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娄山关一游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务川砚山镇中心学校 妄自逍遥    阅读次数:16647    发布时间:2023-05-09

今年四月二十九开始放了“五•一”长假,我原本打算在遵义附近走一走。

四月三十日,我们的心情与天气一样,十分的晴朗,便一家约定去旅览娄山关。

我们一家相约有我和妻子,我的二哥及侄儿和侄儿媳妇。从中建幸福城家中导航出发,大约两个多钟头就来到了娄山关景区的服务中心。

我们购买了毎人50元的车票,乘坐了服务中心的换程车,一路蜿蜒盘旋而上,走了近二十公里,终于达到了娄山关的主峰。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我们登上娄山关顶峰。这顶峰取名“西风台”,可能是源于“西风烈”的诗句。来到顶峰眼前的一切出乎我想象之中,心中有几多的激动与感慨。

一是娄山关顶峰之高,海拔有一千七百多米,四面无遮,岚风拂绕,阳光照耀,给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四面望去皆浩瀚无垠,站立顶峰乃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般感慨。伟人毛泽东当年写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诗句,描绘得如此状美。是因为身临其境,所以写出这样绝美的诗句来。

二是这类山关顶峰上的碉堡建筑之精湛。据说是明代播州土司杨应龙修建,碉堡全是顽石打造而成,依峰而建,四面城墙,呈高低起伏状,各处设有枪垛子,有一处可进。碉堡里面又设有防御工事,根据山势错级修筑,可称叫“碉内有碉,墙外有墙。”此般工事让人唏嘘不已,可以想象当年人们为了抵御外来侵略所费尽的心思及不惜花费的财力与人力。

在恋恋不舍中离开顶峰。我们乘换程车往下,直到娄山关的战斗遗址大尖山和小尖山。

娄山关两边叫大尖山和小尖山。两山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在娄山关“排栅挖坑”,令骁将苗军踞守。明朝廷派官兵都司王之翰率兵进剿,被杨应龙军击败,血染娄山关。第二年春,四川派遣参将郭成、总兵刘承嗣统兵征剿杨应龙,亦败于娄山关,并全军覆没,杨应龙乘胜聚万兵马进攻四川,血洗綦江。杨应龙当年由此威振八方。

据史料记载,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关名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据清末遵义著名学者郑珍考证“不狼山”即娄山,亦称大娄山。据娄、梁二姓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三年,等天祖之八世孙梁宗理同郎舅娄殿邦同为副将,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殿邦之子娄珊,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后称之为“娄山关”。

但真正让娄山关蛮声中外的,还是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两战娄山关的战役。1935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1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为了建立黔北防御体系,中央军委决定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追歼北窜之黔军侯之担部。经过艰苦卓绝的残酷战斗,于19日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11日进占松坎,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210日,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突然离开扎西、挥戈东进。219日渡过赤水河,224日攻占桐梓县城。25日晨,中央军委发出“应乘虚占领娄山关”的指示,命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负责指挥一、三军团及干部团进攻娄山关。经过阵地的反复争夺,激烈的肉搏战,反复拼杀的拉锯战,终于在26日清晨占领娄山关。傍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相继策马登上娄山关,又先后下马观看刚结束战斗的战场。毛泽东突然想起一月前经过娄山关时哼过的几句新词。他再次跨上马背,续完了《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5684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