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头,标有“中国铁塔”字样的通信塔杆,如现代都市的守望者,于楼宇间巍然矗立;乡野山巅,一座座铁塔又如星辰般点缀于青峦之上。这些钢铁构筑物,默默支撑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成为国家“网络强国”战略最坚实的基石。而我与它们的“情缘”,始于人生的一次转身。
2019年夏,赤水河畔蝉鸣聒噪。卸下陪伴三十余载的警服,我伫立于人生的转折点上,突如其来的闲暇竟让我无所适从。
六月一个午后,老同学之子小向登门造访。这位中国铁塔赤水市公司的区域经理向我发出邀请:“万叔,公司正需要您这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客户经理。”他详述了工作内容:协调地方关系、处理日常事务。凝视窗外灼热的阳光,我恍悟,这或许正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必要休憩。于是,我欣然应允,加入中国铁塔遵义市公司赤水市办事处,成为一名编外“客户经理”,与“中国铁塔”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入办公室,墙上鲜红LOGO映衬的“中国铁塔”四个黑体大字格外醒目。小向经理与同事们的热情相助,从安排桌椅到熟悉业务,都让我倍感温暖,对新岗位也增添了几分信心。我暗下决心,定要在此有所作为。
然“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虽曾在乡镇街道和市直机关工作多年,我的经历与电信通讯行业却毫无交集。首次参加周例会,诸如“室分系统”(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等专业术语如天书般令我困惑不已。面对这片全然陌生的领域,我唯有凭借不懈的勤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白日里,我紧随工程技术人员穿梭于各个现场;夜幕降临,则埋头于浩瀚的资料之中。先后共事的小向和小严两位区域经理,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他们耐心讲解基站构造、信号传输原理,带我去机房、施工现场实地观摩。
首次独立处理投诉,是某小区居民担忧基站辐射。我现学现卖,运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知识》手册内容,协同技术人员现场检测数据,最终化解了居民疑虑。当投诉单上签下“满意”二字时,我深切体会到:在这技术密集型行业,学习永无止境。
在2019至2023年间,赤水市经历了通信建设的高峰期。三大运营商在此期间启动了网络补盲提升及5G站点新建项目,数量达到三四百个,有效覆盖了城乡地区。办事处需统筹协调近千个站点的建设和维护。区域上下联动,全力以赴。我们主动协调地方支持,解决选址、征地及施工用水用电难题;区域经理和工程监理深入现场,日夜督导;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最终,历经艰辛,所有项目均如期竣工并顺利交付,不仅确保了安全生产,也实现了按期投用的既定目标,成就了一场双赢的佳绩。
难忘2020年夏的市医院新院区项目。需在一月内建成近二十米通信塔,而城区地表温度已突破40℃。施工队长老廖凌晨五点便率队开工,狭窄基坑内,汗水如泉涌,衣衫尽湿;蚊虫成群,肆意侵扰。小向经理亲临一线,迅速送来了西瓜解暑、十滴水防暑,还有防蚊用品,并精心安排轮番作业与休息时段。我们轮流值守,确保进度。当塔身最终巍然矗立,用户的连声道谢让所有辛劳都变得值得。
天台山景区项目同样充满挑战。选址于杂草丛生的山顶,施工队在无路密林中硬是开辟通道,材料全靠人背马驮。工人小王的手被荆棘划得满是血痕,却笑着对我说:“万叔,这可比你们当年追逃犯轻松多啦!”正是这些可爱的同事,以汗水为线,一针一线织就了赤水坚实的通信网络。那些并肩作战的身影至今难忘:土建专家“老廖”、电力师傅“梁三娃”、一丝不苟的“罗监理”、设计员小陈和小王、设备维护站姜站长……正是这些平凡劳动者的坚守与奉献,让赤水的通信网络实现了质的飞跃。
2020至2022年,赤水市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建设等措施,确保了脱贫成果的持续性和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公司负责挂包复兴镇复兴村,我作为“市级督导员”进村工作。在复兴镇,我与镇干部深入走访了五十余户脱贫户,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期望。通过与脱贫户的深入交谈,我们汇总了他们的需求和所盼,并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制定更精准的帮扶措施。走访中发现,部分边远山区因信号差或盲区,不仅影响日常联络,更阻碍了村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增收困难,甚至森林火警也难以及时报出。