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乌江寨一游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务川砚山镇 妄自逍遥    阅读次数:38072    发布时间:2023-07-07

今年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去乌江寨游玩了一天。

吃过早饭,我们从新蒲中建幸福城出发,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乌江寨。未到乌江寨前,我以为乌江寨在一个乌江大河边,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的古寨。到了景区门口,看到乌江寨门牌坊,矗立在狭窄的大山间,感觉不到什么特色和气势来。我们往里走,来到售票厅,我们咨询了游玩的情况,得知进去还要购80元一张门票,看来还是很气派的。我们便买了门票进入了乌江寨里面。

沿着长长的曲折的廊道,带着迟疑的心态从上往下走,往下看去,一条小河夹在两山脚下,像是一条巨大的青蛇在摆动。河里有来来去去的乌篷船,恰是一些蚱蜢在游动。如若没有人来来往往,这里静得鬼都能打死人。

我们继续往下走,看到了不远处有一风雨桥横跨于河上,桥那边的山坡上隐隐约约现出一些房檐屋角来。这倒还对我们有点吸引力,我们便匆匆地往里赶。

走到风雨桥来,前面忽然开阔,河面在这里开阔起来,形成一个弯曲的河塘。两岸的青山又似长长的巨龙蜿蜒飞奔而下,聚会于此。池塘两边临水而建的吊脚楼,呈各种态势,有的抓爬于壁上,有的突出于崖间,迂回曲折,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黔北古寨的韵味。

从风雨楼望去,池塘那边是层层的曲折蜿蜒的梯田,有一种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那番感觉。田埂上,缕缕烟雨朦朦胧胧的,湿漉漉的绿意在乌江寨中婀娜多姿蔓延开来,宛若江南水乡的那般景象。梯田后面有错落有致的楼房展现出了乌江寨的民族风貌,这一番景象真让人十分惬意。

据了解,原来乌江是古代一条油盐运输大道,这里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因此经济发达。在这里居住的居民基本家中富足,建造了属于自己的民家大院。

乌江旁边另有一条小溪,与乌江河将乌江寨分成三个半岛,宛如大小不一的三片花瓣。乌江寨就这样带着浓郁的民风民俗绽放于这片土地之上。我们从左向右在乌江寨游玩了一天,感觉到这里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风情。

首先来到的是廻龙岛。一个戏楼建在小堡的旁边,是个古建筑,十分的古老,横梁还有雕刻的图画,虽然有些陈旧,但很精致美观。戏楼前面有用钢管铸造的上刀梯,梯子上也是固定的刀口朝上的弯刀,看去十分吓人的。所以旁边立有不准触摸的警示牌子。据说,原来寨子的人们就在这里看傩戏,上刀梯,吐火舞,仡佬族高台舞狮以及苗族芦笙舞等杂技舞蹈的演出。

站在廻龙岛,远远朝后山望去,山上建有一塔,叫廻龙塔,它站立于顶峰,有一种高耸入云的架势,凝重挺拔,傲然挺立,英姿飒爽。它像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日夜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镇守着乌江寨这一方山水,给了乌江寨一个安乐祥和、温馨甜美的梦境。廻龙塔也是乌江寨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往前走,就是一个较大的坝子,是一座大山拖下来后闪出的平地,后面有很多楼房,相互间有着弯来拐去的石级道路,屋角对屋角有着勾心斗角的架势。坝子靠水一边有一个小堡,上面建有房子,是人们休闲观赏的好地方。一边空着临水,供人们观看水上表演和对面的田间表演。这里又是人们集中看戏的地方。边上架设一个戏台,背景是电视屏幕,屏幕上方播放着乌江寨的几个字,屏幕上随时轮换地显现出乌江寨的各个景点图片及节目表演的时间。

在这坝子里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石坊,正面面刻有圣旨恩荣坊”“赐封刑部湖广司布政使巡抚杨頀之坊,背面刻有龙章宠锡等内容。据查,杨頀是清代名臣,清代江西金溪琉璃乡鹅塘村人。官至浙江巡抚,为官四十余年,爱民如子,以清正著称。所任之地大都财赋名区,却不贪枉,拒受宁波海关办公银八千两。仕途中虽有起伏,仍得仁宗操守有行才可大用才识过人的褒奖。

至于这牌坊是怎么立在这儿的也无从考证。有人说是从浙江、江苏运来的,为什么要立在这儿,也不清楚。不管怎么来的,怎么立的,当时在这里立牌坊肯定有他的原因和意义。立在这里,也为乌江寨增添了很大名气。

走在这里,正是独竹漂舞的时间。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有两个姑娘分别手上一根竹竿,站在水面竹竿上,滑动手上的竹竿,游弋于水面,如履平地,稳若磐石。还有一男一女,站在水面竹竿上,一袭红衣携一身青衣于水面上,踏浪而来,遂浪而去,似梦似幻,却又真实现于眼前。两人一起还要表演各种精妙绝伦的舞姿,让人赞叹不已。

看完独竹漂表演,我们穿过杨頀牌坊,往上走几步来到了临江食街,这条街用石板铺就的小道,窄窄的长长的,一边靠山,一边临江,倒影回清,美食琳琅。美食街的每一家店铺都有故事,每一处设计都是风景。来到临江街可以尝尽各种美食,其中最出名的八道美食:紫霞虾子羊肉粉、夜郎冰粉、傩婆婆烤黄粑、傩公公煎两样、雾隐龙抄手、黔多多串、撵狗串、蝶娘豆花。这里还可以品尝到乌江寨板凳宴、刨锅汤、咕咚火锅等地道的黔北美食,满足你的味蕾。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78340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