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强渡大渡河的遵义籍勇士陈万清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遵义 陈守刚    阅读次数:69721    发布时间:2023-07-12

2015年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的时候,杨得志将军之子杨建华少将(正军职)来遵义给我提起一件事,在强渡大渡河时遵义有一个青年是18勇士之一,年仅16岁,叫陈万清。参加红军时家住茅草铺,要我了解一下此人家中的情况。他想知道陈万清家人的近况,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想走访看望一下这家人。

为什么杨将军会如此关心此事呢?因为强渡大渡河是红一团担任的主攻任务,就是杨建华将军的父亲杨得志指挥的一场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战斗。这场战斗在长征途中至关重要,现在国防大学等有关部门正在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研究当年强渡大渡河的背景、细节,挖掘红军当年的精神,让后人知道其重要性。

送走杨将军后,我立即到茅草铺居委会、鱼芽村了解情况。经过二天的走访,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有这件事。之后,我又反复去了多次,找了几个年近90岁的老人交流,也没问出一点线索。

当年红军到遵义时,遵义曾有6000余青年响应号召参加红军,陈万清就是其中之一。而据茅草铺的的几个80多岁的老人回忆,只知道茅草铺松子坎一带有人参加红军,但有没有陈万清这个人不清楚。我立即给杨建华将军回复了情况,告诉他没有找到确切线索,杨将军感到很遗憾。直到2017年,有一位名叫汪明绪的89岁的老人从海南回来,鱼芽社区通知我说可能这位老人知道情况。我立即赶到汪老先生家,汪老解放前就住在茅草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老人思维还较清晰,我讲了陈万清的情况后,老人陷入了长长的回忆。他说:当年红军两次进遵义,茅草铺一带到处都住了红军。红军的军纪很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老乡们对红军有好感。我那时还不到10岁,还去过红军住的地方,他们都住在老乡家里,有的住在破庙里,学校里。当时茅草铺是有一些人当了兵,随红军一起走了,松子坎有一家姓陈的有一个男娃儿当了兵,小名叫陈老幺,他好像没学名,年龄也只有16岁,当时家里很穷,靠帮人过日子。红军走后,国民党回来了,进行清共清红,陈家人夜半三更就跑了,从此再没有见到过这家人。

由此,我找到了答案,为什么本地人都不知道陈万清这个人参加红军的事情,以及他家人的具体情况?一是他当时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陈老幺,二是参军以后马上就离开了遵义,三是这家人因为有人参加了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清算、追杀而远走他乡了。陈万清这名字一定是参军后取的名,据最近泸定县党史办研究的资料和泸定县兴隆村委会提供的情况中进一步得到考证,陈万清因伤留在泸定后为了不暴露自己又改名叫陈银章。解放后,1951年他曾经返回遵义寻找自己的亲人,但都无功而返。这一点也反证了陈老幺参军后,家里人受到牵连,亲人都因此走散了。

1935524日,红军行至安顺场为滔滔奔流的大渡河所阻。此时,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同样的季节曾经发生过历史惨剧,石达开在七十年前曾率十万大军在这里被清军围剿全军覆没。蒋介石知道红军的行踪后,断言:红军将步石达开第二

大渡河,源于青海,流经四川,注入岷江。河道两岸地势险峻,自古有天险之称。蒋介石又下令坚壁清野,把船全部收到北岸。红军也知道石达开的故事,知道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时机。红军决心不重犯他的错误,他们飞速行军,先头部队请当地的彝族人带路通过狭窄的山道,悄悄地奔向一个叫安顺场的地方。指挥员从高处俯视河岸,惊喜地发现有一只渡船正拴在河边,还没有被敌人毁坏。指挥员十分高兴,趁着夜色,把驻守安顺场的守军消灭在梦中,部队迅速控制了安顺场渡口。

红军不信邪,只有坚定的信念。毛泽东也断言,红军不是石达开,我们一定能渡过大渡河。总参谋长刘伯承、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亲自到安顺场指挥强渡大渡河,并坚信红军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打破蒋介石的美梦。

525日,按刘伯承总参谋长的要求,17名红军组成先遣部队,将以一叶小舟,强渡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在官方的记载和孙继先营长的回忆中,17名勇士中有一个贵州籍的战士,名叫陈万清。但在当地人的说法中,陈万清就是受伤后留在泸定县兴隆镇定居的老红军陈银章。因担心被国民党发现而改名。然而,因年代久远,又殊于对人物资料的管理,关于陈万清(陈银章)的信息资料无从查找,两者是否为同一人成为历史之谜。

19355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经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当晚,红一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一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湍急,高山耸立。在红军到达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一个营抢占了这一地区,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

1935525日凌晨,红军开始强渡大渡河。当时的大渡河河水上涨,浪高流急,激起的水浪有1米多高,河床大雾蒙蒙,水中礁石密布,暗礁无数,明礁也有好几块,这些石头像笨重的狗熊一样,黑乎乎地蹲在水里,虎视眈眈看着红军,让人生畏。

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对怎么渡河已经有了办法。依大渡河的水情,要渡河必须由当地非常熟练的船夫亲自驾船才行。他安排参谋在安顺场找了一位最有经验的船工,并委托他帮忙联系十多名船工。冒着敌人的火力渡河是可能要命的,刘伯承专门交待参谋,对这些船工的工钱要优厚,万一发生不幸,要给予补偿。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8354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