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罗海源    阅读次数:16395    发布时间:2023-08-18

夜已深。有一只蟋蟀(也叫地喇叭)在房间不停地鸣叫着,不知是否因为其感到孤独了在呼朋唤友,也不知是否因为其“春心荡漾”在寻觅它的异性伴侣共度良宵。它的鸣叫声,让我感觉到这个夜里好像变得更加寂静了。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关系,也许是因为身体的关系,每天晚上能好好地睡上四、五个小时就已经很知足了。因为近些年来,“一夜无眠”似乎是常有的事。

今天夜里,没有一点睡意。

睡不了觉,躺在床上,就免不了胡思乱想了。

近些时,贾浅浅因入中国作协引起争议,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原因是她的诗歌创作水平与中国最高级别的作家协会的入会要求相差尚远。正如批评家唐小林在《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一文中指出:贾浅浅的诗歌《郎郎》、《我的娘》、《希望》等几首诗实质上就是“回车键分行写作”。随后人们将其定议为“屎尿体诗歌”:粗俗之极、下流不堪,根本就算不上是诗歌。可是她却是已经出了三本诗集(《行走的海》、《第一百个夜晚》、《椰子林里的内陆湖》)的诗人了。并且是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陕西青年文学协会的副主席。她的这些诗歌得到了各路文学名家、诗人、教授的高度评价与肯定。究其原由,许是因为她有一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父亲贾平凹先生吧。由此看来,这些为贾浅浅的诗歌摇旗呐喊的文学名家、诗人、教授自然就有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之嫌了。他们毫不顾忌地使用着自己拥有的话语权,不负责任、以丑为美、误导读者。

看来,在现今这个社会,有个能量超强的名人父亲真的很好。

正因为如此,有人便把贾浅浅与诗人余秀华进行了比对。说贾浅浅入作协,为的是“名”,余秀华入作协,为的是“利”。因为贾浅浅有良好的家境,先天的优越,自己又是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有稳定而丰厚的经济来源。余秀华呢,长期生活在农村,父亲是地道的农民,未能给她提供较好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家境不好,小时候患过脑瘫,留下了后遗症,行走有些不方便,讲话也不顺畅,后来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诗歌创作上做出一些成绩,出版了几本诗集。诗集的畅销,才得以让她的生活有了改变。表面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深究起来就不尽其然了。人,这种动物,“追名逐利”似乎是他的本性,如果人没有强有力的自律能力,就是名利双收了,也不会停止他“追名逐利”的脚步。甚至不惜违纪、违规。不然在我们现今这个社会的多个领域,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苍蝇、老虎要打?不然中央领导王岐山怎么会说反腐永远在路上?

我的思绪好像异常活跃,如同天马行空,如同湍急河流里的水在奔腾。

于是,几天前朋友给我讲述的一个“故事”又浮现于心。

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板屋村的海棠有一农户,新建了一栋楼房。楼房落成典礼,在外地请了个腰鼓队来热闹热闹,以示庆贺。这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高兴嘛。那天,腰鼓队成员乘坐公交车到荷叶坪公交站下车后,房主雇了一台面的车,准备把她们接到家里,如期举行新建楼房的落成典礼。没想到,途中却出现了个小插曲。当面的车行至板屋观音岩路段时,后面疾驶而来一辆轿车,鸣笛警示在前面行驶着的面的车让路。面的车司机似乎有点不悦,在心中默念道:“追……追……追死呀,老子也在赶路。老子就不让,看你能把我怎样?”

面的车依然行驶在轿车的前面。直到板屋桥头的宽敞处,轿车司机才猛踩一脚油门,迅速超越在前面行驶着的面的车。此时,轿车司机并未驾车继续前行,而是将车斜停在公路的中间(呈45角),挡住了面的车的通行。很显然,他要泄愤。他要找回刚才丢失的面子。他想:自己也算是当地的头人,绝不能随便被人欺辱。况且,车上还坐着个“相好”,更不能在她面前丢丑。随后就来到面的车司机面前,挥舞着拳头,破口大骂,气势凌人,所释放的气场像是把面的车司机镇住了。他坐在驾驶位上漠然视之,未能与之针尖对麦芒。或许他觉得理亏了,或许他是在等待机会,来改变当下的窘境……他深知,自己居住的村庄就在板屋桥头,等下肯定有人来看热闹,到时应当有转机。想到这,他的内心松爽了,脸色没有了先前的黯淡。事态的发展真如他所料。之后,断断续续来了很多人,其中就有他的朋友和自家人。

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就有人对轿车司机说:“兄弟,兄弟。没有给你让路是他不对。骂他一顿,消消气就算了吧。你看,马路两头已堵好多车了。何必这样纠缠不休?都是家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

然而,他人的劝说,轿车司机没有引起重视,态度还是那么的强硬。

见此情形,另一个在场人却有了脾气,声如洪钟:“你这是典型的得理不饶人。就算是没有给你让路,对你也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又有多大的事?还扬言要打死他,我看你没有这个的狗胆”。此言如同一粒粒石子,砸在了好些人的心湖,让他们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接着,指责轿车司机的声音便彼此起伏、一浪高过一浪。忽而轿车司机变成了过街老鼠,滑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先前的嚣张气焰没有了。这个时候,一直坐在轿车里的他那个“相好”出来说话了:“你们这是占着人多势众,恃强凌弱,欺负人。你们不看看?我也是本地人呢。”

话音刚落,她的脸上就遭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她似乎懵了,但很快恢复了神智。反问道:“你怎么打我?”

“我打的就是你,你还好意思说是本地人。面对这样的事,你不但不出面调解,缓和矛盾,还在这激化矛盾的升级。你说该不该打?”

与此同时,轿车司机也被两个壮汉将其放倒在地,挨了几个耳光,身上穿着的衣服被撕成了碎片,然后才从地上爬起,十分狼狈地回到自己那挡在公路中间的轿车里,迅速把车开走……

故事就此落幕。

因此,我以为“得理不饶人”并非好事。“得饶人处且饶人”方为正道。不然怎么会有“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之言在人们的口中广泛流传呢?

不知不觉,天已大亮,晨光透过窗帘,挤满了我的卧室。

 

 

作者简介:

罗海源,男,出生于1964年,高中文化,爱好文学,偶有诗、文刊发于报刊杂志。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0340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