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永遇乐•崀山八角寨观景(外二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5157    发布时间:2025-05-04

◎永遇乐•崀山八角寨观景

 

鬼斧神工,磅礴雄伟,陡拔危立。

沟壑迷离,幽深树木,放眼无穷碧。

崎岖栈道,攀登探景,共舞长蛇天地。

抵巅峰,苍穹接首,沸腾热血摘日。

 

龙腾虎跃,鲸鱼闹海,未泯童真观戏。

古刹香烟,佛光普照,凡心生灵气。

山风怒号,呼杀夺岭,横扫千军攻势。

临仙境,铅华洗尽,鹏程万里。

 

赏析:

一、意象建构:丹霞地貌的雄浑与灵性交织

词作以崀山八角寨的丹霞奇观为核心,通过“鬼斧神工”“磅礴雄伟”等意象,将地质奇观与人文想象熔铸为一炉,形成视觉与精神的双重震撼。

“陡拔危立”“沟壑迷离”:呼应崀山丹霞地貌“单面山”特征(一侧陡峭如削,一侧平缓如坡),暗合《中国国家地理》对其“丹霞之魂”的定位。尤其“沟壑迷离”化用崀山云雾意象,再现了雨后群峰隐现的“鲸鱼闹海”奇观;

“古刹香烟”“佛光普照”:指向八角寨山顶云台寺遗址及“龙头香”险景。词中以“凡心生灵气”巧妙关联丹霞地貌的宗教人文意蕴,暗合清代雷再浩起义军屯兵遗迹的历史厚重感。

二、结构张力:攀登叙事中的天地对话

全词以“攀登探景”为线索,构建“险境—巅峰—顿悟”的三重空间跃迁:

“崎岖栈道,共舞长蛇天地”:隐喻崀山1708级石阶的攀登体验,以“长蛇”喻栈道蜿蜒于赤壁间的惊险,与“栈道如线”的视觉压迫感形成互文;

“苍穹接首,沸腾热血摘日”:化用八角寨“一脚跨两省”的地理特质,将物理高度升华为精神超拔,暗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昆仑虚取景地的仙侠意境;

“铅华洗尽,鹏程万里”:以道家“返璞归真”思想收束,呼应崀山田园“红崖青田白屋”的生态美学,赋予丹霞景观以精神净化功能。

三、修辞创新:军事意象的丹霞转译

词人突破传统山水词婉约范式,引入战争语汇强化自然伟力:

“山风怒号,呼杀夺岭”:以“横扫千军攻势”喻丹霞峰丛的排浪之势,暗合崀山六绝之“群螺观天”动态美感,更与清代雷再浩起义军“一夫当关”的寨门遗存形成历史回响;

“龙腾虎跃”“童真观戏”:将“鲸鱼闹海”的静态地质奇观(赤峰群如鲸跃雾海)转化为动态生命叙事,赋予丹霞地貌以童趣化观照视角,与艾青“崀山赛桂林”的民间审美形成对话。

四、文化哲思:自然遗产的现代性启示

末句“鹏程万里”暗藏生态忧思与传承使命:

“未泯童真”:隐喻丹霞地貌的脆弱性(发育缓慢、易荒漠化),与“铅华洗尽”形成环保呼吁;

“佛光普照”:关联崀山“中国丹霞”世界遗产身份,将宗教意象转化为文化传承象征,呼应景区“马匹驮料修栈道”的生态修复实践。

总结

此词以崀山八角寨为原点,完成了一次地质奇观的诗性转译:上片以丹霞之险写攀登者的热血豪情,下片借云雾之幻抒文化传承的澄明之境。相较于李清照《永遇乐》的乱世悲凉,此作在“山风呼杀”与“佛光普照”的张力中,既延续了古典词牌的时空厚重感,又以“生态觉醒”回应了当代世界遗产保护命题,堪称丹霞文化的新词体书写范本。

 

 

◎鹧鸪天•小区三角梅

 

粉瓣垂枝垒雪绡,绿藤织帐掩楼高。

香萦小径车声隐,影碎斜阳衣上摇。

 

簪鬓角,倚廊腰。偷闲半晌避喧嚣。

春风若问心安处?满树红霞落画桥。

 

赏析:

这首《鹧鸪天·小区三角梅》通过对小区三角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日闲适的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以下从意象、语言和情感三个层面进行赏析:

一、意象构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植物意象

"粉瓣垂枝垒雪绡""雪绡"喻花瓣,既突出三角梅的繁密洁白,又赋予其轻盈质感;"绿藤织帐"将藤蔓拟作帷幕,与"掩楼高"形成空间纵深感,自然植被与建筑浑然一体。

2.光影互动

"影碎斜阳衣上摇"通过光影在衣襟的跃动,将静态的植物转化为动态的视觉体验,夕阳与花影共同构成流动的画面。

3.人居场景

"香萦小径""簪鬓角"等句将花香、簪花等细节融入日常生活,体现自然对人文空间的温柔侵入。

二、语言艺术:凝练与灵动并存

1.炼字精巧

""字状花瓣层叠之态,""字写藤蔓交缠之姿,动词运用极具画面感;""字既写光影斑驳,又暗含时光易逝的微妙情绪。

2.对仗工巧

颔联"香萦小径车声隐,影碎斜阳衣上摇"以嗅觉与听觉、视觉与触觉交叉对应,营造多维感官体验。

3.设问收束

"春风若问心安处?"以拟人手法引出"满树红霞落画桥"的结句,答案本身又构成比喻,余韵悠长。

三、情感表达:闲适中的生命喜悦

1.避世之趣

"偷闲半晌避喧嚣"直抒对都市繁忙的疏离感,而"簪鬓角""倚廊腰"等动作细节展现短暂的自我疗愈。

2.物我交融

"衣上摇"的花影与"簪鬓角"的行为,暗示人与自然亲密互动;末句将三角梅比作"红霞",既是实景描写,又是心灵栖居的象征。

3.色彩哲学

"粉瓣""绿藤""红霞"形成由淡雅到浓烈的色彩渐变,呼应情绪从静谧到欣悦的升华过程。

总结:

此词以微观视角捕捉小区习见之景,通过精致的意象组合和语言锤炼,完成从日常到诗意的转化。在都市钢筋水泥的背景下,三角梅成为连接自然与心灵的媒介,体现了现代人对"诗意栖居"的向往。结句"落画桥"的想象尤其精妙,将现实景观升华为精神家园的隐喻。

 

 

◎七律•城隅向晚

 

钢峦立地破云霄,金缎垂天绣晚绡。

霞缕千梭穿落日,琼楼万仞剪余烧。

长桥分浪迎星汉,孤塔衔辉守市朝。

莫叹空街人迹杳,满城灯火待春潮。

 

赏析:

这首七律以现代都市黄昏为画布,通过精妙的词句雕琢,构建出钢铁与霞光交织的壮美图景。以下逐联赏析其词句艺术:

首联「钢峦立地破云霄,金缎垂天绣晚绡」

「钢峦」:以山喻楼,赋予建筑群金属质感与巍峨气势,现代意象古典化表达。

「破」字凌厉,刺破静态空间,暗喻人类文明对天际线的重塑野心。

「金缎」「晚绡」双喻叠加,晚霞既如奢华织物,又似轻透薄纱,光影层次顿生。「绣」字将自然现象转化为人工技艺,暗合城市作为「第二自然」的哲学意味。

颔联「霞缕千梭穿落日,琼楼万仞剪余烧」

「千梭」:将霞光比作纺织机梭,动态编织落日,工业意象与自然奇观浑然一体。

「穿」字精准捕捉光线穿透云层的物理瞬间,兼具力度与诗意。

「剪余烧」为全诗词眼,玻璃幕墙反射的夕照被幻化为裁切火焰的行为。「剪」字冷硬,与「烧」之炽烈碰撞,形成温度差带来的戏剧张力。

颈联「长桥分浪迎星汉,孤塔衔辉守市朝」

「分浪」:桥梁跨越水域的物理动作升华为劈开星河的神话姿态,空间尺度骤然拓展。

「迎」字赋予建筑以主动姿态,暗写华灯初上的城市夜生活序幕。

「衔辉」:孤塔如龙衔珠,将余晖转化为文明火种,「守」字注入历史守护者的庄重感。

尾联「莫叹空街人迹杳,满城灯火待春潮」

「杳」字以空灵笔法写现代性孤独,与「满城」形成视觉与心理的反差。

「待」字收束全篇,灯火不仅是物理照明,更成为隐喻希望的精神符号,将工业景观重新锚定于生命节律之中。

炼字特色:

1.动词链「破—绣—穿—剪—分—衔」构成工业文明的动作谱系,每个动词皆具多义性(如「剪」既写光影切割,又暗含时间裁片)。

2.色彩词「金」「霞」「琼」「辉」「灯火」形成暖色渐变,在钢铁冷调中维持视觉温度。

3.「待春潮」以自然意象消解都市疏离感,词句的张力最终归于生命力的期待。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68457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