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难忘的雨中送别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昌勇    阅读次数:20982    发布时间:2023-11-06

又是秋雨连绵的清晨,我走在三都县城街上,心中不由得平添了几分忧郁和惆怅。十月的凄风冷冷地吹着,缓缓翻开我记忆的日记;十月的冷雨沥沥地下着,思绪随着那纷飞的雨丝又飘飞到29年前那个摧人肺腑的清晨……

199410月,20岁的我正在上黔南师专政史系大三上学期。按学校的规定,我们是在大三上学期开展为期一月的教学实习,我们黔南师专政史系当时的教学实习点是三都县二中,于是,按教学计划安排,我们黔南师专九二级政史系的全班同学在3名系老师的带领下到三都二中进行为期一月的教学实习。

三都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县城座落在都柳江边,风景秀丽迷人,被誉为凤凰羽毛般美丽的地方,三都县城距我们黔南师专所在的都匀市有80公里距离。当时的三都县城只有一条主街,两旁多是两层的青瓦民房,人们形容一根烟没抽完,便可走完全城。三都二中当时只有初中部,一幢三层的砖混结构、一幢一层砖瓦结构的教室,小小的操场,初一到初三每个年级3个班,共9个班,不足五百名学生,我们实习任教的是初一和初二年级,教授的科目是我们的专业历史和政治。于是,三都县二中便成为了我们人生中的第一张讲台,初为人师的地方。

实习是师范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师范院校学生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前接触教学,通过实习,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在学校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检验教学效果,探索并积累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学基本功和能力,为把我们培养成合格的人民教师,毕业后能胜任教师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从进黔南师专开始,学校便开设有教学试讲课,培养我们的教态仪表,锻炼我们的口才和胆量,提高我们的教法技能。试讲中,许多同学不同程度出现了口吃、普通话不标准、声音小、不敢抬头正视台下目光、教态不自然等诸多紧张、怯场问题,系老师总是认真地指出并加以纠正。

对我们师专生来说,台上一节课,台下三年功,一切试讲都只是教学实习前的热身备战。而当我们真正走上三都二中的讲台,面对台下密密麻麻的学生和听课老师,许多实习同学还是会紧张得出现许多平时试讲中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我认真观摩听取了几名先上课的实习同学的讲课,课后认真听取系上老师分析点评他(她)们上课的优缺点,为自己的讲课汲取经验教训。当时我为初二学生们上的第一节历史课是中法战争,由于平时试讲严谨认真,课前精心备课,我的首讲大获成功。上课时,由于对教材了如指掌,我基本不看教材讲义,脱稿授课,口若悬河,娓娓道来,将对祖国的爱和对帝国主义的恨充分融入到教学中,我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地向学生们讲述了70岁老将冯子材如何视死如归、身先士卒带领士兵英勇杀敌,取得中法镇南关大捷。以及清统治者如何昏庸腐败、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被白白葬送,导致大清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等史实,淋漓尽致地向学生们灌输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眼皮都不眨一下,除了我的讲课声音,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当我说下课时,讲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很多学生对我说,这是他们听过的最难忘、最精彩的一节历史课。

实习期间,初为人师的我们一丝不苟地倾尽所学向学生们辛勤浇灌知识。课下,我们这些实习老师还兼职班主任的职责,辅导学生早、晚自习,带学生们开展大扫除,与学生们开展打篮球、乒乓球比赛,开展班会文娱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到街上开展义务劳动、到县城郊外郊游等。我们用勤劳的汗水和无私的爱心换来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我们实习老师与学生之间亲密无间,不光是师生,更是朋友,学生们把我们当作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地爱戴,师生间结下了亲如兄弟姐妹般深厚的情谊。

当我们这些实习老师与学生间沉浸在相知相伴的幸福中时,不知不觉中,走得最急的,往往都是最美的时光,一个月美好的实习期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回返黔南师专的日子终于来到。

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我们离开三都县城的那个清晨,天还没亮,学生们便早早赶到我们的住所来为我们实习老师送行。都柳江边,秋风萧瑟,秋雨凄迷,许多学生雨水湿透了衣衫,泪水模糊了视线,那凄风冷雨中送别的情景今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临行那天清晨,才五点半钟,当都柳江畔的三都县城还笼罩在漆黑的夜幕下时,我们就已起床收拾行李准备去车站乘客车返回黔南师专了。当我们收拾妥当下楼走出招待所大门时便一下子愣住了——在寒意袭人的秋风中,在暗黑的夜幕下,已有30多名三都二中学生站在门外守候我们。这些学生前一天得知我们实习结束要离开了,一晚上都睡不好觉,生怕第二天一早起晚了赶不上来为我们送行,一些学生凌晨五点钟便早早来到我们居住的招待所来为我们送行。由于来得太早,招待所服务员都还没起床开门,学生们便只能苦苦地守候在门外,焦灼地站在暗黑的夜幕和阴冷的秋风中等待我们出来,这感人的一幕是我们所意想不到的。

临行的前一天,为避免学生们来为我们送行而耽误上课,系上的老师专门找客车驾驶员谈妥,把平时最早发往都匀的客车从七点五十提前到七点,以使我们悄然离去。可学生们还不到天亮就迫不及待地早早赶到招待所门前守候。我们这些实习老师一走出招待所大门,学生们便纷纷涌上前来,争着为我们背背包,拿行李。看着那一张张幼稚而真诚的面孔,一股感激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7524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