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鹧鸪天•摘荔枝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覃勇    阅读次数:7936    发布时间:2025-07-02

晓揭千灯缀碧澜,赤绡裁破翠云冠。

棘林暗度星芒碎,茧指频移日影团。

 

霞流腕,汗凝丸,剥开盛夏见冰盘。

满筐烈焰压枝坠,半篓夕阳半篓甜。

 

赏析:

上阕:晨光中的采摘图景

1."晓揭干灯缀碧澜”开篇点题:“晓揭”点明破晓时分,晨光初绽;“干灯”以比喻手法,将枝头荔枝比作干万盏红灯,缀于“碧澜”(碧绿如波澜的叶海)之上,红碧相映,色彩明艳如油画,暗喻荔枝丰收之景。

2.“赤绡裁破翠云冠”:“赤绡”喻荔枝外皮,如红色绸缎;“翠云冠”喻荔枝树的翠绿树冠, 似云团笼罩。“裁破”二字以拟人化动作,写摘荔枝时剥开外皮的利落,暗含劳动者的娴熟,也将自然景物赋予动态美感。

3.“棘林暗度星芒碎”:“棘林”点明荔枝林荆棘丛生(或枝叶茂密如棘),暗示采摘不易; “星芒碎”写阳光透过叶隙洒落,如星芒破碎,光影斑驳,既写实又具诗意,烘托林间幽邃而灵动的氛围。“暗度”二字隐含穿行林间的小心翼翼,与“星芒碎”的视觉效果呼应,暗含劳动的艰辛与自然的趣味。

4.“茧指频移日影团”:“茧指”直写采摘者手指结茧,见其劳作长久;“频移”状采摘动作频繁,“日影团”以太阳移动的光影(“团"指日影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暗示时间流逝,从清晨到正午,暗含劳动的持续性。通过“茧指”与“日影”的对照,既写劳动之苦,也隐现劳动者对时间的感知,为下阕蓄势。

下阕:劳作中的感官与丰收

1.“霞流腕,汗凝丸”:两句为扇面对,“霞流腕”写夕阳余晖映在手腕,如霞彩流动,色彩绚烂;“汗凝丸”写汗水凝结成珠,状劳动时的辛劳,一“流”一“凝”,动静相映。视觉()与触觉()结合,既展现劳动者的姿态,也以“霞”点明时间已至傍晚,衔接上阕“日影团”的时间线。

2.“剥开盛夏见冰盘”:“剥开盛夏”以“盛夏”代指荔枝(因荔枝盛夏成熟);“冰盘”喻荔枝果肉洁白如冰,与“盛夏”的炎热形成反差,既写果肉的视觉清凉,也暗喻品尝时的爽口之感,冷热对比凸显荔枝的诱人。从劳作的艰辛到剥开果实的惊喜,暗含苦尽甘来的愉悦。

3.“满筐烈焰压枝坠”:“烈焰”承上阕“干灯”,以火喻荔枝的红艳,强化色彩冲击力;“压枝坠”“坠”字显果实沉重,枝条因丰收而低垂,画面极具重量感,凸显丰收之“满”。

4.“半篓夕阳半篓甜”是意境的升华:“半篓夕阳”以通感手法,将傍晚霞光融入竹篓,既写时间收尾,也让丰收场景染上暖金色调;“半篓甜”双关,既指荔枝的甘甜,也喻劳动后的甜蜜喜悦,“半篓”与“半篓”的重复,形成韵律美,余味悠长。

主旨收束:以自然景象(夕阳)与味觉()收束全篇,将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幸福浓缩于一篓之中,含蓄而富有诗意。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413008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