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彝文翻译世家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高致贤    阅读次数:19857    发布时间:2023-06-04

贵州省大方县东关乡彝族农民罗文笔家,三代人从事彝文翻译工作,迄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了,被人们誉为彝文翻译世家。

罗文笔(18661946),原是当地的汉文先生,一九一六年他参加耶稣教后,与一位彝文老先生将“赞美诗”译成彝文在彝族教徒中传唱,开创了贵州汉文彝译的历史。一九二九年,北平地质研究所的丁文江来到大方,发现有彝文,便追踪找到罗文笔,请他将七篇彝文译为汉文、拉丁文、彝文对照本,集为《爨文丛刻》一书,送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书成后,丁文江许罗文笔任县知事,罗谢绝,要求政府批准办一所彝民学校,传授彝文。

解放后,罗文笔的次子国义继承父志,钻研彝文。一九五五年,毕节地区成立彝文编译组,罗国义应聘当了该组编译,将珍贵的彝文书《西南彝志》译成汉文出版,和《爨文丛刻》一起收藏于北京民族文化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民族学院兴办彝文班,于一九八一年聘请罗国义到中央民族学院任教,他的教学效果很好,受到国家民委和学院领导的好评。去年,罗国义病休回乡后,又由他的侄子罗正仁应聘到中央民族学院任教。一九八四年底,大方县成立彝文编译组,罗正仁的弟弟罗正光又被聘为该组的编译。

七十年来,罗文笔家祖孙三代从事彝文翻译,译出《爨文丛刻》、《西南彝志》等,共六七百万字的书籍,并向数以千计的学生传授了彝文,为彝文的推广、应用作出了贡献。

 

特注:一、本文发表于198636日《贵州日报》第三版。两天后在《人民日报》原文发表,可署名为潘帝都。潘原为贵州日报记者部主任,刚调任人民日报驻贵州记者不久,当时我与他联不上,给人民日去信亦如泥牛入海,令我十分气愤。好在《民族团结》杂志也发表了我的此文。若潘帝都或其亲友看到此注,希告潘甭再剽窃了!

二、而今,罗国义、罗正仁已先后辞世,他们的后代仍在研究和从事彝文工作。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0553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