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马上过年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挽秋    阅读次数:9081    发布时间:2014-01-26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风靡八十年代的青年歌手程琳的这首歌仿佛昨天还漂浮在每一条大街小巷,甚至于每一个角落,一年一年就这样匆匆来过。一阵阵的爆竹声时刻张扬着节日的氛围,也在一个劲地提醒着我:马上过年了。

是啊,昨天才迎来的银蛇转眼就功德圆满隐退在即,万马奔腾而来。大地红了、山川火了。红红的是腊味伴随渐行渐近的马蹄声送进千家万户。无论城乡、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门前挂满了鱼肉,挂满了喜庆吉祥,记忆里的红灯笼又高高挂起。在母亲的工厂大门上贴着“欢”“度”“春”“节”四个大字的四只红灯笼像四个卫士一样站立门楼上迎来送往,为回家过年的人们送去一份祝福;又像是四张笑得通红的脸,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当我还在蛇年里期盼着这幅画出现的时候,马年就来了。

“过年了”,这三个字像提速的列车,不仅带领我们进入快车道、走进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更是带领着我们进入了一个逆转的时空隧道,直奔童年。那时候,我们跟着大人们奔前跑后,当然收获也是相当可观的。父亲总不会忘记用干净的湿布从堂哥们舞动的木棒上“抓”下一坨糍粑来,用白糖粘了,入口,软软的、黏黏的,更是热乎乎的,从嘴里一直暖到心里;母亲总是在沸腾的锅里捞出几个白白胖胖的鱼丸子,用碗盛了,有时就用我们姊妹几个手上拿着的搪瓷缸子,我们兴奋地接了,四下去找汤勺,不用再盯着锅中还浮在翻滚着、拥挤一团的鱼丸子了。

最喜欢的还是大年三十夜,我那小脚的奶奶坐在灶台下负责添加柴火。母亲搬来一张大椅子和一只小板凳,摞在一起,旁边还支起一只大大的簸箕。母亲稳稳地坐在那里,一手操起锅铲,一手拿着筛子,不停地将锅中的炒货铲到筛子里,俨然一个坐镇千军万马的将军。母亲一会将筛子中的沙子筛掉,一会将炒好的花生、瓜子、红薯片倒进那个大大的簸箕里,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抓、随便吃,高兴了还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做游戏……至今回味无穷啊。

那时的年饭感觉是一次很严肃的事情,只要定好的吃年饭的日子(一般都是在大年三十清早),父亲母亲就会提前忙碌起来,等一切准备就绪才上床休息,因为次日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做年饭。父亲母亲还有奶奶都会在那时候起床忙着年饭,直到年饭快好的时候才把我们从睡梦中拉起来。满桌的各种菜肴勾起了我们的食欲,但我们都不敢上前去偷吃,因为父亲和母亲在忙着祭祖先,请祖先们回来过年。父亲是那样至诚,点香叩拜,敬酒添菜……整个过程大约有好几分钟,我们也肃然起敬,等父亲做好这一切后我们才可以上桌吃饭。

上鱼丸子之前,是一定要放一封长鞭的,象征着来年的兴旺、发达。还有,家门一定是要关着的,这时候来敲门是最不受欢迎的了,因为一开门家里的财气就会从门缝里溜走了,这大概也是大清早就吃年饭的重要理由之一吧,我想还有一个理由也是不可不提的。父亲说,年饭就是要赶早,越吃越亮堂,一年才能更比一年强。

抱着这些信念,很快就从童年滑到了青年,回想年轻时代的那些事还真没有童年时代记忆深刻,如同架空了一般,总是很难找到年轻过的影子。从做女儿到做母亲的过程也变得迷糊不清了,只是渐渐习惯了远离父亲母亲的日子,身后多了个孩子跟随在左右,像只小鸟一样在我身边叽叽喳喳,歌唱或者哭闹。一眨眼二十几岁已经被远远丢在身后;再一眨眼,三十几也打捞不着了;现在,四十几岁的秤砣已经开始滑落……这年依旧匆匆来、匆匆去,转身,又会听到:马上要过年了。

在这样快速的日子里,我想喊一声:马儿啊,你慢点走……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7125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