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亚莉珊卓·史达德尔的书,知道了她的家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一个叫当宁顿的小村庄。
她说那是一个悠闲的地方,每家的门口都放着一个信箱,人们喜欢写小纸条随手丢进去互通消息。一次,她不在家,她家窗台的天兰葵开了,漂亮得让人驻足。邻居玛姬就照了几张相,并且通过门口的信箱给她。等她旅游回来,第一时间看到了天兰葵盛开时的美丽。她欣喜自己没有错过当季的天兰葵,并且有了一种与人交流的成就感……
这是一幅多么亲切的画面,弥散着浓浓的人间暖情,我不由得神往起来——
远离这种温情有多久了?我回答不好,好像是在上一个世纪。如今,相互认识和不认识的我们,嘈嘈杂杂地簇拥在不同的喧嚣的城市里,我们冷漠、警觉、浮躁,希望着馅饼从天上掉下来,又担心上当受骗吃亏受辱。
反正我们已经异化或者正在异化成不是人的人。
我们可以用钱买到本来并不可以成为商品的东西。比如,我想给儿子买一辆自行车,我没有时间亲自去挑选,也不懂如何挑,于是去QQ群里广而告之,就有网友会帮我选了送来。当然,我得另付100到150元的“辛苦费”——商品社会嘛,别人不能搭上时间和乘车费白帮忙啊!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谁知道是不是正是这种绝对理性的生活原则带我们远离了充满暖意的日子?
记得小时侯,妈妈带我去她的朋友家做客,妈妈和阿姨在厨房里一边忙活一边说话,小孩子们疯进疯出的玩,并不时跑去厨房看看饭菜是否做好。这样的生活画面,就是现在回想起来也还能感觉到其中的温度。
可是现在,妈妈们在这间屋子里搓着麻将,孩子们在那间屋子里看着电视或是打着游戏,间或有不懂事的孩子去打扰妈妈,妈妈会不加思索地从桌子上抓起一张钱,也不管它是一百元还是五十元,眼睛一刻也不离开麻将桌急急地对孩子说:“幺儿,乖,去买东西吃!”
爸爸们更是很少回家,因为要加班,因为要见客户,因为要应酬……所以,大多数的孩子盼着爸爸归家,就像电视里的那位小姑娘——欲穿的望眼简直就是一只只蝴蝶在暗夜里飞呀、飞……就像是一张张“寻爸启示”在落寞地飘呀、飘……
时间长了,有人开始失眠,有人开始郁闷,有人开始精神分离。当然,也有人开始去陶氏的东篱,妄想采两枝菊花来慰籍自己在心灵。可我们的心有欲有求有防范,已经迟钝成盲人的眼,可怜的两枝菊花怎能使其光明起来?
我问自己,对门的住户姓什么?我摇摇头?我又问自己,那个常在楼道里碰着、仰着小脸叫我“阿姨”的小女孩,是谁家的?我还是只能摇头。
看来,我首要做的应该是: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温和的人/亲切,热情,面含微笑/从现在开始,关心家人、朋友和陌生的你/我有一个家园,面朝太阳,莺哥燕舞……
这样,我的向往一定就会成真的!
【编辑:卓礼黄】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