铁塔公司积极协调运营商争取项目,主动对接村组落实站址,提前组织队伍。项目计划一到,立即施工,做到早落地、早见效。在过去的两年中,赤水市复兴镇通过新建5处铁塔“网络补盲提升”通信设施,投入超过500万元,有效解决了当地长期存在的通讯难题,极大地改善了通讯网络信号覆盖,促进了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赢得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市委领导闻讯,特安排媒体采访报道。随着仁友村通信基站的开通,村民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老杨通过视频通话首次与远方的儿子面对面交流,情感的交流让双方都感动不已;养殖户老王利用电商直播平台,成功将竹乡乌骨鸡推广至全国市场,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收益;凯旋村委也通过微信群等现代通讯工具,高效地宣传了防火知识,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意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辛之余,内心充满自豪——我们架起的,不仅是钢铁塔架,更是通往幸福生活的桥梁。
作为新兴央企,公众对铁塔公司了解不多。每当被问及‘铁塔的职能’,我便以‘三网合一’为例:以往三家运营商各自为营,如今铁塔公司统一建设,资源共享,犹如将三条狭窄小径汇聚成一条宽广坚实的道路。
为更好宣传,我主动承担信息工作。在过去的四年中,赤水铁塔公司通过撰写四十余篇简报,如《赤水铁塔公司发挥资源优势,助推地方乡村振兴》等稿件,不仅被赤水政府官网、中国铁塔集团总部及贵州省公司等多家媒体转载,还直接参与了乡村振兴项目,例如在赤水市复兴镇复兴村大湾组等地新建通信铁塔,显著改善了当地通信网络信号,促进了当地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得到了村民和政府的高度认可。为写好《每周例会纪要》,我认真记录、精心整理,上报的记录质量较高,获上级肯定,并作为全市内勤培训的样板;务川等县“三网联合建设办公室”还曾专程来赤水观摩。区域工作被贵州省公司定为党建挂包示范联系点,赤水铁塔的知名度显著提升。辛苦付出,终见成效。
2022年春,赤水5G建设进入攻坚阶段,亟须政府资金支持。然地方财政吃紧,5G建设却刻不容缓。市政府出台文件,要求部分单位以免除场租方式予以支持。
我与小严经理手执红头文件,踏上了充满挑战的‘破冰征程’。首站某局机关,负责人老周眉头紧锁:“楼顶设备噪音如何解决?”我们立即联系技术员加装减震垫,现场用分贝仪测试达标,他才点头。最棘手的是某校协调。校长直言家长担忧辐射影响学生健康。我们特意请来专家,携带设备在校园现场测试。数据显示辐射量仅为国家安全标准的千分之一时,校长终于释然:“原来比手机辐射还小!”有些单位需反复沟通。为了某事业单位的审批签字,我们历经七番奔波,终得圆满。最后一次冒雨前往,浑身湿透地出现在办公室,那位主任动容道:“就冲你们这劲头,这字我签了!”
这场历时半年的“攻坚战”,我们磨破嘴皮,跑断鞋底,最终完成二十余家单位的场租减免。回望被拒之门外的尴尬经历、反复解释的身心疲惫,以及最终达成协议时的欣慰之情,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的通信建设,不仅依赖于技术的突破,更离不开这样潜移默化、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
2023年7月,因需赴筑照顾外孙,我不得不递交辞呈。整理办公桌,抚摸着厚厚的工作日志,往事如潮:穿梭各单位协调的疲惫、初次攀爬站点的腿软、风雨中抢修基站的紧张、村民接通电话的笑靥……
小严经理和同事们送我到楼梯口,“万叔,您永远是铁塔人!”深情告别,难舍热泪……感谢并肩共事的岁月,在未来的星辰大海里,愿彼此都成为对方的骄傲。
是啊,近四年的铁塔岁月,早已镌刻成生命里不可磨灭的印记。眺望窗外如林的通信塔,我深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随着5G基站数量的显著增长和应用案例的广泛覆盖,这些钢铁巨人必将见证更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回望这段时光,最珍贵的,不仅是与同事们结下的深情厚谊,更是那份有幸参与国家5G网络建设的深沉成就感。每一座铁塔,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坐标;而我,何其有幸,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作者简介:
万慧阳,男,汉族,生于1959年7月,贵州省赤水市人,中共党员,在职大专文化程度,贵州省赤水市公安局退休民警,赤水市作协会员。曾从事公安文秘宣传工作,爱好文学写作多年,曾在公安机关部省市级网站和《作家网》《西南作家网》《中国文明网》等媒体发表多篇作品。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