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落锤无悔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廖毅    阅读次数:12591    发布时间:2013-11-07

“我的儿子提前进入北大附中了!”她说。

虽是短信,但能想象得出她那喜形于色的自豪。

她曾是位漂亮的温州女孩,如今是位有些沧桑的北京母亲。她是漂亮女孩的时候,刚从北京某著名高校毕业不久,经历几家企业后,正在美国一家培训机构的北京分部工作,整天忙着各种培训。

见到我,她像是见到了自己的学员,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述她们的“先进”理念。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正午,在地坛公园,我们一路走着,她像变戏法似地摸出一根细绳,让我按照她的规则玩一种游戏。看我笨手笨脚,半天找不着道的样子,她在一旁叉腰大笑。笑过之后,她亲手作了示范。然后她说:“知道吗?这就是创新啊,创新就是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找到最便捷的解决方法!”

她不停地给我灌输她所知道的人生道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望远镜和锤子”的比喻。她说,人生路上离不开两件东西,一件是望远镜,一件是锤子。望远镜是用来看方向的,锤子是用来做决断的。我们一定要反复思考,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一旦看准,就要果断地敲下去,落锤无悔。

我虽欣赏她的见识,但以我“过来人”的体会,觉得她的一些想法比较天真。我当时劝她回温州发展,以我的观察,温州企业扩张性强,但缺乏人才。凭她一份好学历,一口好英语,一张好脸蛋,再加上人熟地熟的关系,在温州不难找到好的工作,并有可能做出成绩。北京太大,水太深,而且人才济济,一个没有背景的外地小姑娘在这打拼,要想立住脚,谈何容易。

她却并不认同,她说她要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北京人。

“我会成功的,你就等着吧!”她信心满满。

不久,她来电告诉我,她嫁人了,结婚对象是她曾经打过工的国家某部委一位部门领导(她曾经的上司)的儿子。名校博士后毕业,在某个比较核心的科研单位工作,“做媒”的正是她的这位老上司,丈夫的父亲。

之后与她见面,她不再讲望远镜和锤子的故事,甚至也不讲她工作上的事情,而津津乐道于她的儿子的进步。比如参加什么比赛获得第一名了,哪天哪天又参加中央电视台什么节目了。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一位朋友请了她和我一起吃饭,她带着三四岁的儿子同去。席间,她不停地赞赏儿子的聪明,并让她儿子当场背起了大人都不怎么熟悉的一些诗文。说心里话,我不喜欢这样的场景。因为我的儿子学习不好,被学校视为“差生”。一个差生的父亲去听一个天才的母亲讲述她的儿子有多么聪明,内心会是什么感受?

她当然不明白我的感受,所以还是不时发些关于她儿子的好消息给我。包括她儿子七八岁的时候被选派到美国去学习半年的事情,还有她儿子平时写的一些日志、短文等。说实在,我很羡慕,她有资格骄傲!

但这一次,她告诉我的不止是她儿子提前被北大附中录取的消息。她还告诉我,她最近遭遇一场车祸,撞伤了膝盖,撞坏了门牙。发来的彩信的确惨不忍睹。“我住院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去看我,出院的时候,也没人来接我,连医生都觉得奇怪!”

不光医生觉得奇怪,我也觉得奇怪。

“你先生呢?”我问。

“我遇人不淑啊,嫁了一个生活上毫无能力,也不知道什么叫关心别人的人。我当时为了留在北京,也没更多考虑,他老爸一说我就答应了。从认识到结婚,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很多情况都不了解。结了婚,木已成舟,也只有维持下来。我们结婚十二年,分居已有十一年。同在屋檐下,却没有任何沟通,他也从不过问我们娘俩的生活。这是我的命,我认了!”

她说,她男人一心钻在科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自己的生活都不会料理。有一次,大冷的天,还下着雨,他一只脚穿着袜子,一只脚没穿袜子。更可笑的是,一只脚还把裤腿卷得老高。下班回家的时候,门卫不认识他,他也报不出自家的门牌号,看他这般邋遢,就不敢放他进去。直到她带孩子出来玩看到这一情景,给门卫解释后,他才得以回家。

她说,正是因为这样,她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这么多年,她自己挣钱养活儿子,培养儿子。儿子的每一滴进步都浸透了她的心血,儿子的每一滴进步都让她欣慰。

她又发给我一些她儿子感恩母爱的文章和她自己与儿子相依为命的感悟。从那些文字中可以看到,她对儿子每天的安排精确到每一分钟,可谓用心良苦。而她的付出,得到的是儿子一遍遍的感恩!感恩!

“他父母不过问吗?”我又问。

她说:“他们比谁都知道自己儿子的情况,但他们已经老了,什么也管不了,也只好充耳不闻了!”

……

我没再问下去,我不想了解太多,也不知道该对她说些什么。

偶尔,我会想,她现在的状况,是否如她所言,落锤无悔?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45036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