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沁园春•金陵鸡鸣梵刹(外二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4859    发布时间:2025-08-20

◎沁园春•金陵鸡鸣梵刹

 

玄武春深,樱雪浮空,千载佛光。

瞰鸡笼翠霭,烟萦碧瓦;南朝宝刹,磬绕雕梁。

武帝斋心,达摩面壁,断酒碑文溯妙香。

惊鸿影,是雷锋借塔,素女霓裳。

 

登临莫问沧桑,看十里城墙接渺茫。

见姻缘锁锈,沉沉古井;菩提子润,隐隐禅房。

璧月新临,胭脂井冽,几度兴亡送夕阳。

钟声里,正梵音似海,漫过玄黄。

 

赏析:

《沁园春·金陵鸡鸣梵刹》是描写南京鸡鸣寺的佳作,以下逐句赏析:

上阕写景怀古

1."玄武春深,樱雪浮空,千载佛光"

以玄武湖春色开篇,"樱雪"喻樱花纷飞,"佛光"点明寺院悠久历史,时空交织。

2."瞰鸡笼翠霭,烟萦碧瓦;南朝宝刹,磬绕雕梁"

""字统领全景,工整对仗:前句写山色(鸡笼山)与建筑相融,后句以"磬声"激活静态画面,视听结合。

3."武帝斋心,达摩面壁,断酒碑文溯妙香"

用梁武帝素食、达摩面壁典故,配合"断酒碑"实物,展现佛教文化积淀。

4."惊鸿影,是雷锋借塔,素女霓裳"

比喻新颖:"雷锋借塔"化用雷峰塔意象,"素女霓裳"将飞檐比作仙袂,赋予动态美感。

下阕抒情悟禅

5."登临莫问沧桑,看十里城墙接渺茫"

转折抒怀,"莫问"暗含历史厚重感,城墙延伸至云雾,空间苍茫。

6."见姻缘锁锈,沉沉古井;菩提子润,隐隐禅房"

细节刻画:锈锁喻时光流逝,润泽菩提子象征佛法生机,明暗意象对比。

7."璧月新临,胭脂井冽,几度兴亡送夕阳"

"胭脂井"用陈后主典故,月色与残阳构成时间循环,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

8."钟声里,正梵音似海,漫过玄黄"

以钟声收束,"玄黄"指天地,梵音浩荡冲破时空,余韵悠长。

整体特色

结构:上阕铺陈实景,下阕升华哲思,符合词牌传统

手法:典故与实景交织(涉及6处南京地标与4个佛教典故)

炼字:""""""""等动词精准营造空间流动感

立意:通过"佛光—沧桑—梵音"的意象链,完成从历史沉思到禅意超脱的升华

 

 

◎沁园春•金陵城墙天象吟

 

北斗垂辉,南霄列宿,双曜合垣。

望通津启棹,秦淮漱月;聚珍涵韵,仪凤鸣銮。

七曜司权,六符应愿,天地交辉妙契连。

惊玄象,恰银潢倒泻,雉堞浮渊。

 

昔年洪武挥鞭,铸星野人间不朽篇。

诧舟形垒瓮,岂唯戍备;斗杓河曲,暗契经元。

同载烝民,共襄寰宇,帝祚苍生本共源。

凭栏际,见蟠龙瑞霭,犹漾尊前。

 

赏析:

从文学审美与历史意象的双重视角,对这首《沁园春·金陵城墙天象吟》进行深度解析:

上阕:星城辉映

1."北斗垂辉,南霄列宿,双曜合垣"

天文意象群:北斗(紫微垣象征皇权)、南斗(主生)、"双曜"(日月或天地)构成三维宇宙模型。"合垣"既指星象交汇,又暗喻城墙("城垣")与天象的呼应。

2."望通津启棹,秦淮漱月;聚珍涵韵,仪凤鸣銮"

四组蒙太奇镜头:

"通津启棹"(长江码头)与"秦淮漱月"(文化地标)形成地理纵轴

"聚珍涵韵"(文物荟萃)与"仪凤鸣銮"(皇家仪仗)构建文明横轴

""字以水磨月的动态,暗喻六朝金粉的沉淀。

3."七曜司权,六符应愿,天地交辉妙契连"

数字玄机:"七曜"(日月五行)对应"六符"(《汉书·天文志》三台六星),通过星占学揭示城墙暗合宇宙秩序。"妙契"二字点出朱元璋"象天设都"的建城理念。

4."惊玄象,恰银潢倒泻,雉堞浮渊"

