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庄
1
我注定走不出村庄了,村庄的粮食组成我的骨和肉,村庄的水日夜不停地在血液里流淌着。
门前栽种的白菜,嫣红的大白萝卜,嫩得出水的芫荽,开满蝴蝶花的豌豆尖儿,剪刀似的菠菜,清香的蒜苗……没有一样不适合我口味,没有一样不让我馋涎欲滴,撕扯着我食欲的神经。
乌蒙山中一弯一弯的山地头,有腰缠白围巾的大嫂,站在耕牛大哥的后头,也有荷锄的小媳妇正在用花围巾擦汗......脚踩过的土地,是春天满山满地的油菜花,夏天高高大大的玉米,秋天金黄的稻子和满山满岭的荞麦花,冬天绿油油的麦苗儿。
乌蒙山的村庄是一片绿的天地,他们呼吸着高原的空气,滋长着人们向往的那醉人心的绿色!
2
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花妹奋力追赶前面的哥哥。以前的青石板山路高高低低,现在的水泥路面,让花妹再不用担心会磕磕碰碰,一口气跑到哥哥面前。追到哥哥的花妹不管,硬要骑上哥哥新买的摩托车,一起去小镇。
高高的山崖下,一栋一栋美丽的房屋排在山间。鸟儿站在青石瓦上,张望四周葱郁的竹林,秋雨洒过的树木。来年,枝头上又会挂满红艳艳的樱桃,翡翠的李子,酸甜的花红果,金黄的枇杷,鲜红的柿子。我最喜爱那些味甘而芬芳的毛栗,喷香的核桃,雪白的榛子,尤其是那口舌生津,一口咬去果汁飞溅的鲜桃。
山山相连之间,秋收之后置放着一堆堆稻草,那是农家喂养牛羊的食料。家家门前的小院里,肥肥的鸡鸭在各自的领地悠闲地散步。遇上晴好的日子,院子里、晾绳上,总飘扬着五彩的衣服,女人的美丽飘逸,男人的挺拔潇洒,小孩的天真浪漫。多姿多彩,都一一被勤劳的女主人洗得洁净如新。
3
记事起,我吃过村里好多人家的饭。村庄里的小孩吃饭是不分哪一家的。玩到哪,吃到哪。或是寻着味儿,哪一家的饭菜香便跑进屋子,亲切地喊一声婶婶或奶奶,定会得到盛情款待。
一张方桌摆在堂屋中间,老辈坐上席,晚辈分坐两边。等全部的人都坐下,由最长辈者说开始吃饭,大家才一起动筷子。当然,席间可以喝酒,要是有男孩在场,大人们会让他们试着喝一小口,即使不吞下肚,浸湿嘴唇也是可以的。亦或是襁褓里的男娃,做父亲的会用筷子头沾了酒,放进那圆嘟嘟的嘴里。一碗老包谷酒,被人们从开始喝到最后。醉倒了男人,也醉倒了身旁的女人。
孩子们的游戏,经久不衰的是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跳格子、过家家、跳绳。村庄里,少不了手巧的长辈做的木板车,不论春夏秋冬,不论时间早晚,村头的斜坡上,木板车液动着孩子们的欢笑。年龄稍大的男孩们,喜欢玩“战争片”。游戏中“解放军”多、“鬼子”少,“解放军”英勇善战,任务是击毙“鬼子”保家卫国。通常,孩子们都争着要当“解放军”,没有人愿意扮演祸国殃民的“鬼子”。每次,他们就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即使运气不好当了“鬼子”也毫无怨言。
老人们坐在院坝中间的小凳子上。黄尾巴狗趴在大门边,看着麻花母鸡咯咯咯地寻找自己的下蛋窝,猫也不闲着,扯咬着自己的尾巴。老人们担心村子里的黄鼠狼来把它们叼走,不时摇动着手中的拐棍。年轻的姑娘手持一块长长的绣布,上面绣满了艳丽的花纹,那是不是自己的嫁妆?
黄昏了,远处炊烟袅袅升起。有炊烟的地方就有村庄,有村庄的地方就有美丽的家园,家园是村庄的心脏,是父老乡亲向往的地方。
永燊印象
一
层峦叠嶂,翠满燊之路。波光滟潋的皮家河,秋月似的载着永燊几千年文明岁月,悠悠地流向远方。河岸垂柳依依,芳草萋萋,稻子金黄。清亮亮的河水清润着洗衣女的芊芊玉足,浣出一个又一个娇羞的梦;也浣动着岸边那群小伙憨涩的心弦……一群群鸭子在水里悠闲地游荡,青苔软软地在水里招摇,把姑娘小伙们的心招摇得很疼!
