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偏桥硐蛮夷长官司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吴安明    阅读次数:6894    发布时间:2015-01-25

前日去黄平街找个朋友玩耍,好久不见自然谈得投机。谈话中,一个姓安的老人走了进来,要找朋友有事。无意中说到了他就是安家土司的后代,他也是苗族。后来去了他家里,不仅他这代是苗族,而且还说有很多代了。这就让我纳闷了,我不得不对这个安土司重新考证起来。

回来之后,我翻阅了大量有关土司及土司制度的材料,才略知这方面的知识。《明史.土司传》里就记载:“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治理少数民族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是一种羁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尤其在贵州、云南最为典型。这是元明清时期中央政权与地方各民族统治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一种权宜之计,是中央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制度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制度。贵州土司比较多,如有贵阳土司、施州土司、播州土司、石阡长官司、龙泉长官司、偏桥长官司等等。

施秉偏桥安家土司全名叫偏桥硐蛮长官司。这个土司衙门就座落在施秉县城西北面一公里处,这个村落叫黄平街,村落的西面就是安家大院。安家院前临潕阳河,后为山冲,左为祟山峻岭的安家岩,也许因为此山为安土司所有,才名其为安家岩的。九十年代前,我所知道的安家大院,除了有一户人家在那里居住之外,全是田园。那时的田园里到处都能见到殘墙断壁,平整的田坎就是安家大院的屋廊和围棋。瓦砾散落在田地里。面积有三千多平方米。耕地的人时常拣到一些铜钱。由于杉木河大道的开发,这片田园已成为居民小区,又居住了很多的城镇居民。基本原貌已荡然无存。

据安氏后代回忆,说那时的安家大院四周为高墙,庭院门外左右放着一对石狮,石狮为青石雕刻而成。不过这对狮子现放到烈士陵园大门守护大门去了。院内立有旗杆一根,上面挂着京城授予的皇旗一张,旗帜上书作“左打昏君,右打草寇”八个大字,院门前对面建有高二米,宽四米的壁墙,墙上雕刻麒麟。大门上方挂有横匾一块,匾额上书写“偏桥长官司”五字。根据李良友《施秉土司初考》一文考证,安家大院共设有五个厅,分别为差役管家厅,办事厅,会客厅,朝拜审判厅和家人住宿厅。朝拜审判厅的正面墙上挂有一面黄色帅旗,厅正面中央放有长桌一张。桌面上有土司铜印、令牌及笔架等用具。桌后有三把坐椅,桌前两旁有二十四个莲花墩。厅内还放有两面大铜锣,以及皮带、铁鏈,枷锁等刑具。住宿厅前建有一个花台,厅后还设有花园。办事厅、会客厅内的摆设也很讲究。兵丁差役及办事人员均住在差役管家厅内。此外,还专门设有关押犯人的牢房。

安家土司受赐尚方宝剑,赋予生杀大权。安土司出行必骑马,摆仪仗,打飞虎旗,并必找一苗人躬身,作马踏之用。其辖区内,凡出生、死亡、迁入迁出都得办申办手续,每办一次手续费是交一只鸡和一升大米。每月初一和十五,左右副土司都要带二十四名地方绅士前去安家院朝拜。设有六门礼炮,出门铁炮三响,进门铁炮三响。朝拜之时也要升堂。二十四名士端坐莲花墩,安土司安坐长中心椅子,两旁左右副司就坐。祭拜堂内还供上各种祭品,然后举办祭拜仪式。场面严肃而神圣。

