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团寨河畔的钟声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石一鸣    阅读次数:3560    发布时间:2013-10-15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来度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说,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决定要去采访一个人——他就是盘信镇团寨完小龙知望老师,因为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教书育人。当然,或许这样说有点夸大其辞,但是,龙知望老师的人生道路是可以这样来说的。

26年:一个人的教学点

1980年的秋天,龙知望老师高中一毕业,就回到家乡——盘信镇茶元村当上了民办教师。当时的这个教学点有3个老师,后来其他两个老师走了,只剩下他一人。茶元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离最近的村寨,走路也要一个多小时。龙知望老师的家是住在山上,而教学点是建在山脚,位于一条小河边,河上没有桥,每天他必须一大早来到学校,因为要接学生过河;放学的时候,要背完最后一个学生过河,他才回家。这个教学点有一、二年级,学生人数都是在五六十人左右。他来来回回地背学生过河,当地的农民看着他那么辛苦,也时常来帮他的忙。而当时有人对他说,如果他的这种行为被记者发现,或许比田沛发的事迹更感人。他的教学点是一幢破旧的两层木房,下层因为潮湿不能住人,给学生上课,都是在二楼。这里只有一间教室,没有其他多余房间,于是他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办公桌,批改作业、备课都是在膝盖上完成;有时实在累了,就借用学生的桌子。他来教学点的时候,民办工资只是一个月5元,到了九十年代,工资涨到一个月18元,直到2000年,转为公办教师,工资才有点起色,但却不幸又染上了病,每年要花去治疗费一万多元。他不为工资少而埋怨,他也没有这样的念头,因为这里的孩子需要他。他在这里一呆,就是26年,每天要背学生过河,有时还帮学生换洗衣服,并且是起早摸黑的。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我不知他是以什么样的毅力坚持下来的。当我问到,在这样的教学点里,最让他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时。他说,这个教学点非常破旧,二楼的板子有些腐朽了,怕学生踩断掉下去。有一回在上课,一个学生从二楼漏到了一楼,把我吓了一跳,幸亏他没事。当然,学校虽然破了点,我也只能将就了,不时从家里拿几块板子来补补,只要让学生安心学习,我就很高兴。

苦与痛:一个人的两基

2002年,两基工作开始了。龙知望老师是村里唯一的教师,这一重任就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在搞两基的过程中,他得了一种怪病:肢体经常出现震颤,四肢活动缓慢,走路时身体向一侧倾斜,步态不稳。当时他也没有在意,直到出现说话含糊、吞吐困难、大小便困难等现象,才到医院就诊,经确诊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虽然得了这种病,他说,只要不倒下,工作必须干下去。他每天背完最后一个学生过河后,就逐家逐户去调查登记。平时走的只要几分钟的路程,而他却要走很久才能到达。茶元村是一种V字形地势,从这边山可以和那边山上的人对话,走路却要一个多小时。龙知望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用自己生病的脚步千百次地丈量着脚下的土地,把两基工作中的调查情况完成的。在那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走,有时会发生意外,可能会被东西绊倒,跌入深崖;还有可能被毒蛇咬伤。因为去调查,基本上都要很晚才能回到家。他说,有一次非常险,他调查完后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条毒蛇咬伤了,当时就晕倒,不省人事,幸亏有人路过,把他救醒,才捡回一条命。听他说着,我感到心惊胆战,同时也感到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瑰丽和悲壮。在我的面前仿佛有一幅图画展现开来:在那曲曲折折的小路上,一盏孤灯慢慢地移动,从那边山上下来了,又爬上这边的山,多少个夜晚,这样重复着。有时我想:人总是通过不断重复的行动来诠释生命的意义。而龙知望老师的这种精神状态是充实的,并且具有激励性,为了达到崇高的目标而做出的努力,或许就是他对生命的正确理解吧!

打钟人:激荡钟声育桃李

2006年,两基工作验收完毕。而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一个人已经无力再应付那样繁重的教学点工作,他申请调到就近的团寨完小任教。在团寨完小,他担任一、二年级的数学课,虽然工作轻松了许多,但是病魔却愈加无情。2010年春天,他实在无法再上课了,手只要一拿东西,就抖个不停,连写字都难以完成,并且他的腿脚、脖子已经僵硬。有时从背后叫他,他要慢慢地慢慢地才能把头转过来。看到他这种情况,同事都劝他申请病假休养。但是他说,我上不得课,我可以为学校打钟,只要让我留在学校,每天看着学生,我就觉得我的病好了很多。既然他这样想,学校领导就顺了他的意,让他为学校打上课钟。看着他现在的样子,你很难想象,以前他还是一名篮球运动员,曾代表团寨公社参加盘信区的篮球比赛,并且还得了第一名。他现在才五十出头,但头发全白了。好多人都说,他起码七十多岁了。病魔能把一个人折磨成不相匹配的外表,但却折磨不倒他的精神。他对我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在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当我想起他,就会想到傅雷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献辞: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吧!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之光。当当当……”,每当钟声响起,我会看到春天的桃李开花,更会想到这催人奋进的钟声背后的打钟人。


【编辑:吴茹烈】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1964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