假若没有河流,永燊没有这么美。永燊的小地名称为火石坝,火石是产生火苗的源头。让人们不知不觉会以为永燊是个干旱的炎热之坝。假若没有这河流,这块美丽的土地真的是产生火苗的地方——干旱、炎热都可能发生。因为有了河流,就有了消暑的人们。夏日的永燊河畔,有纵身一跃跃进河里姑娘,有在岸喝彩呼喊的人们。在这美丽的河边,还可以品尝独特的风味小吃,这时自然少不了可口的彝家米酒,喝着的米酒惬意地放歌一曲:放牛放到石头坡,石头瓦碴杠着脚,石头杠脚妹心疼,缝双鞋子送大哥......歌声和着哗哗的流水,浸润着永燊人的心,滋润着永燊人的梦。
因为有了河流,永燊人们才这样的多情。你看那出嫁的姑娘,温情的目光,搭在情郎肩上的手,是那样的炽热,又是那样的娇羞。
二
我不把火石坝想象成火的源地,那是大多数人们的思想归集。我更愿意把它想象得“俗气”一些,民以食为天,“火石”即“伙食”也。由此想来,那么永燊本该是一个有饭吃的地方。当初永燊起了这么个地名,是否也是为了寄托了永燊人丰衣足食的愿望呢?
在平坦的永燊街上悠悠地走着,街面是光滑平整的水泥地。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里,商品琳琅满目,还有许多独特的风味小吃,牛老粑(糯米做的)、碗饵糕、永燊面条、砂锅粉等等,应有尽有。特别是那飘香的牛肉粉,鲜红的辣椒、漂浮的牛油,加上翠绿清香的芫荽,不禁令人垂涎三尺。在姑娘们红红的嘴唇下,不知道是牛肉粉的红晕染了姑娘,还是姑娘的红晕感染牛肉粉?
远处,听着老人们一声长一声短吆喝自己的孙子归家,或者唤回自己的一只鸡、一只猫。那种亲切的呼唤不像是在呼唤一只鸡、一只猫,更像是呼唤他们的一位亲人,或者一位老朋友。嗅着如此迷人的气息,浓浓的乡土让我的心里感到无比温馨。
在永燊新街,街上是两排漂亮、大方、整齐、雄伟的黔西北民居,家家户户雕花木窗格外耀眼,那样的考究,那样的古朴。清幽幽的柏油路面,干净整洁怡人,来往车辆时而飞驰而过。让人想起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三
美丽的节日、特有的民族风情,是永燊让人留恋的地方。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永燊人,她最喜欢热闹的永燊土地。从小,“六月六”、 花坡节、正月十五的元宵夜、五月端午的游百病、八月中秋的偷老瓜等都是她乐此不疲追逐的活动。后来,妈妈把这些风俗带到家里。小时候,每到农历六月初六,我就会到装鸡蛋的篮子里寻找,看看哪个鸡蛋最圆最大,然后歪歪扭扭地写上自己的名字,把鸡蛋放入有水的碗里,端到阳光下去晒,称之为“六月六,晒蛋熟”。之后,穿上新衣,给自己打扮一新才走出家门。“六月六”的晚上,老年男女将少年男女集中起来,教他们“摆古”、对歌、郎哨、丢花包等。
我最喜爱听母亲讲关于八月十五“偷老瓜”的事:这一天晚上是特别的“偷盗”日。被偷的人家是不能骂也不能有怨言的,被偷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但只能偷老瓜,不能偷其他的东西。月亮地里,晚风轻轻地吹着,蟋蟀唧唧地叫着。小伙伴们像当年的红战士,向老瓜地进军。一点一点接近那个目标。可是好不容易靠近那个目标,一看,原来不是老瓜,而是一块圆得像老瓜的石头。小伙伴们又好气又好笑,只得又朝另一片蓝瓜地进军了。
永燊,这个多情美丽的地方,她以这片神奇的土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永燊人!
感受教育
1
爷爷以前接受过的教育,我多半是从父亲的口述中知道的,另外一种途径,就是从书本上。
爷爷那时读书没有正式的学校,教室是村里的祠堂。教书的人不称老师,称为先生。每年给先生一定的米、茶叶什么的权当作缴学费。爷爷的爷爷此前是不是也在祠堂里?是不是也送米给茶叶?说孔老夫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在哪里教出来,我就更不知道了。
还是说爷爷吧!爷爷读书的时候,大多是早上。下午爷爷不去祠堂,因为爷爷下午还要劳动。因此爷爷背诵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多半是在早上读来的,也就是早上背诵下来的。
爷爷读书时,家中的镰刀和背篼很寂寞,静静地期待爷爷的到来。镰刀和背篼寂寞的难耐时候,爷爷就练习毛笔字,或者背诵课文。我认为今天爷爷的毛笔字写得很好,也认为爷爷的《三字经》背诵的很熟悉。可爷爷说:好个屁,如果背诵不出,屁股会被先生打肿的。爷爷还说的,一辈子不懂得数理化,更不知道音体美之类的了。
我问过爷爷,那个时候读书玩过什么游戏没有,爷爷绞尽脑汁想,结果是似乎什么也没有。
2
父亲似乎比爷爷以前幸运多了。父亲读书的时候,已经没先生了,改口称为老师。
祠堂也不见了,因为扫除牛鬼蛇神中,全部被扫除。父亲和他的同学开始读书。“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父亲说,好像是毛主席语录。红宝书,得读、得背诵。
