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兄弟,一路走好!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淮上老骥    阅读次数:7496    发布时间:2014-07-01

昨天突然得到一个噩耗:张景陆去世了!本来在饭局上处于亢奋中的我,顿时,情绪低落下来。离开饭局,一个人面对空聊的办公室,竟抑制不住情绪,满眼含泪。

我无意于将张景陆与海子、顾城、卧夫等人相提并论,但听到张景陆辞世消息的瞬间,我确实联想到了他们,而且久久难以跳出这个思维的怪圈。

张景陆,自名“大漠胡杨”,听上去就有几许苍凉、空寂之感。在他博客名字的下面就有这样一行文字:今生追随三毛。大家都知道,这是著名中国探险家余纯顺的格言。

在他的自我简介里,他这样描述自己:少辍学,放过牛、种过地、扛过枪、挖过煤,后长期从事抢险救灾工作。二十四岁与文学结缘,四十岁那年叩开报社大门。十几年中创作散文、随笔近百万字,作品发往全国数十家报刊。1991年把自己投入旅途,只身自费游完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曾四入内蒙、三赴新疆、西藏。信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张景陆和我同龄,比我小月份,小学阶段一直是同班同学,直到初中。大概在他十七岁那年,应征入伍,因文革耽误了学程,他初中还没毕业。由于身材瘦小,挑最小号的军装穿在他身上也显得肥大,上衣的袖口、裤子的脚口总得挽起一大截子。至今我还收藏着他入伍后从上海给我寄来的照片:肥大的军装,包裹着他瘦小的躯干,不过显得很神气。他入伍后我俩还常有书信往来,倒是他离开军营,走上离家几百里的工作岗位,我们的联系逐渐减少了。

1999年,我被调入一所离家十几里的学校主持工作。中午有较充裕的时间供我支配,翻翻报纸看看书是我午睡前的必修课。由于自己平时就爱闲来写点儿文字,所以浏览较多的就是报纸副刊。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我的眼帘:张景陆!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看错了,转念一想,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再说了,他在淮北煤矿上工作,我看的是《淮南日报》,怎么可能是他呢?

虽如此对自己说,还是忍不住对那篇文章多浏览了几遍。那是一篇游记散文,写的是游历新疆,穿越戈壁的经历,文章还配了一幅不太清晰的照片:一辆吉普车前,站着一个背夸旅行包的汉子,正在眺望远方。看那轮廓与架势,觉得就是张景陆,是我熟悉的张景陆,只不过比以前高大、丰满了许多。

于是,我拿起电话,向他的二哥——距离我不远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张景福求证,结果我的猜测得到了印证:就是他。

顿时,我新的疑问又出来了。就凭他初中都没毕业的那点儿墨水,也能挥洒自如地写文章,登报发表?我又急于想和他联系上,问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说来也巧,一天,我的网易博客来了一位访客:大漠胡杨。他留言先恭维了我一番,然后加了好友。我立即回访,没想到他就是张景陆。通过交流得知,他在淮北一家矿上救护大队当队长,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二十多岁时爱上了文学创作。由于读书有限,前几年创作中不知遇到了多少困难,闹了多少笑话。可他不气馁、不放弃、不言败,每天不离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虚心走访附近大学里的中文教授,拜访报社编辑,虚心求教,认真钻研,刻苦练笔。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他进入不惑之年的当年,终于有家报纸发表了他的稿件。这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更加勤奋的创作,视野也逐渐开阔,从自己居住城市的报刊,逐渐向全国辐射,最后,国内好几十家报刊都有他的作品发表。

后来。他又爱上了独自出行,外出旅游。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内陆所有的省份,这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创作的素材。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家乡的景,回忆家乡的事,记述身边的人,再就是他的不平凡的游历。他的文风一直体现着真诚、朴实,不喜欢矫揉造作,故意煽情。自爱上旅游后,他有限的一点儿退休工资,几乎都用在了旅途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是一个孤独的、凄苦的旅行者。

他曾有过一段没有幸福可言的婚姻,离婚后,他与一个带着孩子的女子结合了,这是个十分善良、善解人意的女子,对他的业余爱好与选择给予极大地理解与支持。我想,这也是他离世前十来年比较稳定、温馨的时光。

前年春上,他与我相约,利用回故乡给双亲上完坟的机会,一起去拜访淮南日报社的朋友。我欣然允诺。这时我才知道,他几乎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带上算不得昂贵却是精心挑选的礼品去拜访那些老友。我很为他的执着精神感动。在他返回淮北之前,我在县城里一家酒馆订了一座,请来了我们当地在文学创作方面颇有造诣的几个重量级人物。他为此也很感动。这之后,我们还有过两次小范围同学聚会。就在今年春节期间,我们还相约,清明前后再相聚,可清明节他没回来。没想到,那竟是一次永远也不能兑现的约定!

退休后的我,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过,以后再有出门的机会,不要忘了叫上我。他笑了笑,摇摇头。我不服气地说:怎么?看不起我?怕我给你添累赘?我的身体可是大家都很羡慕的哦?

他说:不是怕你的身体跟不上,是怕你吃不了这份苦。原来,他出门大多搭人家的顺风车,在荒凉的戈壁滩、青藏高原,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见不到人家是常有的事,每天的生活水准严格控制在十五元以下,一袋方便面,一根火腿肠、一小撮咸菜,都是他好几顿的口粮。

听他的家人说,不知何时起他得了便秘,久治不愈,加之其他方面可能还有些排解不开的心结,竟患了忧郁症。在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的早晨,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的兄弟,你平时那样真诚耿直,那样淡视世俗,那样信誓旦旦,这次,怎么就失约了呢?

记得你对我说过,省作协曾向你发出过邀请,让你从地方上办理一下相关手续,发展你为会员。可地方上某个别人想趁机揩油,被你愤然拒绝。你说在不在什么组织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人格,坚持自己的创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兄弟,我知道,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诉说。然而,这一切已经不可能了,就让我们在冥冥之中神交吧。

兄弟,一路走好!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435533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