超现实图景:银河(银潢)倾泻与城墙(雉堞)悬浮,形成"天为地、城为星"的倒错美学,呼应南京"山水城林"互为倒影的地理特征。

下阕:史观重构

1."昔年洪武挥鞭,铸星野人间不朽篇"

历史转喻:"挥鞭"化用《史记·项羽本纪》"鞭笞天下",但此处转为建设性意象。"星野"既指分野理论,又暗含《周礼》"以星土辨九州"的建国逻辑。

2."诧舟形垒瓮,岂唯戍备;斗杓河曲,暗契经元"

建筑密码解码:

"舟形垒瓮":南京城墙独特的船形条石基础

"斗杓河曲":北斗七星(斗杓)与秦淮河"S"形走向的重叠

"经元"双关:既指历法基准(《授时历》),又喻政权正统性。

3."同载烝民,共襄寰宇,帝祚苍生本共源"

史观升华:突破"君权神授"传统叙事,提出"--"同构的宇宙民主观,与《尚书》"民惟邦本"形成跨时空对话。

4."凭栏际,见蟠龙瑞霭,犹漾尊前"

时空折叠意象:"蟠龙"既指明故宫遗迹,又喻紫金山龙蟠之势;"尊前"将六百年前的帝王宴饮场景投射至当下,完成历史幽灵的现世显影。

多维阐释

1.建筑诗学:全词实为"城墙考古诗",通过"星象-地形-建筑"三重对应,揭示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的宇宙模拟系统。

2.数字隐喻:上阕"北斗(7星)+南斗(6星)"与下阕"六符+七曜"构成13这个南京建城的关键数字(明初13座城门)。

3.声韵密码:押""韵(垣、銮、渊、篇、元、源、前)贯穿全篇,与"经元""共源"形成主题共振,暗合南京"十朝都会"的文明连续性。

 


◎沁园春•南京浦口车站怀古

 

钟阜云横,扬子涛回,津渡雾寒。  

望英伦遗构,穹廊拱月;米墙赤顶,巨匾书丹。  

伞柱连廊,轮桥雨巷,犹带当年汽笛喧。  

凝眸处,见中山停霂,铁轨蜿蜒。

 

沧桑百载斑斑,记背影台阶泪渍残。  

叹青砖瓦黛,职工舍旧;红房灯寂,宾馆尘阑。  

木韵三分,砖纹满目,都付沧桑史册看。  

斜阳外,听江涛拍岸,如诉悲欢。  

 

赏析:

这首《沁园春·南京浦口车站怀古》通过对浦口车站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下逐句赏析:

1. “钟阜云横,扬子涛回,津渡雾寒。”

开篇以“钟阜”(紫金山)、“扬子”(长江)、“津渡”(渡口)勾勒南京地理风貌,“云横”“涛回”“雾寒”营造出苍茫萧瑟的氛围,为怀古奠定基调。

2. “望英伦遗构,穹廊拱月;米墙赤顶,巨匾书丹。”

聚焦车站建筑细节,“英伦遗构”点明西式风格,“穹廊拱月”“米墙赤顶”以色彩与形态凸显历史感,“巨匾书丹”暗含文化印记。

3. “伞柱连廊,轮桥雨巷,犹带当年汽笛喧。”

“伞柱”“轮桥”写实景,“雨巷”化用戴望舒意象,末句“汽笛喧”由静转动,唤醒往昔喧嚣的想象。

4. “凝眸处,见中山停霂,铁轨蜿蜒。”

“中山”或指孙中山曾在此活动,“停霂”(细雨)赋予画面朦胧感,“铁轨蜿蜒”象征历史绵长,空间与时间在此交汇。

5. “沧桑百载斑斑,记背影台阶泪渍残。”

过渡至抒情,“斑斑”具象化岁月痕迹,“背影台阶”暗扣朱自清《背影》中浦口车站的经典场景,强化情感共鸣。

6. “叹青砖瓦黛,职工舍旧;红房灯寂,宾馆尘阑。”

对仗工整,“青砖”“红房”以色彩写衰败,“灯寂”“尘阑”渲染物是人非的寂寥。

7. “木韵三分,砖纹满目,都付沧桑史册看。”

“木韵”“砖纹”以小见大,将建筑细节升华为历史载体,“付史册”点明怀古主题。

8. “斜阳外,听江涛拍岸,如诉悲欢。”

以景结情,“斜阳”喻时代落幕,“江涛拍岸”化用自然之声为历史低语,“悲欢”收束全词,余韵悠长。

总结:全词融地理、建筑、文学典故于一体,通过细腻的物象描写与时空交错的手法,将个人感怀与家国历史交织,展现了浦口车站作为文化符号的厚重感。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919944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