读毛主席语录也不错,可是后来就读不成了。原因有二,父亲的同学要打倒臭老九。父亲的老师被戴着尖尖帽游街批斗。有位老师还被学生剃过光头,拉在讲台上拳打脚踢。教父亲的一位老师,因为害怕批斗,竟然悬梁自尽。父亲说:这是位好老师啊!音乐体育样样精通。第二是后来搞什么大连串,要到北京去看望毛主席。不要车费只要精神。父亲只身来到湖南,没有去见伟大的毛主席。而是直接去了岳麓书院,父亲说:岳麓书院在那个年代,居然风平浪静。我后来去湖南,一定要看看岳麓书院,也许是因为当时父亲的这一句话的定格。文化圣地,不可不往。当年外面闹得满城风雨,这里还如此的平静,先贤固然不少。因为批斗臭老九、大连串什么的,父亲没有再进学校读书。
文化大革命结束,意味父亲的读书生涯结束。我的父亲,那时那地的教育也就被时代荒废了。父亲后来说:文化大革命成才的,是七八年恢复高考后自学成才的。
3
我读书的时候,很幸运!村子里没有了“放牛的王二小”。那时开始“普六”,村里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学校里读书,也就自然没有“英雄王二小”。大家安安心心地在学校读书。这个时候的《教育法》、《义务教法》提得最响,孩子们没有像我爷爷一样被打屁股,也没有像我父亲一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而是读着有趣的课本,课间还有游戏。数理化生物体育样样有,再不似以往的枯燥无味。
再后来“普九”,不是“把酒话桑麻”,是读书要满九年,所有的孩子都得完成这个义务。这个时候我已是教师,是教师就得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于是我们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三维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国家这时也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在我们家乡,各学校建设有漂亮的教学楼。当我还处在兴奋之中,营养午餐已经走进校园,孩子们读书有午饭吃的时代已来临。
父亲若地下有知,不知道他老人家要如何感叹了;爷爷看见这些,只会感叹地说,自己是没有赶上好的年代。
现在,每当我走进教室,与孩子们一起谈天,总不会忘记告诉他们,遇到今天这样的好时代,要更加要努力学习呀!
秋夜,北飞的鸟
我知道,你不会因为我的落寞走出那片天空。而我,为你,将迎寒风而去,做那只北飞的鸟。
烟尘弥漫在空气中,早已没了往日风花雪月的倩影。缘,随尘而起究竟会飘向何方?没有你的日子,时光难过。你留下的痕迹,和你徜徉在月光下的影子,顽固地宿藏在我心底。我知道,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人,有些人就那样匆匆擦身而过,留给对方绝然的背影,仅仅也只是走过了。而有些人,一旦踏进心门,就会触碰到最柔软的那个地方,把深深浅浅的印痕定格下来。尽管我知道也会是你生命里的某个过客,但是在踏疼心的那一刻,却已成永远的纪念。暗夜,北方的天空,是朦胧中你的眼,是我的期盼。如今,心已迷茫得不知所措,无边的忧愁化为星子,散落于红尘的上空!也曾想幻化成一束永不凋零的玫瑰,能让清香永留你的身旁;抑或是一尾美丽的游鱼,守候你冰冷的鱼箱。可我不能,我是只鸟,一只只能孤独飞行的鸟。
为了一句爱的诺言,孤独的鸟在暗夜中急促地飞行。它清楚地记得,曾经面对怎样的讥讽和嘲笑,接受火焰的燃烧和折磨,遭受同伴的离弃……无所畏惧任疼痛穿透受伤的翅膀!也许是行囊太重,也许是身体本身的笨拙,企鹅般的身子、丰盈的羽翼日渐消瘦。累累伤痕载重沉积一生的爱恋,只求能奋力穿过那片没有水只有火焰的地方。每个朝升夕落,每个凄风苦雨,唯有飞行,才能忘记痛疼;唯有飞行,才会明白自己的幸福就在前方。也想,翱翔成最美的诗行;也想,栖息于杨柳岸边的风清月朗。
北方的夜空安静得有些诡异,听不见蟋蟀嘶裂的叫声。松垮的泥土,长不出迎风挺立的劲松。风,揭走高原最后一丝绿意,扬起落叶鬼魅的舞步;山,亦无言,用寂寞的灵魂把夕阳推向远方;云,撕裂了原本的空灵,片片以摧城的方式掩埋于夜空;河流,是扯不断的柔情。你把你的爱,包裹得严严实实放置在深秋的背包里选择提前冬眠!在时空里让我心血疼痛!冷漠的温度,得不到灿烂秋月的垂青,面对月黑风高,发出幽蓝的磷火,在每一刻想你的时间里蔓延。我不知道我对这冷夜还有多少的耐性,梦寐在一寸一寸的痛苦里黯然神伤。如果有人看见我,知道我站在一望无际柔情的河岸掩埋我糜烂腐坏那份创伤,以及秋夜里神经病一般的魇语,我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支撑下去的勇气。
你遥远的眼神,不分白天,不分黑夜,灼烧我思念的神经。无人知晓的夜静得可怕,冰冷的泪滴悄然而落。秋夜,我不能驾驭你。我答应,即使是垂下懊悔的头颅,我依然会用挺立的骨头站在北方的夜空下,为你守候这道苦痛的风景。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