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核桃呓语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黄洋    阅读次数:13584    发布时间:2013-12-10

一年之中,秋天是我们最兴奋的季节之一。一是捡梨,二是捡石榴,三是捡核桃。我家邻居房后有一棵一抱多大的黄梨树,如果没有白雨,到了秋天,总是枝桠满缀。遇上风雨夜,梨会落。天还没亮,我会肖肖起来,燃起亮稿,去阳沟边捡梨。就算落进阳沟污水中,捡起来洗干净再削掉部分,吃起来照样香甜,并因此在心里偷着乐。

叔家园埂上的石榴树,那又红又大的石榴,熟得张开红红的口,玛瑙般的颗粒,甜得诱人。夜晚的风大一点,张口的石榴会掉下来,虽然砸碎成几辬,但那红得透明的果粒,总还有在果皮里的,捡起来,剥出来吃,甜润的味道让满口生香。而吮尽汁后白白的籽实,再嚼,如豆,可充饥。

不过,在我们村,利和石榴都少,最多的是核桃。我家的后园就有一棵驼背的大核桃树。邻居家后面的上下两块地,有三棵大核桃树。再往北走十几步,毛家园子边,呈三角形分布,又有三棵一抱多大的核桃树。这些核桃树,大风一吹,一落就是几十上百个。那个时候,赶早捡核桃就成了我们的习惯。就算主人见了,也不会责问,总是一笑了之。落下来的核桃,除了被告虫蛀坏了的,大多都利壳,而且从树上掉下来后,那层绿包的外壳大多会自动脱落,我们捡到的,都是硬壳核桃了。少数还带绿皮的,我们拿在赖岩上磨,时间长了,我们的手就被那皮汁染得黑黑的,无法洗除,直到把手咬脱皮后生出新皮。如果是打下来的绿皮核桃,焐烂后脱皮的,果仁多是瘪皱的,或者空壳。空壳的色暗。瘪皱的,即使个大,有经验的人,抛一下也就知道了。

捡拾核桃的次数多了,我对核桃的饱满与否的分辨力增强了。说起来,一个核桃,仅凭重量,饱满与否,区别微弱,凭手上功夫,是很难识别的。凭外壳色泽,看上无能为力区别也不大。有的个头大,外形饱满的,砸开来看,桃仁却缩在壳里,仿佛未足月而早产的婴儿,甚至胎死中。有的看上去个头不大,色泽也并不光鲜,但砸开后,核桃仁色泽鲜活,味道香足。识别核桃饱满与否,最好的办法,打上一盆或一钵水,将核桃放进去,在水上会上下浮动的,内仁肯定好;一看就显得轻浮的,多是内无实货的角色,可以丢弃。而高高的将它放出水中,上下浮动节奏快的,肯定最饱满,反之则次。砸核桃时,一砸就破,声音清脆的,是饱满的好核桃;砸下去脆响柔弱的,不瘪则烂;难砸开的,那多是夹壳核桃,仁虽好,难掏出来吃,得用签小点小点的雕出来。那时候,爱捡核桃的同龄人,还会用核桃做游戏。做游戏的核桃,特别是手中投掷的,最好的就是夹壳核桃。因为夹壳核桃重实些,投出有力,手法准的人,喜欢用。准备好后,几个人找好地方,在地上用粉笔或尖物划一个圈,每人拿出一个核桃放在里面,在离核桃四五米远处划一道横线,接着参与活动的人,就站在线外,手中拿一个核桃,轮流对圈中核桃投掷,打中了,打出圈的,就归投掷的人。打散了,未出圈的,将它聚拢圈内,继续轮流投掷。就这样,一轮又一轮的转着投着玩,直到天黑。

除了掷核桃游戏外,我们还会找两个夹壳核桃,用烧红的铁丝上下烙通,并找根竹棍将它们串起来,做成凹腰葫芦的样子后,再将上面一个用铁丝烙个对穿,用针掏空。接着把线搓成细绳,卷在空壳核桃内的竹棍上,两手拿着线两端,用力一扯,那线像弹簧一样,一伸一缩中,下面的实心核桃会转得像被抽转得很快的陀螺,发出嗡嗡嗡的叫声。一伸一缩中,那声音有节奏,让人感到欢快。

如果捡到三轮或四轮的核桃,我们谁都舍不得吃,会留着作为独有的资本亮人。这种核桃,都是老树上才会有,多是夹壳的。上学的时候,总是把它捏在手中玩。要是成对的,一有时间就将它捏在一只手中,用手指转转着玩。

转眼四十年过去了,我们小时候玩过的这东西,现在,在城里,不少男性老人手中爱拿着这样的核桃在手中转着玩。并且当着宝贝视之。因为一对全大轮多的夹壳核桃,少则一百五六十元,多则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前几天,妻子买了一袋核桃回家,她高兴的对我说,这是熟人从云南事业回来的老树核桃,很少有瘪烂的。我打开一看,虽个头虽然大小不一,但外壳厚实,色泽沉稳,基本上是成熟后自然脱青去最外层绿皮的。我俩服妻子的眼力。妻说她小时候,也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对于核桃的识别,经验没忘,眼力还在。

其实,仔细想来,小小的核桃,里面藏着不少的社会玄机。比如,组织识人用人问题。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6638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