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几篇关于“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的文章,让我想起了父亲、母亲。
——题记
回忆中,母亲是一个善良而忧愁的女人。父亲是一个严肃,热爱生活,肩负重任的硬汉。勤劳的双手养育了他们的儿女。
天黑了,母亲担忧父亲怎么还没有回来。那是儿女都还在身边的时候。
多年前,一盏煤油灯照亮夜晚的生活凸现眼前,家里拮据,连煤油灯的灯芯都挑得很短,为了不浪费煤油。
雾蒙蒙的夜晚,母亲做好的饭菜已经冰凉,母亲总是叫我“你出去喊喊你父亲,怎么这么晚了还没有回来?天又黑,路又滑,看不到路,”、“你再出去院坝头喊几声”,我便按照母亲的指示撕破嗓子的喊了起来,在半山腰传来了父亲的声音,母亲才算放心!
古老的村落,房前屋后,安静得很,蛐蛐的叫声那样清晰,划破寂静的夜,增添了那个古老村落的丝丝旋律,沿着空气传入我的耳畔。
突然,屋外传来一声巨响,我知道父亲回来了,我赶快跑出来,一捆干柴横卧在房前,我试着移动干柴,可怎么也搬不动,因为年幼,力气不足。我赶忙叫父亲进屋吃饭。饭菜又重新热了一遍。
有一年干旱,家中人畜饮水困难,附近的几口井都干涸了,吃水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挑,月儿蒙羞还不肯露面时父亲挑起空桶出门,渐渐暗下来的村落因为月儿渐起显得一片雾白,父亲还不见回来。母亲就叫我去看看,怕出意外,夜空中镰刀一般的月亮,光线微弱,照亮蜿蜒的小路,照亮我那曲折的人生。
朦胧中我意识到前方的路虽然很长,当只要迈开双脚就能到达目的地。
我便一路寻去,走得很快,不一会就到井边了,从水中看着悬挂在夜空的月儿,发白,像父亲那弯弯的眉毛,透射出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苦。
途中没有遇到父亲,我在井边仔细打量。等我跑回来,父亲已经到家了,我问父亲:我一路寻去怎么没有遇见你?父亲面带笑容的说“我在半路去你叔叔家吸了几口旱烟,错过了!”
多年以后,渐渐长大的我们兄妹,离开了老家,每当回老家,我就发现父亲、母亲老了。头上的发丝少了,白了。父亲,母亲多了对岁月的担忧,多了对健康的担忧,多了对儿女的担忧......
而我们,是否也对年迈的父母多了一些担忧呢?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