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有生活”的生活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山东潍坊 杨敏    阅读次数:13889    发布时间:2023-08-14

没有吃过西红柿的人,就不会有对西红柿的感受,也不要对西红柿的味道做评论,你可以评论吃过的西瓜之类。搞创作也一样,作家只能写好自己熟悉的生活。正如史铁生先生对“文学创作须有生活”的理解:“任何生活中都包含着深意和深情。任何生活中都埋藏着好作品,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出现好作家。”这段话对于生活——作品——作家三者的关系,无疑是一种独辟蹊径的精辟见解。

对于现实生活中活着的人,正象史先生分析的那样,你无法将他们的生活分解为“有生活”和“没有生活”。可是艺术创作却要求“有生活”,否定“没有生活”。这也是正确的,与史先生的见解并不矛盾。

一个人只要能对促使你进行创作的生活有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你就“有生活”,谁一定会说你写不出好作品?这样想来,“文学创作须有生活”中的“有生活”是艺术创作中有特定含义的特定要求,是在艺术创作中,作家对生活原型真切的、独特的感觉。“没有生活”就是对生活没有这种感觉。

你可以生活在“有生活”的生活中,也可以不生活在其中,但都可能产生“有生活”的感觉,刺激你创作的欲望。你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它们中存有典型和意境,抓住它就可能写出好作品。然而,有时候却不尽然,作家夏衍出身肯定不是包身工,他为什么要写包身工,不写《包身工》难道就不会有好的作品?如果这样,包身工的生活由谁写才适合,由熟悉包身工生活的资本家及其走狗来写吗?由包身工自己勉为其难地承受这难以担负的重任吗?如此一来,是生活选择了夏衍,是夏衍在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下,选择了本不非常熟悉的生活。因此,他必须去深入“生活”,在“有生活”之后,才能写出人民的心声,写出生命的使命。

所以,现实生活没有“有生活”或“没有生活”之分,文学创作却有。因而“文学创作须有生活”不是一句废话。

 

 

作者简介:

杨敏,生于1984年,山东潍坊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曾在《人民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大众日报》《深圳特区报》《诗刊》《知音》《草堂》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多篇。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9250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