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观荷有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唐仁禹    阅读次数:12608    发布时间:2013-11-28

荷花开了,开得就像另外一朵荷花。

看到荷花,就让人想起周敦颐大师《爱莲说》里对荷花之坚韧高洁遗世独立的评品。想想此文与唐代韩昌黎的《马说》甚是同理,不过说千里马偏重于能,而荷之美偏于德。二公皆是大儒。韩昌黎智慧超群,政绩卓越,是为能臣。陈言务去,古文革新,文笔先锋。然自称昌黎郡望,后被贬潮州,很是颓废,从大颠学佛法,对外还不承认。心有不甘,上表请封禅,章太炎先生就认为和扬雄献符命相似。再者《原道》之说也很失偏颇,将君臣关系定位主仆关系,已经失去独立哲人的风范。而韩的哲学对侄婿李翱有影响,但李的见解很高,思辨力很强,李曾提出“斋戒其心,未离乎情。知本无所思,则动静皆离”的论断。

周子性情超然,从不标榜,模仿太极建立“人极”说,“人极”即“诚”, “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周子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虽然他在各地作官,但是他的俸禄微薄,后他回到九江时,他还把自己的积蓄给了家乡宗族,这与范希文作义田之举很是接近。

莲花峰下清廉书院更是培养二程名家,加上邵康节和张横渠,北宋五子将理学形成一个哲学体系。到朱文公将先秦儒学典籍编撰校注,结合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北宋五子的学说和历史国情演变加以概括,使理学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儒学体系才真正的完善,并影响后世千百年。

因明清王廷禁锢言论,八股文盛行,时人多专研程朱理学,考究之风弥漫士林,聪明之人不过朴学之士。随着闭关锁国,外族入侵,至甲午海战之败,国人震惊,方才放下天国王朝的姿态,接着被指定的官方指导思想的理学也饱受诟病。近百年来,朱文公说那句“存天理,灭人欲”被人嗤之以鼻。人们觉得因为人性是自私的,或者西方经济学家说的“理性人”,所以人们很难割除陋习,而且人生短暂,为世人的“天理”而需要牺牲自我的“欲”,对“我”而言“成本”太大,而受益的是世人,“我”的受益很小,所以是根本做不到的。其实不然,那是一种偏激的观点。也许可以这样理解,“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人欲固然不可骤然而灭,很多优良传统并非人类生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没有这么高的认识,人们的智商、见识、胸怀、气度是不一样的,高水平的人毕竟很少,但是可以通过一代一代的传习教育来改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品德、爱好、追求是可以移风易俗的,先进的社会制度也是一样,我们要相信社会总体上是进步的,到某时身边的好人能人多了,政治制度、品德、习俗也会有棘轮效应。所以,不可鲁莽的说“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你做不到并不代表别人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还有千百年后的能人。就像愚公移山一样,只要一息之气尚存,总有一代人会成功。优秀的、高尚的、先进的认知可以超越其所处的时代,乃至超越后世百十代,因为他们是“先知”。

古人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们至少应该尊重这种观点,否则,难道谁还想“存人欲,灭天理”吗?那样的人就不是道理可以理论的了,也不要争辩了,而应该花一点时间去找寻自己的“东南枝”。

天理如荷,人欲如泥,谁想如泥一样任人践踏,还是想像荷一样雄起?


【编辑:吴茹烈】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6593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