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生活中的酒 之三 酒与生活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余家洪    阅读次数:11529    发布时间:2024-04-20

过去,粮食紧张,没有多余的粮食来烤酒,因此一般农家是不烤酒的。人们要喝酒,多数是到集市上去买。买酒得有工具,一般用白色的胶壶来装。当然,胶壶有大有小,有装两斤的,有装五斤的,有装十斤的,还有更大的,这要根据购买量来决定胶壶的大小。

酒店里的酒是用陶瓷缸装的,不同价钱的酒装在不同的缸里。每个缸用胶布蒙在缸口上,再用橡皮将胶布连同缸口扎紧,再在缸口上放一个装有沙子的口袋,使缸里的酒达到更加密封的状态。否则,缸里的酒就会跑气,跑了气的酒水分重,不容易卖出去。有人买酒时,老板就打开密封的酒缸,用专制的打酒工具把酒舀出来,再将酒缸密封好即可。因此,买酒又叫打酒。

打回来的酒,如果短时间喝,就不用倒在其他器皿里。等到使用那天,直接将装有白酒的胶壶提出来,拧下壶盖,即可把酒倒出来招待客人。所以在赤水有一个谜语:一个老者白又白,翘起嘴嘴来陪客。说的就是装酒的胶壶。

如果喝剩的酒,长时间装在胶壶里,就会变味儿。变了味儿就没有人喝。所以,一般农户还准备一个陶瓷罐放在家里装酒,把长时间不喝的酒存放起来。陶瓷罐有两种,一种是大肚大口,仿照酒店里的密封方式;另一种是大肚小口,用一个塞子塞紧即可。要使用时,直接将酒罐提出来,让客人喝个高兴,因此人们把酒罐称作欢喜罐。

酒的存放,需要特定的环境,除了有一个足够的空间外,还得考虑温度、湿度、避光等条件。普通家庭,一般把酒存放在相对潮湿且黑暗的底层,有个别农户则把酒存放于专用的地下室。存酒房间平时少有人进出,房门紧闭。当你取酒时打开房门,便有一种浓郁的酒香飘来。

过去,酒是稀缺品,好不容易弄点酒喝,但生活物资匮乏,将酒倒入碗中,却没有下酒菜,只能端着碗就喝,因此人们把酒称为单碗儿,喝酒就是喝单碗儿。经常聚会的酒友也被称为单碗儿客。因为通常只喝酒不吃菜,因此也叫喝寡单碗儿。另外,喝单碗儿还有吃饭的意思。比如走,喝单碗儿!表示请人吃饭,单碗儿算我的表示求人帮忙或表谢意。

过去人们赶场时,老朋友重逢、请人帮忙办事、洽谈生意、处理纠纷,常在茶馆酒馆买一碗酒,一般为二两,习惯称为一个单碗儿。有时间的,再来一碟瓜子,坐在店里慢慢聊、慢慢喝,过往的客人去了一波又来一波,单碗儿加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太阳归西,才一偏一倒地往家里走。

当然,也有赶路人渴了累了,打个单碗儿解解困,喝完单碗儿好继续赶路。赶路人站在柜台前一饮而尽,喝得快的,老板找零钱都搞不赢。上世纪90年代,发明小学几个年轻老师放了学,没有吃中午饭,打算走到铁匠炉朋友家吃结婚酒,可还有几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又饿又渴,于是商量从观音坳起,每经过一个商店,每人喝一个单碗儿。当他们下午到达铁匠炉时,每个人都走得歪歪斜斜。幸好那个时候商店少,不然,估计有人走不到铁匠炉就倒下了。

在生活中,人们喜欢把爱喝酒的人称作单碗儿,张大爷爱喝酒就称作张单碗儿,李大哥爱醉酒就称作李单碗儿。当然,这种意义上的单碗儿,带有一定的贬义,通常指烂酒之意,即喝了酒有点乱,经常出洋相,给别人留下一些笑柄。

陈家祠堂苟家有两弟兄,因为都爱喝酒,哥哥叫大单碗儿,弟弟叫小单碗儿。有一天晚上,大单碗儿在朋友家喝酒,没有把持得住,喝得酩酊大醉,直到最后才回家。好心的主人知道他喝醉了,怕出事,专门派了一个人牵着他回去。可在回家路上,必须要经过一块水田。大单碗儿走到这块水田时,酒兴发作,双腿发软,根本不能在田坎上走。护送的人怎么扶也扶不住,只得说:这么窄的路,你先坐下,我还叫一个人来帮忙。”“大单碗儿一听,明明自己没有喝醉,还要叫人来帮忙,要是传出去就是笑话了,心里有点不服气了。看看洒满月光的水田,就像一条宽敞而明亮的大路,索性直接跳进水田,反而嘲笑站在田坎的人:这么大的路,我自己能走,不要你们扶。田坎上的人着急了,连忙大声呼喊附近的人,才把大单碗儿从田里捞了起来。

还有一次,小单碗儿去亲戚家吃酒,中午遇到几个老朋友,多喝了点。散了酒席,小单碗儿感觉还没有醉,便主动告辞回家了。可那天天气炎热,加上酒兴发作,走到半路时满头大汗,越走越晕乎。走着走着,瞌睡来得很,两腿发软,突然发现路旁有一个大枕头,他便倒下去呼呼大睡,噗汗连天。真如清代诗人傅师瞿的诗句:地是眠毡天是庐,那得闲事问居诸。看他终日流连处,杯外尘缘一概无。等他醒来,已经是下午四点过了,可他很是懵圈:自己怎么枕着一个坟头睡呢?

赤水人觉得喝寡单碗儿辣口,又醉得快。人们把酒倒在锑壶,或稍大一点的盅里,再在酒里放入柑橘,或梨子、冰糖等物。然后,把锑壶或酒盅放在火煻旁,利用煻火散发出来的热量将酒烧开,让壶里的冰糖充分融化。这样经过处理过的酒,喝起来更顺口,经常成为人们喜于接受方式。

随着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人们开始研究下酒的菜,豌豆、胡豆、花生米等豆豆果果,凉拌黄瓜、凉拌笋子、凉拌折耳根等漤菜,腌制猪肝、猪腰子、卤猪耳朵、猪香嘴等凉菜,都可以成为人们的下酒菜。如果没有这些,商店里的瓜子、糖果也是不错的下酒菜,实在没有,抓两把干海椒都可以解决问题。直到后来,人们觉得有了菜,没有酒也不行,好菜必须得有好酒,否则再好的菜吃起来也没有滋味。

因为酒与菜的特殊渊源,在赤水便有了无酒不成席的说法。甚至把办宴席说成是办酒,举办生日宴说成是办生期酒,办升学宴说成是办升学酒,办出师宴说成是办出师酒。于是赤水人习惯把参加宴会说成是吃酒,如参加结婚宴说成是吃结婚酒,参加丧葬宴说成是吃死葬酒,参加整十寿宴说成是吃满十酒。

在赤水,有酒品看人品的说法。大概是说喝酒爽快的人做事就耿直,反之,喝酒啰嗦的人办事就不靠谱。最开始听到这句话,我就当了很多次耿直人,结果次次都醉。我也在看与我一起喝酒的耿直人,部分人确实耿直,但有部分人办事未必就爽快。所以,这句话只是酒友们饭桌上的道德绑架,或者说是另一种变相的劝酒方式,但对酒局的推动却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9055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