安家土司管辖有东门、安宁、平宁和上甲四洞,主要是县城北部、西部地区,面积近一千平方公里。居民一千六百余户,苗汉参半。辖区耕地分为印田、粮田、私田、学田、庙田、清明田和祠堂田。印田专作俸禄之用粮田和私田以率征税上交国库,其余为地方公益之用。百姓耕种这些田均按四六分成,百姓只得四成。佃农除了受地租剥削之外,还得为土司服数额不等的劳役。“清火烟”是过年之前,每家每户受土司查防,意思是防火防盗,百姓得供俸鸡、鹅、鸭、鱼、猪肉等等。潕阳河上打鱼的也不得幸免。特别是清明大祭,凡鱼夫每船要交一百斤鱼给土司作祭祀之用。安氏修有自家庙堂,如武仙堂、安氏祠堂。每到清明大祭,安氏族人都要身着白衣白鞋进这些庙堂举行大祭。堂内除供有祭物之外,还备有菜淆糖果之类。然后焚香燃烛,鸣放鞭炮,宣读祭词,举行祭奠仪式,祭毕开宴,杯盘狼藉,直至深夜方休。

安家土司在其院下设有街道,取名“皇平街”(现在叫黄平街),设有码头商埠。其街区建有商行、油行、盐行、钱行、船行和棉花行等。逢圩之日,方圆几十几里的村民,不管是担货郎的还是家有多余农产品的,不管是为家里的柴米油盐还是为生产生活的需要的,甚或忙里偷闲观光游乐的闲人,进了圩场即各得其所,互相问候,讨价还价,提货付账,熙熙攘攘,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偏桥安氏土司,与水西安氏土司族源完全不同。水西安氏,乃是明英宗所赐之姓;而施秉安氏,是北宋时期入黔平叛的安崇诚后裔,两者没有任何族源关系。据《思南府.县志》(点校本)记载:“宋,安仲用,陕西咸宁县人,率兵征三十六洞诸苗,授义阳元帅府元帅,留守兹土。元时,(安)世兴克服三十六洞九十九寨苗夷,授沿边溪洞军民万户总管。明洪武五年(1372)安辉以地归附,改授蛮夷司正长官。”《贵州通志》引《新云史》说:“宋蛮酋安崇诚”,贵州巡抚郭子章《黔记》中称安怀信为“土人”,“土人安怀信内附,率所部蛮兵绝伪夏四川称帝的明玉珍,国号粮道,升镇远府土同知。”

据黔北安氏族谱记载:安崇诚,字仲用,生于北宋皇佑四年(1052)四月二十三日,陕西咸宁县双凤里义阳村人。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安崇诚在京都开封武试夺魁。大观元年(1107)至(1110),贵州少数民族首领任则天叛乱,安崇诚率四子安文、安武、安用、安赞和张怀远,杨勇、冉光豹、邵武周、李桢、何飞龙、谢天虎、钱宣、竺武等将领入黔平叛,此即思南民间广为流传的十大姓进贵州的传说。据载,大观元年(1107)二月,安崇诚命长子安文,次子安武各统兵一万为前锋;三子安用,四子安赞各统兵一万为后队;杨勇、邵武周各统兵一万为左队,何飞龙、冉光豹各统兵一万为右队,张怀远为先锋,国公杨铭、田佑恭、彭彩龙、冉兴等为参谋,石基宣(身世不详——笔者注)解运粮饷,李桢、谢天虎为侍卫,安崇诚自统兵数万为中队,由蜀(今属重庆)入黔。

宣和四年(1122)二月初,任则天于思南府境内的四野屯双扇门岩兵败战死,黔中从此安定。安崇诚安抚百姓,班师回朝,告老回乡。朝廷论功赏爵,敕封安崇诚承袭袭其父亲所任五侯职,十大姓也均有升迁。三年后的宣和七年(1125),苗族首领任三阿反叛,黔中再次生乱。安崇诚被加封“八蛮都统大元帅”,以年老之身,再次率次子安武与十大将军带兵入黔。数年后,在斩将岩平复叛乱。安崇诚班师回朝后,又随次子安武回归思南,在三阳溪(今属凤岗)隐居,终享天年。靖康元年(1126)冬,安崇诚卒於三阳溪,享年74岁,葬於凤岗县桐油坝,后世子孙立祠祭祀。

