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孝心无价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魏佑湖    阅读次数:9253    发布时间:2014-01-28

近段时间以来,下村入户了解农村低保户的情况,在一个村发现了这样一种令我惊讶的怪现象,有多子多女的老人享受低保待遇。究其原因是由于儿女不孝。村干部对其儿女教育过,但无果,无奈只好让其享受。这种现象让我心中很难受,“可怜、可悲、可恶、可恨……”之类的词一齐涌上心头。我在这里暂且不说是否符合低保政策,只想说一说“孝”字。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养儿防老的传统,百善孝为先。养亲是子女对父母的最基本的义务,是基于人的报恩观念而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顾而长大成人的。这种生命创造及养护的客观事实,使人类得以连绵不断。《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我育我,不辞辛苦。”不管什么人,都有做儿女的时候,也都有做父母的时候。很多人在做孩子的时候,怎么也体会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直到做了父母才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现实生活中,那些人的父母还能劳动,还可以给他们带来某些利益,他们就会把父母当做“宝”;而一旦父母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或是卧病在床,需要侍奉,他们又会把父母当成包袱、累赘而抛弃。这是极其有违孝道的行为。

孟子曾提出不孝的五种情况,即“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 在这五种不孝的情况中,有三种,均为“不顾父母之养”。父母并没有欠我们什么,不要把对父母的索取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会去爱其他人?他们必然也会失去朋友,失去事业的发展。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做人的最基础情感就是孝敬父母双亲。一个人对父母无情,对何人何物还复有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是一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爱慈,这是义务,是做儿女孝敬父母为人子女的义务。养亲是为人子女最最基本的义务。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义务。这是为人的最最起码的准则。

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要有敬爱之心。孔子对“敬亲”特别重视,而且把能否敬爱父母,作为人与畜、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传统孝观念中,敬亲是比养亲更高层次的孝。只有上升到敬亲,才能算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连“养亲”都做不到的人,何谈“敬亲”呀?!又何谈得上是为人?!

善待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做人的良知,多少人为自己没有机会侍奉父母而抱憾终身。为人处世中凡嫌弃父母的逆子,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凡是孝敬父母的孝子,必将受到人们的赞扬。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生命是母亲给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介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终前吃的还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季羡林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也写道:“我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季先生的家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他的家更是贫中之贫。离开家几年后的一天,已成为清华学子的他,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赶回家乡后看到的只有母亲的棺木;他伏在土炕上,一直哭到天明。季羡林先生说:“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老舍、季羡林先生在事业上可以说几乎都达到了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的巅峰,可是他们在忆起父母的时候都伤痛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心底深处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我们是平民没有老舍、季羡林先生那样高的境界,但我们也不能禽兽不如。

孝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是必须的。唐朝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以淳朴的笔调,写出了出行在外的游子思念慈母的心情,写出了亲子之爱,反映了人伦的准则。小草尚报答春天的恩泽,何况为人子女呢?!我身边有这样一个故事,母亲二十九岁开始守寡,带着一儿一女艰难度日,但始终不肯该嫁,怕的是让孩子受委屈。终于有一天,儿子长大成人去闯天下落脚在另外一个城市。他一直盼望着境况好些把母亲和妹妹接来,为此,他早就为母亲准备好了新的衣裳和一双母亲最爱穿的软底鞋,只等待那喜洋洋的团聚时刻,但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忽然有一天,接到妹妹的电报母亲脑溢血而突然去世。当他急忙赶到并亲手为母亲穿上衣服和鞋子时,那种悔恨刺得他遍体鳞伤。我们总以为自己还年轻,我们总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机会多多,可是我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忘了人世间有太多的偶然和遗憾。它们都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它们都将永远啃噬着我们的良知、良心,拷问我们的人性。去尽一份孝心,今天就是良辰。你等的起,年迈的父母却等不起。夫女孝,天经地义!孝顺父母等不起,不能等。理应及时立即去做,理应不攀比,理应发自内心。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朋友:请赶快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薄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颗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也许是病榻前的一次聊天、一次怀旧、一次裹被、一次搀扶、一次洗脚、一次梳头、一次系扣、一次穿鞋,一碗粥、一口水,……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孝心无价。

为人子女,止于孝。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7101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