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我的母亲河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老茧    阅读次数:10313    发布时间:2013-11-19

    提起母亲河,人们很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黄河与长江。不错,黄河、长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五千年一脉相传的炎黄子孙,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母亲河。而我心目中的母亲河,则是一条流淌在故乡那片土地上的河。这条河横贯故乡东西全境,由南北众多的支流汇集而成,在故乡境内的流域面积达一千九百多平每公里。它滋润、养育着沿河两岸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它是故乡秀美、富饶、生机勃勃的源泉,是我心目中永远的母亲河。

        这条河叫千河,是渭河较大是支流。它背依关山的原始林莽,周围陇山、千山、吴山,峰峦纵横交错。河道自西向东一路蜿蜒蛇行,湮灭在岁月尘埃之中的丝绸古道却沿千河一路向西,千河的流水曾伴随着丝路古道的驼铃,在这块土地上奏出过最美的和弦。这块土地上曾经诞生过陇头水关山月这样流传千古的曲牌。这块土地也曾使秦皇涉足、汉武揽胜、唐宗幸巡,这块土地也曾留下过杜甫、陆游行吟的诗篇和游历的足迹。这里雄关天险,扼守着进入关中平原的咽喉,以秦都汉关,关中锁钥著称于世。这里群山绵延而又视野开阔,川道、台塬物产丰富而又民风淳厚。这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山川秀美,自然风光天然原始,以关山草原、龙门洞森林公园最具特色。

        历史究竟有多久远,我没有考究过。或许当远古的天空飘下第一滴雨点时,或许当陇山的岩缝中挤出第一缕泉水时,千河就已经开始了它生命的潺潺流动。据说六千多年前,先民们即栖息千河两岸就开始了繁衍生息。西周时秦非子因牧马有功受封于斯地,然后一路休养生息不断发展壮大,秦襄公时迁都于这条河畔,秦文公则在这条河畔建都十四载春秋,是大秦帝国东进与崛起的摇篮。或许正是关山的高峻与博大、千河的滋润与富饶,赋予了秦非子的后辈们从马夫到帝王的气魄与雄心。

       在千河流经的这块土地上,到底发生过多少有记载的无记载的曾经,我不得而知。但先民们却能够一直在这条河畔繁衍生息,足见这条河流的富饶与丰润,足见这块土地的博大与包容。

        几乎人类所有的文明都起源于河流。无论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还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无论是恒河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还是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民族,都是沿河生息、临水而居、逐水草而栖息。故乡的这条河,或许也是这样,成了最早的先祖们定居、扎根、繁衍生息的福地。它以温润的情怀滋养着这片土地,它以广博的胸襟惠泽着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它以自己的淳朴、清亮、无私的气度影响着故乡的民风,也影响着故乡人的气质与性格,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养成了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秉性。它让这一方水土成为丰润、富饶的象征,留下了富有陇州,十年九收的佳话。

        河流对于人类文明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河流孕育了人类最初的文明。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如果没有河流,也就不会有人类文明的诞生。看看今天那些社会文明化程度比较高、经济比较繁荣发达的地区,几乎都是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三角洲上,我们就不难理解河流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作用。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千河就像一条横在故乡山川大地之间日夜流淌的动脉血管,它给这片广袤的山川提供着长年不衰、丰沛的滋养。那些南北分布众多的支流则像是一些小的血管,常年哺育着它脚下那些生生不息的生灵。至于无数沟壑间的山泉小溪,就如同遍布这块土地上的毛细血管,不但滋养着一方山川生灵,更为那些支流和母亲河提供着用之不竭的能量。

       在故乡这片土地上,河流不但滋养着万物生灵,更多时候河流也是大山深处与外面世界相互往来联系的唯一通道。县域内的几条主要公路,大部分都是沿千河的支流依山傍水而修建的。既便是故乡与外面世界相互联系的交通要道,也是沿千河河谷而修建的。所以说,千河不但滋养着这块土地上所有的生灵,更把我们这个山区小县与外面精彩的世界相联系,是人们远行逐梦、游历天下的必经之路。

        然而,这条给予了故乡无穷滋养的母亲河,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曾经。那时候的千河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与治理,也没有像样的堤防工程,千河分汊多达十多处,到处是漫滩沙丘。每到夏秋时节,洪水泛滥,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便桥,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那时候的千河上还没有像样的桥梁,人们到县城去又非过千河不可,所以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由于洪水冲走了通往县城的便桥,大哥背着我涉水过河的情景,我也不敢忘记那个微雪的初冬,父亲用架子车拉我过河的情景。虽然自己那时尚属年幼,但这些片段却清晰的留存在我的记忆中,虽历经岁月而不敢去把它轻易遗忘。

       这种境况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在这条河的上游举全县之力建成段家峡水库之后,才有了较大的改善。故乡人民在那个异常艰苦的年代,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兴修堤防、疏通河道、归并河汊、兴建桥梁,使整个千河的面貌为之一变。特别是近年来,故乡抢抓发展机遇,以建设生态陇州秀水养城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千河堤防,在千河县城段先后建起了六座桥梁、三座橡胶坝,千河的面貌才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曾经的河汊漫滩上,南岸新城已拔地而起。如今漫步千河两岸,湖光山色、风光无限,宛如置身于诗里画里的江南。人在城中,城在水中,真正达到了人水和谐。

       我在千河之畔的这座小城里出生,我在千河之畔的这片土地上成长,这里留下了我童年的欢乐,也留下了我成长的烦忧。春天,我爬上河边的翠柳,用自己做的柳笛吹响童年的快乐。夏天,我在千河的水中戏水摸鱼,用无拘的笑声记录童年的乐趣。秋天,我河边放牧割草,用力所能及的劳作分担父母的艰辛。冬天,我在千河里溜冰玩耍,用追逐和嬉戏挥别少年的寂寞。四季轮回,花开花落中,我一年一年的成长。我在这里念书求学,我在这里参加工作,我在这里娶妻生子。我在这块土地上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在这块土地上感悟人生的荣辱浮沉。这里留下了我的爱与遗憾,这里也留下了我的幸与不幸。这里给了我灵魂的高洁不屈,这里给了我心灵的超然不羁,这里给了我生命中所有的平凡与精彩,也给了我此生所有的兴衰与悲喜,我唯有把自己最后埋葬在这块土地上,以回报这方水土对我的滋养与馈赠。

       生命源于水。无论是一株小草,还是一片森林;无论是一只蝼蚁,还是一个物种;无论是一个村落,还是一座城市,皆缘自于水并依赖于水。千河,我的母亲河,它以自己无私、包容、朴实无华的胸襟滋养着故乡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万物生灵,滋养着沿河两岸一个一个的村落和小镇,滋养着我所生活栖息的这座城市,给这片土地和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荣耀与生机。千河,我的母亲河,不但滋养、富饶了故乡的昨天与今天,也必将会滋养、富饶故乡的明天与未来。

       无论我是身在故乡,还是在他乡安身立命;无论我是在天涯海角,还是在爬涉程中一路追梦,梦里总会有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我的心中。那是一条流淌在故乡土地上的河,那是我心目中永远的母亲河。

 

【编者按】拜读,难得的佳作。向作者老茧问好!

 

【编辑:高毕勇】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44957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