《偏桥司安氏宗谱.序》也记载“入黔始祖安崇诚陕西西安府咸阳县人氏……宋绍兴元年同国公杨铭、田佑恭、彭彩总兵官龙再星奉敕带领兵百万,往剿草寇任则天……授八蛮都元帅府世爵。功赏思州、义阳、土井、三碗种,敲木鼓、龙泉坪、糠坝、赵坝、岩头河、上马石、落喉水、马家庄、黑铅溪、暖塘、中夥、偏桥、磨溪、葛彰、葛坝等处地方,以报其劳。淳熙五年(1178),妖僧任三阿作乱,征拿解京,钦增武威英信烈侯。”  

安崇诚四个儿子守孝三年后,长子安文封荣禄大夫之职,三子安用转回关中,四子安赞前往云南。次子安武则世袭思唐宣慰领府事。安武之子安如山,最初担任六营总兵,承袭父亲安武的思唐宣慰领府事一职。其后宋廷灭亡,元朝一统。元世祖七次招抚,但安如山尽忠大宋,拒不出仕,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9)被罢职。安如山从此率子隐居,后在一次反元复宋战斗中阵亡,葬于思南县香坝乡群星村木摇桑(此墓1999年2月18日思南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如山生下太钧、太彪、太龙、太凤、太盘、太电、太成七子,其后裔聚居于凤岗、思南、石阡、德江、沿河、四川、秀山、印江、湖北、云南等地。

偏桥硐蛮夷长官司也为宋时安崇诚所建,《清史稿.列传三百二.土司四.贵州》说“明洪武三年改授安德可为偏桥长官司。传至安显祖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左副长官杨通圣,右副长官杨毓秀均同。”

其世袭情况为:明洪武3年(1370), 安怀信长子安德可任偏桥司正长官;其后,因安德可无子,其弟安德芳接任。洪武23年(1390),居于官寨尧上的安德芳之子安永钅监承袭;永乐4年(1406),安永镒之子安衡承袭;永乐14年(1406),安衡之子安洪承袭;成化16年(1480),安洪之子安俭承袭;弘治lO年(1497),安俭之子安民承袭;1516年,安民之子安国承袭;嘉靖4年(1525),安国之子安国所承袭;嘉靖39年(1550),安国所之子安正云承袭;清隆庆元年(1567)安正云之子安应龙承袭;万历26年(1598)安应龙之弟安应忠承袭;其后,安应忠之子安藩、安藩的房叔安应武先后承袭;崇祯5年(1632),安应武之房弟安应瑞承袭;崇祯6年(1633),安崇熙接任。其后承袭的还有:安联芳、安显祖、安宏治、安锡爵、安居易、安远定等。“安崇诚后裔历任蛮夷司长官19任,约480年(或为469年——笔者注);偏桥司正长官15任,约440年。”(引自《偏桥司安氏宗谱. 序》)。

偏桥最后一代土司安鸿勋死后,由其六安侄子安德千继承产业。因德千无德无才,又好抽烟,赌钱,家产逐渐败落,代之粮谷也被出卖,后镇远府查实而被捉拿。安司府院至民国年间仅存墙石废墟,解放后,群众取墙石修筑河堤,并将府院地址开成良田。

偏桥硐蛮长官司,自宋安祟诚始,至安德千败落结束,前后历15任正官司,时间长达440年之久。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除土司制度,改邻闾制度为保甲管理制,施秉的土司制度走到了终结。


参考文献: 1. 《黔记》、《贵州通志.前事志》、《嘉靖 道光 民国 思南府、县志(点校本)》、《明代贵州土司制度》( 吴永章撰) 4.  《清实录》、《明史·贵州土司传》、《清史稿》 、《明史纪事本末补编》、《思南安氏史志》、《施秉文史资料》(第二辑)、《偏桥司安氏宗谱》、《黔东北安氏土司考》(安元奎撰)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438894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