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温暖在路上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浩    阅读次数:10493    发布时间:2014-01-09

       前几次去南京,大都是自带车或者随旅游大巴。景点之间的串接当然主要是靠地面交通工具。这次去南京是办私事,临行之前,朋友就告诉我,现在到南京坐地铁最方便。熟料在乘地铁的过程中,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着实让我温暖。                         

       听说早上购地铁票的人很多,我便老早起床。到得售票机前,等着买票的人已排了好长的队伍。我也按秩序排好了队。就在快要到跟前时,突然有个熟人叫我。他乡遇故知,自然就下队同他聊了几句。然后归队,还没等我站稳脚步,就听后面有人议论:“你这人怎么‘插队’?”我急忙转身,看见一个小年轻正一脸不悦地说着。我急忙辩解,还请前后的“队友”进行了证实,小青年还是满脸的阴云,愠气不散。
  到我该购票了,我望着购票机那花花绿绿的界面,一脸的茫然(心里话:此前我从来没坐过地铁,当然也不会买票),突然灵机一动,招呼小青年:“来吧,小伙子,我不急,你先来买吧。”小伙子看看我,似乎还有些疑惑。我一把将小伙子拽到购票机前:“买吧,真的,我不急,你可能上班或者上学,我是闲溜达。”
  小青年看着我真诚的样子,散去了满脸的阴云,连声说了几个谢谢,一边熟练的购着票,一边说:“是有点急,刚才不好意思,我们公司集合去外地考察项目,还有不到一小时时间。”  
  小伙子买票像玩花一样,很快取到了票准备走。我急忙说:“去军区医院怎么买?”
  小伙子看看我说:“咱们同路,来,我说你操作。”根据小伙子的指引,我也很快取到了票。小伙子看看我的一堆东西,将一包最大的拎起说:“走吧,叔叔。”
  我随着小伙子一路七拐八歪地走去,很快上了平生第一次坐的地下列车。座位少,自然是我坐着,他站着。
  “叔叔,第一次坐地铁吧?”
  “嗯,嗯......”
  “看你也是。知道我为什么叫你自己操作吗?”我看着小伙子俊俏的小脸蛋,摇了摇头。
  “你自己这样操作一遍,下次就直接买了。”
  “对,对......”此时,我似乎有所感悟。忙对小伙子说:“你这叫‘授人以渔’呀!”说罢,我和小年轻都笑起来。
  “去军区医院你还要在新街口转一下2号线,我到前面站就下了,转线的时候,你再问问,可别坐错线路,不然你可能又回到火车站了。”小伙子一边叮咛,一边准备下车。
  站到了,小伙子,向我招招手。“大叔,别忘问路!”我的手还没放下,小伙子已消失在人群里。
  我茫然地坐在原地,望着车外川流不息的人群,忽而觉得心里沉沉的,像少了许多东西一样......
       很快,新街口站到了,我按照小伙子的指引,下车准备转线。可下了车,又是一脸的茫然!偌大的地下车站,各种各样的箭头和符号,上来下去奔跑的电梯,让我不知所措,更不知道怎么转车了。
  “大姐,我怎么转二号线?”眼前光艳的一闪,我身边走来一位阔绰的女同志。
  阔绰女同志看看我:“走吧,我把你送车上。”阔绰女随手掂起来我的一包东西,一边走,一边说:“转线的时候,要看准地上的指示箭头,还有上面的提示语。”
  我边听边抬头看着,心里还默默记着。翻过一个电铁后,阔绰女把我领到一个站台前说:“注意看车上的行驶方向,红色的就是即将要去的方向,看看你要去的地方在不在着这个方向里。”说着,阔绰女用手指了指又对我说:“看看,这就是你要去的军区医院!上车后,每个车厢上都有一个电子导行仪,特别要注意听车内的报站提示。”阔绰女像是给我举办培训班。“能行吗?”她似乎有些不放心的样子。
  “行,大姐,你都说的很明白了。谢谢您,大姐!”
  “呵,这谢什么?我几乎每天都遇到你这种情况!”大姐一副很轻松的样子。
  “我该回去了,我也要上车了。”
  我似乎没听清大姐在说什么:“您是......是专门送我的?”
  “呵呵呵......”
  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后,大姐也消失在茫茫人群里了.....
  到军区医院后,听说下午才能办事。趁着这当口,我便去附近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和凭吊。结束时已是下午三点了。便冲冲赶回军区医院。刚到地铁门口,就看见几个提着大包袱小行李的农民工朋友,在向协警打探去南京站如何坐公交的事。就听协警说:“你们坐地铁多好,省心方便又快捷。再说坐公交还要转几班呢!”
  “我们不知怎样坐,没坐过那玩意!”一个稍稍年长的农民工说。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说:“是呀,是呀!”
  此时的我没有任何犹豫:“走,我送你们上车!”农民工朋友所有的眼睛齐刷刷向我投来,目光里还透着怯怯的疑惑。
  “怎么,怕我骗你们吗?”
  “这能骗啥,我们七个,你一个?”说罢,一群人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我带着他们几个,很快来到购票机前,然后让那个年轻的农民工走到前面。我模仿小青年交给我的方法,教他如何打开主页、如何寻找点击线路图、如何投币、如何取票、如何刷票进站等等。几个农民工兄弟连连点头称是,一个劲的说谢谢、谢谢!
  上车后,座位较紧张,我把我附近的一个座位让给了那个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兄弟。然后又叮嘱他们:“到新街口你们要转一号线,下车后,要看准脚下的箭头和悬挂的指示牌,可不要坐错了车。下车就问,别忘了!”
  攀谈中,知道他们是南昌人,刚来南京打工不久。我问他们:“南昌没有地铁吗?”一个中年人说:“哪有那玩意,南昌比不了你们南京这样发达!”
  呵,他们把我当成了南京人!严格的讲,是小青年和那位大姐正能量的传递,使我这千里之遥的人也成了“南京人”!
  新街口很快就到了,他们纷纷向我招手致谢,然后随着下车的人流一同走出车外。
  农民工兄弟们走了,带走的还有我一颗牵挂的心!

  他们现在上了一号地铁了吗......?

 

     【编辑:周驰】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4895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