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姆山,偏居于高原一隅,宛如一位与世无争的隐士,更像一位养在深闺的清纯少女,姣好的容颜、清秀的面容,风姿灼灼却鲜为人知。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德姆山寸步寸景,身在此山中,疑在画中游,美不胜收。德姆山脚,良田万顷。孕育了被称为小荆州的赫章县妈姑镇、高原小江南的板底乡安坪村、风情浓郁的珠市乡岩脚寨。当地人赞曰:
万马归槽小荆州,坐堂审案岩脚寨,
扁担跳水诺素街,金鸡下坝阿维寨。
2
德姆山上花千树。每逢春夏之交,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次第开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煞是好看。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绵延数里,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画卷。
儿时,在春光荡漾的日子,小伙伴们总会相邀,三五成群地登上德姆山,放飞心情一览春光。孩子们像久居笼中的鸟儿放飞蓝天,一路欢呼雀跃叽叽喳喳。
山路弯弯,流水潺潺。野竹青葱,百草丰茂。杜鹃花海,娇艳欲滴。踩着柔软的草地,赏着悦目的美景,饮一口甘甜的清泉,夫复何求?
徜徉花海,折一枝最美的杜鹃花,送给阿妹。阿妹脸上的红晕一圈一圈荡漾开来,胜似德姆山的红杜鹃。即使不送给阿妹,把杜鹃花插在花瓶里,用水滋养着一朵一朵地绽放,芳香会溢满整个屋子。有诗为证:
德姆山腰杜鹃林,含羞吐艳话别离。
姹紫嫣红花千树,耐得寒霜唯此枝。
3
德姆山上,还零星遗留着数座彝族向天坟,虽然断壁残垣,虽然不及盐仓向天坟规模宏大,但坟墓依稀可辨,纵然斗转星移,时光依然顽强地记录着彝族先民这种独特的丧葬形式。
德姆山顶,三座小山形似锅庄,故名三锅庄。闷热的酷暑,登上三锅庄,凉风习习,天高云淡,乃避暑休闲佳地。在三锅庄,鸟瞰山脚,一片苍苍茫茫,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
在德姆山顶,可俯视高原的苍苍茫茫,这片古老的土地曾演绎多少动人的故事,多少美好的爱情传说淹没在历史的云烟里。诗云:
德姆山麓望厂坡,满眼风光百草坪。
至今想起乌撒女,不爱金银爱挚情。
4
冬天的德姆山,别有一番韵味。苍松古树,树影婆娑,茂竹修林,掩映其间。蓬松的松针,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软软的绵绵的。成熟的松果,挂在高高的枝头,诱惑着上蹿下跳的松鼠,它们在忙着收藏着一冬的食物。
多年以前,在记忆深处,德姆山麓的人们依靠着大山,舔食者大山,楼木叶、放牧、背水、砍柴,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留下人们深深浅浅的脚印。牧歌在山间回荡,岁月在高原流逝。德姆山敞开宽广的胸膛,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乳汁。
贪婪是恶魔,德姆山日渐消瘦,裸露的脊梁上,高原在呻吟。如果有一天,德姆山甘甜的的竹根水消失了,绚丽的杜鹃花成为记忆,那将是德姆山的不幸。遂赋诗一首:
青青箬竹伴羊群,天高云淡任我行。
呵护高原芊芊草,润泽苍生享安宁。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