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入学,我开始学讲汉语。
我出生的村子,全是布依族。大家都说布依话。我的第一种语言,自然是布依话。那时,孩子们的天地很狭窄。要么在村里玩耍,要么去坡上放牛、割草,或撒野干“坏事”。有时随父母赶集,买卖东西也全由父母负责,孩子们没有学讲汉语的环境。故而到了入学年龄,孩子们都不会讲汉语,这是极其寻常的普遍现象。
老师说话,我听不懂。老师教读课文,我就机械地张大嘴巴跟读:“春天来了……”有时,似水牛睁圆双眼,实非聚精会神,而是走神发呆。老师就厉声训斥,说什么我听不懂,也记不住了。唯记得“憨迷憨眼”一词,但不知其义。课堂上,老师时不时又冒出一句“憨迷憨眼”,念到初中,我才顿悟,本地方言,“眉毛”说成“迷毛”。“憨迷憨眼”就是“憨眉憨眼”,傻乎乎之义。回想多年前的课堂,老师的话真是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我不由一阵傻笑。
识字,学拼音,我慢慢学会讲一些汉语,但新的困惑随之而来。“p”“b”不分,一律念“波”音;“g”“k”不分”一律念“割”音;“j”“q不分”,一律念“鸡”音。到了三年级,老师还给我们补拼音。老师念,学生写,我生怕老师点我名,埋头不敢正视黑板,心“咚咚”直跳。老师仿佛看出端倪,点我名字。我战战兢兢地走向黑板,拿起粉笔,老师念完,我便写。刚写完,“啪——”一声清脆的鞭响如雷贯耳,我的背立刻火辣辣地疼并迅速蔓延,我才如梦初醒:我吃了老师的教鞭。即使挨鞭,我也并未生恨。为了部分“顽固不化”的学生,放学后,老师牺牲很多精力和时间给我们补拼音。但我和其他布依族孩子确是辜负了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厚爱。
布依族人的“口音”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村的孩子都把“看”说成“干”,“听”说成“盯”,“口”说成“狗”,“空”说成“工”……其实,大人们也是这么说。到初中,我仍是“顽固不化”。我怕说话,一说话就带着浓浓的布依族“口音”。我把“吃饭”说成“织饭”,把“口罩”说成“狗罩”,同学们忍不住笑起来,那种笑是纯真的,不是嘲笑,亦非恶笑。但我仍免不了脸红和害羞。课后,有空我就翻开字典逐字拼读,纠正发音。一段时间后,口齿比先前清晰得多,有了进步,甚是欣喜。一日,竟鬼使神差地买来一瓶啤酒到山上一边看书一边小饮。不敢大饮乃是因为啤酒有一股马尿味,不仅难闻,更难下咽。这次“越规”的庆祝至今历历在目。
初中毕业,我到贵阳市花溪区上板桥读中专,才知道布依族同胞的“口音”现象很普遍,似乎这是布依族的语言“传统”。学校毗邻一个布依族村寨。我们常到寨旁的山上闲游,村民们也常在山上放牛。彼此遇见也会打招呼,闲聊。他们一般都好奇我们来自哪里?家里有几口人?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某次,一位中年男子问我的同学:“你们家有几个人狗(人口)啊?”我见同学一脸茫然,继而是惊愕,他一定是理解为几个人和几条狗的意思了。我赶忙给他“翻译”:就是家里有几口人。他才恍然大悟。回到宿舍聊起这一场“误会”,室友们听后笑得前俯后仰。笑无恶意,只是他们觉得这布依话太滑稽啦。
幸好初中时努力了一点,否则,我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遇到很多麻烦。有点缺憾的是初中同学全是本地人,所以课下大家都讲方言,除了课堂,再无说普通话的环境。
不过,缺憾总算得到了弥补。现在这所学校,有不少省外同学,说普通话的机会自然多些。说出来人家听得懂,就满意了,至少达到了交流的目的。至于标准否,就无须纠结。后来中专毕业萍漂四方,再到后来考入教师行业,我也不曾为普通话所困。考语文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要求不低于二级乙等,我考得80分,刚好够“二乙”,运气甚好。但两年前,困惑不期而至。
上级文件明确要求,语文教师的普通话等级须达到二级甲等。文件下发没多久,县教科局便组织全县普通话未达标教师全员培训。一看名单,竟有四五百人。培训现场,一大片黑压压的人群。四五十岁的教师居多,年轻教师极少。培训老师从声母、韵母的发音要领悉心指导并领读,台下的老师们张大嘴巴跟读,像极了一年级的课堂,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培训结束,我网购了一本普通话培训教材,又在手机上下载app自学自练。临考时,全无底气,只盼奇迹降临。考完十天左右查询成绩:83.5分。离二级甲等还远着呢。
首次失败,我方知自己存在的问题:唇齿音问题,后鼻音问题,儿化音问题。问题层层叠叠,还需一层层铲除。难度有点大。骑在虎背上,能上不能下,不得不继续练习。第二次考试,感觉“差不多”。成绩出来才知道“差得多”:84.2分。“二甲”目标,可谓“山高水阔”了。一鼓作气,再而衰。我滋生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畏精神”来。
一旦有了“无畏精神”,便是一身轻。临近第三次考试,为了做到“问心无愧”,又一番自学自练,但无压力,考与不考一个样,感觉一切都“无所谓。”三而竭,不是我不抱希望,而是觉得无希望可抱。朋友发来微信为我加油,我调侃道:布依族“口音”太重,考不过啦。她随即发来三个呲牙咧嘴的表情包。
第三次考试结束,我不再那么关心查询成绩的事了。在福建福清那晚,久不能寐,蓦地想起普通话考试已有多日,便随手一查。结果出乎意料:87.0分。我不信自己考取了“二甲”,睁大眼睛反复确认分数。不仅我不信,人们知道后更不信,觉得真是不可思议。的确,受布依族语言影响,我的普通话实在是不敢恭维。
为我加油的朋友发来微信祝贺:恭喜你!给你买礼物。你能过“二甲”,真是一个奇迹!我给她发了三个呲牙咧嘴的表情包。
感恩奇迹偏爱。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