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网络情缘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落秋    阅读次数:15341    发布时间:2013-10-28

世间千百种,种种透情缘,来来往往的你你我我在网络里寻找彼此的寄托,也许是因为工作或生活的不如意,也许是因为一个人空虚寂寞,也许是因为对亲人、爱人、友人的思念,甚至于也许是因为想去体验网络里虚构的幻想世界或生活里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另一种生活。慢慢的这些行为变成了一种习惯,习惯去寻觅,习惯去等待,会情不自禁的木讷地耗费一些本可以去做实事的时间在凳椅上,比如MSN、QQ、51、论坛、激情聊天室、网络游戏等等。

网络上的两个人认识久了,会有很多默契,彼此共同语言会变得越来越多,慢慢的就产生了一种感情,我管它叫网络情。

网络上的男男女女们都会构想彼此的对方都是唯美的,时间久了彼此会莫名其妙的对对方有所思念,有所寄望,甚至会在自己的梦里出现自己构想Prince或Princess。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红颜知己,彼此会在网络里充当忠实的倾听者,做一个倾诉烦恼情绪的垃圾桶,让无形的怀抱变成在外面世界受了伤害才倦鸟望归的巢穴,使彼此在精神上获得独立、灵魂上获得平等,并希望能够获得深刻共鸣的友谊。久而久之,两个人会改变彼此的联系方式,从无声变成有声,从无形变成有形,彼此有所依赖,感觉谁也离不开谁。我在我的《伊人何在》中描绘了一些网友们的心境:

暗里藏香

一词忧伤

把琴一曲用心唱

天籁之音

萦绕心房

情语一首泪两行

与君一面千年难相忘

何时相遇岁月两茫茫

有网友问我说“一个人久了是不是就会有一种对生活产生厌倦,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会在网络寻找答案,寻在知音”。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久了就会感觉很孤独,很无助。是的,孤单就像秋天落下的第一片叶子,被秋风吹去又吹来,失去了归土的重心,神行恍惚,犹如游神般的落寞,但是有几个会享受这落叶知秋的感觉呢。其实孤单只不过是一种人为的心理反应,一个人久了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有一种强烈的泄愤感,可是尽管如此,就算有结束自己生活的想法,多数是没有结束生活的勇气,因为在告诉自己要坚强的活下去,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要自己去努力、去争取。朋友们,人生并不尽如人意,我们只不过是别人戏里面的一个配角,与此同时别人也是我们戏里面的配角,又何必非要成为别人戏里面的主角呢?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真真假假谓之实,假真真假谓之虚,网络里,真假是非都需要自己斟酌思量,不论在网络里还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有智慧的、真诚的人要比一个愚昧无知、虚伪的人容易被人所接受。有一首六七十年代的网络歌曲叫做《网络情缘》,歌词大意是“网上一个你,网上一个我,网上你的温柔我就犯了错……,网上一个你,网上一个我,网上我们没有过一句承诺……,轻轻的告诉你我是真的爱过,你的哭你的笑深深牵动着我,你总说这真真假假难以捉摸”。网络里面或多或少有些男男女女们总是向往与对方相识相知既相惜,体会“网络情缘”的意境,所以他们会计划自己的时间与网友见面约会、聊天,享受异地的小吃、风情等,有了第一次的良好感觉就会希望着第二次被邀请,然后重复第一次的那些程序,甚至可能会牵手、拥抱、接吻,更为甚者会同枕共眠。网络平台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也不排除会给人带来遗憾,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赴约陌生的友情或是爱情,将获得彼此双赢的梦想,带着一颗不真诚、不成熟的心去接受陌生的友情或是爱情,终究会被那“友情”或是“爱情”冷落,甚至会被婉言拒绝,最终只会哀叹一声“寂寞时的艳遇是有毒的情花”。所以在网络里我们需要真诚,需要友爱,可以有友情,可以有爱情,但是拥有这些的前提是需要彼此都能接受,接受真诚,接受友爱,这样回到现实中才容易接受彼此,才能成就真正的友情、爱情。有心人会跟有心人在一起,无心人希望跟有心人在一起,最终与有心人无缘,有心人跟无心人在一起是不正常的行为。

网络有时候只是一个游客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咨询台,一个中心加油站,总是瞬息万变,勾勒出的网络图只有都很向往,都很孤独,都很寂寞,都有心事的人看得懂,我说的意思当然是排除工作需要的,其实这里面会有很多焦虑,很多恐慌,但总是有一股强烈的愿望让自己成为一名探索者。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叫做《男人帮》,顾小白对莫小闵说“你最早的地方不是在我的身边而是在另外一个人的身边,你从那里走到这里,你从另一个男人身边走到我身边,我怎么知道你会从我身边走到哪里去”。是的,网络也是如此,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熟悉另外一个人的世界,去了解彼此,熟悉彼此,慢慢的因为时间的原因都会担心这一切会不会再次陌生,然会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

 

【编辑:吴茹烈】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44986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