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十字街记忆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昌勇    阅读次数:23323    发布时间:2023-07-03

在我的家乡长顺县城,曾长期存在一处叫“十字街”的地方。之所以叫十字街,是由西至东的民主路与由北至南的和平东路、和平中路相交成一个十字,所以得名十字街。

初遇十字街在1979年,那时5岁的我刚随家人从农村搬进县城。据老人们说,十字街历史悠久,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那时的十字街东南西北四条街都只有窄窄的8米宽,街两边都是低矮的木瓦房或砖瓦房,和平东路方向甚至还有茅草房,街两边最初连下水道都没有,人们的生活污水直接朝街上排放。八十年代早期以前,汽车较少,人们喂养的鸡、鸭、狗甚至猪、马等家禽家畜随意在街上闲庭信步。当时的运输全都是依靠马车,乡下许多农民进县城也是赶着马来驼运货物,所以,街上除了人外,最常见的动物便是马了,常常有清脆悠远的“嗒嗒”的马蹄声在宁静古老的街道上响起。

十字街口往东、民主路北侧第一间砖房是县电影院的售票处,离地约1米3高的地方开2个各30多公分高、20多公分宽的电影售票小窗口,有人坐在里面售票。票价最初是1毛钱一张,后来到2毛钱一张,我们小学生还可买半票,票价减半。一小张电影票如一张长方形邮票,电影票每一天的颜色不同,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间切换,电影票背面用蓝色油墨打着放映的日期和时间。票窗口上方张贴着一张纵向长方形的有色大纸,由人用毛笔或美工笔手写放映公告。上面写着影片摄制国、黑白或彩色、影片类型、影片名、票价、放映日期和场次时间等内容。紧挨放映公告右边的是一张纵向长方形的影片大幅海报,票窗口右下边的墙面上贴着一长溜的电影剧情的图片并有文字说明的电影连环画。那时,看不到电影的我总爱跑到墙前,目不转睛地观赏墙上的电影连环画,似懂非懂地了解剧情,也算是一种补偿和满足。

那时的电影院是离十字街售票处往东约100米、民主路尽头高高的石阶梯上高大巍峨的苏联式建筑“人民大礼堂”。大礼堂白天可用于开会,晚上放电影。放映厅内很空旷,洁白的幕布挂在前方,幕布下是开大会的主席台,主席台下才是观众席。那时的观众席是分左右两边的一排排长木条靠背椅,椅背顶端标注座位号,左边每排是20个单号,右边每排是20个双号,中间和两边空出人行通道,全场共20800个座位。放映机在后方二楼的放映孔内投射出光束影像到前方幕布上形成电影。

别看只要一毛的票价,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能看上一场电影绝对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对于我们小孩,能看上一场电影觉很自豪。电影使我看到了闭塞的大山外的另一个世界,打开了我窥视山外世界的那扇心窗,让我在童年的睡梦中去幻想人生的美好。当时,对青年男女来说,看电影是恋爱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爱情的催化剂,很多爱情都是通过一场电影定终身。当灯光熄灭,电影上的恋爱剧情刺激着场下的男女,随着两只手慢慢地互相扣紧,两具身体慢慢靠拢、两颗心也走到一起。

童年时看过的电影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1982年看《少林寺》。《少林寺》到长顺第一次放映是3天,除晚上两场外,白天下午加映1场,县电影院800个座位,每场还卖出200张没有座位的站票,但远远供不应求,一票难求。人们为了抢购电影票,天没亮便早早地去排队,排队的人们簇拥在窗口两边形成100米的长龙。许多边远山区的人从几十公里外或步行、或骑马或乘马车提前一天来县城抢票看电影。放映时,许多排了几个小时队仍买不到票的人们,不甘心地在电影院周围徘徊。有的把眼睛凑到影院大门的缝隙、小孔上眯着眼往里观看,有的甚至找来梯子搭在影院侧门的门缝、影院墙上的换气窗格外往里窥看。我没有买到票时也同许多人一样,在影院外贴着门和墙坚着耳朵听里面的剧情声音,感觉都是一种满足和享受。电影放映第三天,哥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买到了两张电影票,我高高兴兴地去观看,那感觉体验比物资匮乏年代过年吃上肉还快乐幸福。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观影《少林寺》的幸福喜悦中,时常梦见自己成为了武功高强的少林弟子,行侠仗义,除暴安良。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78067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