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吃过晚饭后,我特地从长顺县城驱车26公里赶到广顺镇,来到广顺古镇著名的八大景之一的“南湖秋月”所处的南湖边,为的是一睹“南湖秋月”的美景。
广顺镇隶属于长顺县,广顺历史文化悠久灿烂,是贵州省八大古镇之一。广顺战国时属夜郎国,汉属牂牁郡,唐建今(金)州直至宋代,元代授金竹长官,明初升为金竹安抚司,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设广顺州,清朝仍按州建制。1913年废州置县,为县治,1941年广顺县与长寨县合并,成立长顺县,县府迁长寨镇,广顺降为区治。
广顺镇内奇山秀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留下过厚重而独具区域特色的夜郎文化、土司文化、佛教文化、屯堡文化。神秘久远的金竹夜郎,传承395年的金筑大土司,跨越明、清及民国的广顺州府,富甲一方的黔中粮仓,独具特色的雕刻艺术,四大名塘、十七阁楼,内外八景等,无不在这块神奇悠久的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历史烙印。
广顺的“内八景”为:天马呈图、南湖秋月、灵龟献瑞、西山夜合、圣水调符、东壁晓晖、墨绿烟霞、玉屏拥翠。“外八景”为:野猪钟声、云峰留迹、天台仙炉、唐帽巍峨、天桥寿雪、石燕拦关、夜郎古屯、海马奇洞。
而“内八景”中最负盛名并为人喜爱的当属“南湖秋月”。“南湖”位于“广顺州署”广场巍峨的南门城楼外,在一座四面分别写着“紫气东来”、“政在惠民”、“德行天下”、“刚健正中”大字的高大雄伟的四合石牌坊前。绿波荡漾的玉带河,从巍峨苍黛的马鞍山下蜿蜒而出,穿广顺城流淌到广顺州署广场前,原先宽约20米的玉带河陡然变得宽阔十倍,分成两股环绕的河流,形成一个河心小岛。岛上建有一座造型别致供人休闲观景的南湖秋月亭,岛上有几座石桥与两岸相连,环岛四面的水域便称之为“南湖”,面积约五亩。有了南湖,让广顺这座古镇增添了不少灵气。到了秋季,月圆之夜,在南湖观月,景致极美,“南湖秋月”成为广顺著名的八景之一。清代广顺名人、翰林院编修、两淮盐运使但明伦在其所著《广顺州志》中这样描绘南湖秋月:玉带河清波潆洄,至城南汇为湖,潋滟如镜。秋澄夜静,桂魄虚涵,蒲藻漾纹于水面,楼阁倒影于波心。凭栏一观,飘然有凌云之意气。
我的故乡距广顺镇街上仅9公里,隶属于广顺镇,作为一名广顺人,我早就对广顺“南湖秋月”慕名已久。只因我30岁前长年生活在长顺县城,后来又离开长顺到都匀生活了20年,这些年来,虽也曾有几次夜晚在广顺逗留,但皆因不遇时节,机缘不巧合,一直未能领略“南湖秋月”的柔美。
这个中秋的夜晚,为了欣赏“南湖秋月”美景,弥补心中的缺憾,我专程赶到广顺古镇。我到南湖时是晚上八点钟,虽已入夜,但圆月还没升空。我便先在南湖周边逛了一圈,我身披着古老夜郎大地上清朗柔曼的夜色轻纱,踩着脚下黝黑古老的青石板一路前行,随风飘送的桂花香味,幽香醇厚,令人陶醉。我走过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河岸,走过高大巍峨的古城楼,走过两旁一座座青砖白墙、飞檐翘角、雕刻精美的明清建筑的但家花园古街、古牌坊、古院落、古州署,沿途所见,处处透着古老,宁静,沧桑,悠远的气息。脚下的每一块青石板、似乎都记载着这千年古镇的繁华过往,墙上的每一块青砖似乎都诉说着它当年的富丽辉煌,秋风习习,掀起我怀远思古的幽情,桂香缕缕,开启我探雅访美的心灵之旅。
当我在周边逛了一个多小时,重新返回到南湖边上时,一轮明亮皎洁的圆月已高悬在夜空,如巨大的金色圆盘,光芒四射,熠熠生辉。明月中间,有几处阴影,仿佛是一个人站立在一棵树旁,这一人一树就是人们传说的吴刚在月亮上砍伐桂花树了。还像美丽而娇羞的嫦娥犹抱琵琶半遮面,用几缕的轻纱遮挡住自己绝美的面容。月亮四周泛起一圈明亮的金色光晕,暗蓝的夜空被明月耀眼的光芒点亮,泛起淡黄的微光,天宇澄澈,深邃幽远的夜空没有一丝云彩杂质。留心细看,比圆月更高远的夜空,还有3颗闪烁的星星,仿佛是3名对嫦娥痴情的追求者,明明对嫦娥动了心却又不敢靠近,只是在夜幕下羞涩地眨着眼睛。月光和星光让夜空增添了灵动的柔美,让大地更显宁静安祥,远山苍茫,房屋暗影,灯火阑珊,风清树静,河水静静流淌,湖面成了波光粼粼的一片银灰色,微微泛起波澜。月光与湖旁街边的路灯,商家和民宅的灯光投射下,湖波涌动着缕缕白色、黄色、红色、蓝色的光芒。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