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一定很喜欢音乐吧!音乐,就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也是世界上最通用的一种语言和名片,因为音乐没有国籍,没有歧视,没有贫富,音乐还从来不会拒绝任何人对她的倾爱。
说起音乐,我不由自主想起玄武湖里的合唱队,玄武湖是南京市区内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水面碧绿荡漾,粉红色的荷花掩映其中,一年四季,景色浪漫而迷人。特别到了夜晚,这里的夜景更是美不胜收,无以伦比,饭后散步的、谈情说爱的、观光旅游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一定会让你醉在其中!然而,在玄武湖的内城墙边,还有一支特殊的合唱队,大家亲切地为之取名曰“湖畔寻音”。这也许是世界上队伍最庞大、也是人员最复杂的合唱队了!每天晚上,大家都会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这里,有耄耋的八旬老人、有年轻力壮的中年汉子、还有刚刚入学的娃娃;有政府高级官员、有腰缠万贯的生意人、有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有普通工人、还有许多在此等车或出差的他乡来客……这里,有格调高雅的音乐曲目和绝对高水平的指挥,还有忙前忙后、满头大汗的义工。来这里的所有人都是一种情怀,那就是放下一切,展开心灵,融入到美妙的歌声中去。
是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强,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身心疲惫,疾病增多;而湖畔的美景也使那些外来客流连忘返,这里,不知何时已悄然成为人们的倾述场所?你停下脚步、静心去听,老者气定神闲,歌声里唱出的是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归宿感和安全感。中年男女们雄浑激越、饱蘸豪情、腔正调准、铿锵有力,他们时而扯开喉咙,喊着抑扬顿挫的号子,让情感的浪花全力撞击着周围每个人的心扉,时而低沉委婉,唱出的却是内心的梦想和长久的期盼。那些刚满十多岁的孩子,他们个个信心满满,浑身荣光,唱出了是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实,这个合唱队里的很多人都是临时加入,来去匆匆,有些人并不十分懂音乐,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认识简谱,不过没关系,因为他们唱的是一种快乐的心境!一种浪漫的遐想!一种久远的释怀!一种浓浓的醉意!
他们是,我也是……
你看,湖中的美景和岸边的合唱队又完美地融为一体,湖水轻轻拍岸,岸边余音绕梁,他们唱出了压抑、唱出了喜悦、唱出了深藏心底的真情,更唱出了南京的安宁与和谐……
有感受才有感情,有感情才有歌声,有歌声才有生活。有人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比心灵更加纯净厚重的,是优美的音乐。
重温捧书的感动
不知为何?最近总想一个人静静地读些书,睡觉前、起床后、吃饭中,甚至在厕所和公交车里都喜欢捧些书本,独自品味书中那滴滴醉人的芳香。
曾几何时,因为这样那样的借口,竟把读书一事抛之脑后,实属不该!重温捧书,我竟然好生感动!很多的时候,真希冀自己能够抛开所有的诱惑和烦恼,走进醉人的字里行间,融入其中美妙的境地,甚至于时时傻傻地想把自己演变成书中那些复杂多样的主人翁,不愿再辗转回到现实,与之同喜,与之共悲,那倒也洒脱和酣畅自在。更多的时候,当我静下心来、掩卷沉思之时,我竟猛然发现,我所钟爱的文字原来是那么的绚丽,绚丽得让人无法比喻和想象!要么让人柔肠寸断,泪洒满地;要么深处隽永,引人入胜。
见我如此痴迷读书,妻说,是不是我又重新有了新的书房的缘故?女儿说,是不是因为我在学生时代读书不太用功,如今想法弥补过去?而我的挚友警告我说,一个家里,可以没有金钱,可以缺衣少被,但千万不能没有书籍和鲜花!
原来,真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皇帝赵恒说的一点儿没错。不管你长多大,也不管你的人生经历多么丰富,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给你三生三世也不能尽窥其中万一!不过,人的时光短暂,我现在读书也有了选择,四大名著当然首选,唐诗宋词不能错过,鲁迅的书我还需经常重温,不时有新的感动,巴金的书我挑一部分常看,外国的精品文学也要细读……
每一个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践踏。张宗子说,我所爱和我所感动过的文字,在今天看来,那份感动,依然蛰伏于我记忆的青春。如今看来,冥冥之中阻止你的,正是为了今天和明天,乃至以后的漫长岁月,让真正属于你的,最终属于你。有时候,你以为的归宿,其实只是过渡;你以为的过渡,其实就是归宿。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看来,麦考莱应该算一个圣人。说起读书,我不禁想起《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还有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中的“书非借不能读也”。其实,上中学时,我就养成了读书和摘抄的习惯,那时候,没有太多的书籍可读,也没有电脑等高科技,翻开自己久存的一本本旧书和摘抄,那些曾经多次催自己潸然落泪的旧书让我倍感亲切,我陡然发现,重温后的我对书的情感是多么的美妙和依恋。人性最大的悲哀是走不出心里的迷茫,最大的不幸是歪曲了行进的方向。生活原本很苦,说出来的苦叫软弱,若哭,只能哭给自己听;若笑,那就笑给全世界看。活着原本就是一场寂寞与孤独的修行,无论高尚与卑微,都要与书相伴,都要强烈追逐自己的命运,你想要,就要爱书,然后才能真正拥有。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懂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人的一生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为情所困;二是为名所累。何不放下心中的尘埃,重新读书?老书重温,我曾经多次被深深的感动;老书重温,我迫切想去开一间只属于爱书人的小书屋,把自己和知己沉入其中,我们一起增长学识;一起不出门便可知天下大小事;一起感受世界的不同和变化;一起感悟读书的乐趣,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点燃希望。
读书和写作,都是极其孤苦的劳作,因为孤苦,才无法与他人分享;因为孤苦,才倍觉幸福。如果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都需要吃饭和睡觉一样,那我们的民族振兴一定会指日可待。一个人的生命可以用三个“量”来衡量,每个人都有三个“量”的积累和渐变的经历。一是胆量,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指年少胆大;二是力量,所谓壮年就是力气最大的时候了;三是肚量,肚量和知识是成正比的,知识是个圈,胆量是圆心,学的越多,圈就越大,想学的东西就越多,肚量就越大。这些“量”从何而来?唯有静心读书、细细品味!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