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发展与文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黄平    阅读次数:2596    发布时间:2013-11-07

经过二十多年的修养生息,这座历经劫难的森林又恢复了茂盛的庄严。其实,对于大自然,只要没有人为的破坏,它自我修复的能力是很强的。

这座在静静的岁月里恢复起来的森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消失的狼藉豹、野狗、狐狸、獐子、庆鸡、野鸡、喜鹊、乌鸦、三叉等等走兽飞禽又回来了。

这些年,绝大多数的村寨,年轻人,不论男女,都外出挣钱去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发展,就近打工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跟进,人们的后顾之忧也不断减少。吃穿住行的生活改善了,很少有人打森林里飞禽走兽的主意了。

以前森林被砍得像和尚头后,山谷中的那条不曾断流的小溪,干了很多年。就算雨季,那溪水也没有从前欢跃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水井也随这供不应求了。以前那井水,长年累月,岩逢里的水,清清亮亮的,像唱歌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经历了生态被破坏的苦,很多人也懂得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了。当然,在农村,很多人家都用上了电磁炉、电烤炉,砍柴烧火的情况极少了。煮猪食喂猪的,更没有了。为什么呢?就算有农户养猪,都懂得用生饲料了,不再用柴火都猪食。再说,村里曾经有的猎枪,早已锈得没了踪影。在家留守的一些老人,开始早在丢荒的土地上种上、荒山野岭了树。于是,飞禽走兽有了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王国。

森林法则又重新回归自然,演绎着飞禽走兽世界的多彩故事。

“庄稼无牛空起早”的农村,在贵州这片山区,有不少地方开始有了微耕机。那些成片的、比较平缓的“大田坝”地方,耕种都用上了大型的农机具。加上道路村村通、村组通已 已本实现。曾经作为农民生活功臣的牛马,在农村也渐稀少起来。怪不得牛肉马肉越来越贵了。产业化的牛马养殖,主要是图利了。也许将来,要看到牛马,只有在偏远的、“顽固”坚守传统农业的村寨或动物园才能看到。

曾经,为了温饱、为了走出贫困、为了生活富裕,很多农村人,在不断宽松的政策引导下,用一种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寻找出路,展现奋发的精神风采。担担心,全国、全省、全县真正全面小康以后,一代又一代的人,精神会出现倒退的危机。当然,小康不过是中国梦中初级阶段的目标。但是,人的追求,在物质方面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关键在精神的引领。而精神的引领,需要大批的遍布各地的有志于精神文化建设的仁人志士。而我们现实的社会中高层中,很多人在台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口号讲得有声有色,可一提到政策,就没多少可供具体操作的东西。一提到投入,就哼这样难那样难。如果我们现在不自上而下地从实质上真正地重视起精神文化这种软实力的培育与促进,我们的“特色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人类发展到高级阶段,人的追求最终会向着精神文化方向发展。而自古以来,精神文化的追求永无止境。很多旅游景区的打造,都要寻找历史文化作为打造品牌的着力点,可见文化在精神引领中的重要性。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爱读书、读好书,善于思考,有悟性的人,其给人的精神气质,就有光彩照人的感觉。

从中国历史来看,不论统治者是蒙古族、满族,文化的认可却是一致的。因为有了文化的认同,国家的统一有了强大的文化支撑。唐朝之所以创造万国来朝的盛况,与当时文化的繁荣密不可分。文化才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唐时,外国人把中国视为“神州”,就是因为文化的繁盛。现在,我们的最高层提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指文化的复兴。而文化的复兴,不仅是政治的要务,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探索和凝聚共识的共同努力。

 

【编辑:杨汝洪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2448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