崭新的背篓藏住了羞涩的思念。
哥哥跪在地里,用汗水和眼泪喂养庄稼,柴禾垒满了后院,水缸挽留了急行的弦月。
秧苗的翠绿、苦荞的白花、红薯的青藤、金黄的麦穗在哥的心里隔离书本的高墙,山花野果堆成了南方的火车。
水田哗哗响着泥鳅和黄鳝的欢乐,几只蚂蝗钻进哥哥的血管、没有理会一位少年勤奋励志的心思。
山羊满山飞跑,黄牛四处忙碌,乞求来年风调雨顺!
我丢掉了鱼竿,丢了一地蝉鸣,撕断风筝的粗线,带着全家人的眼睛守护课本,提取水的文字和山的骨头打扮幸福的渴望。
水泥路很重,高楼房很远,生活与文化的啼声很浓。油炸粑、丝娃娃和豆花面的香味刺激着山辣椒的口水,陌生的眼光点亮我无知的纯洁。
河水流过胸口的童趣揉成书信,挑灯夜读的笔墨拆成纸船,营火虫在蛙声中轻舞,我的歌声总在喉咙里打结。
爷爷的纤绳牵引了全家的渴望和奶奶的心,奶奶站成江边一棵守望的树。
一坡坡的沙土织成一层层的老茧,一湾湾的乱石砌成一座座新坟,穷苦而自尊的灵魂在水中站立,站直一季收成,一世洪荒。
奶奶踮起小脚挑起小摊的行李寻找油盐酱醋。
一个个奇石从水中冒出,被心血洗得美妙锃亮,温暖了贫乏的梦想。
我在城市里回望故乡枯瘦的江岸,千年的水渡不过我的思念,父亲用笔在路上搜索, 一块石头背面开出心形的花朵。
远去的山村在梦里变化着颜色。
总有梦从书中传来菜油和花生的香味,听到母亲问我:印儿!能听到石头开花的声音吗?
凡心俗眼走西江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土家汉子,山秀水清的美景对我并无多大诱惑,对“三山五岳”的敬仰全因文人的笔墨和名人的足迹,对有着“中国苗都”和“苗疆圣地”之称的西江千户苗寨多少有点膜拜,全因对少数民族的古朴民风和生存精神心存依恋,还有古龙先生笔下的苗疆整蛊高手的敬畏。
千户苗寨的民居特色和人文风情别人早已写尽写透,特别是余秋雨先生走访黔西南,我的文字无处下笔,写成“繁星下的西江苗寨”更贴切,我用一颗凡心来欣赏,记住那米洒醉人的香茗和苗族歌舞的温暖,重述西江苗族的来由只为能聊表心情而已,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距离州政府所在地都匀36公里,由十几个依山而建的村寨连成,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故称为西江千户苗寨。她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雷山苗族银饰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且工艺好而价格相对便宜,如果你来苗寨,一定要带给为亲朋好友。最有影响的银饰制作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闻名的银匠村。控拜村几乎全村的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并沿袭了若干代人。
大学时有位同学室友来自凯里苗乡,直朴刚毅的性格是我对苗族认知的初始印象,特别吸引的是神秘的苗语,但从未踏上那神秘的故事里。相传苗族的祖先是蚩尤,在炎帝黄帝大战中败北,他的子孙也因此被驱逐,且历代不断受到统治者压迫和镇压,被多次迁徙,最后进入今天的贵州、湖南、广西、云南一带的“蛮荒之地”居住。苗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没有自己的文字,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因此以往的历史都是口口相传,很多具体史实已经散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今年五一节终于成行,为了让女儿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一大早,太阳公公就展示了盛夏的威力,为我们增添了喜悦的印象,刚过小关收费站上贵兴高速,突变的太阳雨冲淡了一路炎热,公路两旁的青山绿翠和民居小舍让我们都想振膀高呼,三小时的路程充满小朋友们欢歌笑语。还未到达西江地界,嫩绿的青草间跳跃的簇簇野花,青葱碧绿的秧苗映衬潺潺流动的溪水,吸引了小朋友们纯净的眼球,夹杂泥土草香的新鲜空气久居城市的我们心旷神怡。
目不暇及到达第一个寨门,每人100元的门票让我们不得不惊动用好几个朋友,淋雨在门外等了好久,里面的村民来带着我们进去,只要了半价,还有两位男士借上厕所从侧门偷偷溜进,门卫虽看见但并未深究,那些慷慨的外地游客就没这么幸运了。
坐上观光车前行两公里,才看见真正的苗寨大门.一群妈咪就兴高采烈地从一家商店窜到另一家商铺看银饰,风景全在购物的快乐了,我便驮着女儿沿着白水河看两边精致的吊脚楼,清凉的水声洗去疲乏,我给女儿讲述苗族农村的生活故事,5岁的她听完后懂事得没有向我要任何一样吃的和玩的东西,回来的路上看见她玩着阿姨们送她的礼物才觉得几分歉意。
西江苗寨的人们因人口众多,良田稀少,从来就没有占用自家良田修建房屋,为了即不占用良田又建造更多的房屋,苗族人发挥自家的聪明才智,修建房屋时依山而建,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鳞次栉比,错落有方,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他们说玩西江一定看夜景,呈现苗家山庄的璀璨与迷人.我们决定住一晚上,千万别住路边的高档旅店,农家山庄物美价廉,简朴雅致,食物地道,完全深入民居感受苗家的生活习俗,纯美惬意,走在田间小道,古朴与现代相融合的灯影映衬着山的神秘,宁静而悠远,没有丽江的繁华酒吧,自然也少了那分吵闹,西江的夜景是很迷人的,各家各户门前的红灯笼一并亮起甚是壮观:星星点点随着山势蜿蜒盘旋,整个山寨夜色迷蒙,几分静谧深邃,或在街边游走或是沿着河边散步,悠然闲散跟着人间仙境。
我们找了一家河边的烧烤店喝酒,妈妈们忙着选材砍价,我们感叹着城市的喧闹,回味着童年泥土的清香,大家从四面八方的城市赶赴而来,欣赏美景的目的大多为了减除工作的压力和忘却人世苍伤,那些举着长焦镜头的摄影师比我们悠闲而专业履职多了.陶醉在美景面前不停地按下快门。
下着雨的苗岭早晨空气清新,大多游人都还浸沉在晚上开心的梦乡里,我淋着小雨,沿着村寨欣赏那古朴的吊脚楼,但许多店家和民楼的屋顶早冒起袅袅炊烟,没有一点阳光初露的迹象,一幅烟雨朦胧的水墨画境,浸透一种历史发展的韵味,很是诗意。
现在西江的旅游发展让村民摆脱以前刀耕火种的生活画面,苗族文化现在也唱响多彩贵州,通向苗家的路方便多了,旅店多了,吃的也多了,香甜的苗家米酒和食物也贵了,我以一颗平静的凡心欣赏千户苗寨的生活气息,觉得陈年老式的民居中间夹杂现代仿制木房补品,似乎少了些山和水的灵气,纯朴的乡情染上商业的气息多少有点变味,好像发展的乡村向城市伸出一双乞讨的手.众多的建筑点缀在青山绿翠之间,伤了恬静与纯美的和谐。
【编辑:黄先兵】
以真诚温暖善良,用文字书写人生!敬请指正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