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库车寻梦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秦汉    阅读次数:13888    发布时间:2013-10-24

或许是2000多年前的某一天,一位行经龟兹古渡的丝绸商人带着连日的疲惫在水汽中踏上岸来。在这座古渡边,南来北往的商贾人头攒动,正在等待渡河,而上岸的商人、游客们早已成群结队往街巷里去了。暮色中,他看见长街边的店铺陆续挂起灯来,连成一片光亮通向这座城市深处。壮丽的王宫及佛塔寺庙外,在一堆堆篝火旁,一阵醉人的“麦西来甫”唢呐引子曲,把朴实、粗狂的龟兹儿女唤起。随着那急促而富有节奏感的龟兹鼓和琵琶的伴奏,窈窕的龟兹女郎身着紧身短衣,宽口长袖,下着长裙,裸露着胸项和纤细的腰身,正踩着热烈奔放急速旋转的舞步。夜色,竟让这里越发喧嚣起来。

他不知道,后来,有人描述他此刻所见的景象是“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剪发垂项。王宫壮丽, 焕若神居。”“管弦伎乐,特善诸国”。他更不知道的是,眼前所见的这片繁华夜景,在以后的漫漫2000多年里会几经更迭。是啊,这里史称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较大的城郭国,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塞。经济繁荣发达,且“龟兹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白杏之乡”、“西域乐都”、“歌舞之乡” 多种美誉。汉时西域都护府设于此,唐时是安西都护府驻地,五代至宋称龟兹为回鹘,元明时期改称亦力巴力。直到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平叛大小和卓的叛乱后,定名为“库车”, 并设库车办事大臣。库车系维吾尔语译音,《回疆通志》一书解释为“胡同”的意思,因为库车是南疆腹地之要冲,故为此名。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那位不知名的旅人一样,我也不知道这座古城这2000多年间升腾的风云。

因为,更为我们所熟知的是龟兹乐舞,特别是它经电视剧《西游记》播放后更是家喻户晓。龟兹乐舞旋律优美,富有异域特色。使用的乐器也非常丰富,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篦篥、毛员鼓、都眃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籹鼓、铜钹、贝、弹筝、候提鼓、齐鼓、檐鼓等二十种。隋唐时期,西域文化与物产大量传入内地,龟兹乐舞也在内地广泛流传。龟兹乐舞与中原传统音乐舞蹈相互融合,对中国音乐舞蹈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盛唐乐舞的高度昌盛,就与龟兹乐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唐僧当年西天取经,走到龟兹,写下“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八个字。而且隋唐时期,龟兹歌舞、古乐一度风靡长安,连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都为之倾倒。“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篷舞。”这首《胡旋女》便是白居易先生在看完龟兹歌舞后,对“胡旋女”那令人痴迷的西域乐舞所作得维妙维肖之描述。另外,《旧唐书·西戎传》还曾记载龟兹“饶葡萄酒,富室至数百石”,这么多的葡萄酒仅靠当地的人是喝不完的,所以盛唐时期长安城里也到处都是胡人开的酒肆,当时的时尚人士,也是流行“笑入胡姬酒肆中”的。宋朝大诗人沈辽写诗赞道“龟兹舞,龟兹舞,始自汉时入乐府……衣冠尺得画图看,乐器多因西域取。”这首诗凝练传神地尽现了新疆库车的龟兹乐舞。龟兹乐舞太迷人,所以当龟兹人苏祗婆、白明达两位著名的音乐大师,把龟兹乐传入中原,就深受中原帝王和广大民众的喜爱。隋唐宫制的10部乐曲中就有《龟兹》乐曲。后龟兹乐器、乐曲和舞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印度、缅甸等国。

库车,犹如那迷人的龟兹乐舞令人心驰神往。它处于天山南麓,系南北疆的交通要道,是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发祥地和中西文化交汇地,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汇之处。龟兹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史库中的瑰宝之一,其主要体现为石窟壁画艺术和龟兹乐舞。龟兹佛教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印度佛教文化东传的媒介和桥梁,也是中原佛教的第二故乡。灿烂的龟兹文化使库车成为新疆四大旅游县市之一,境内的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多达80余处,洞窟有500余个,壁画面积达2万平方米。龟兹石窟拥有比敦煌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做“第二个敦煌莫高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岗石窟齐名,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石窟群。它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铜、铁、锰、煤、石油、石英、明矾、石膏等。已探明的油气田有雅克拉、塔河、东河塘、牙哈、伊奇克里克、大涝坝、依南、依深、迪那2、亚肯背斜等。其中迪那2凝析油气田储量达1800亿立方米,已跻身世界大型天然气田行列;东河塘作业区和牙哈作业区是目前世界上一流的采油作业区;最近正在勘探的亚肯背斜特大天然气田,预测天然气储量7000至15000亿立方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天然气田。野生动物有鹿、熊、黄羊等,野生药材有甘草、红花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及梨、杏、葡萄、石榴、无花果等果品,畜牧以羊为主,特产以三北羊羔皮、小白杏、薄壳核桃著称。手工业发达,地毯编织已有两千年的生产历史。工业有煤炭、建材、电力、地毯、轧花、粮油加工等。库车历史悠久,自然景观集雄、奇、险、壮、美为一体,资源类型非常集中,有山川、河谷、草原、沙漠、小溪、河流、瀑布等不同景象和地貌,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库车王府、南天池、天山神秘大峡谷、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苏巴什古城、库车盐水沟、塔里木河沿岸原始胡杨林等,《西游记》、《绿洲客栈》、《天地英雄》、《绝代双雄》等多部影视剧慕名在此拍摄。

库木吐拉千佛洞开凿的时间从两晋开始经隋唐延续到宋代,位于库车县城西北30公里的渭干河谷的东岸,是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古龟兹较大的石窟群。库木吐拉系维吾尔语译音,意为“沙漠中的烽火台”。现有洞窟112个,分为南区、北区、丁谷山峡谷区三部分。库木吐拉石窟早期洞窟形制主要是中心柱窟与方形窟两种。中心柱窟佛堂平面呈长方形,主室窟顶多为纵券形。正壁中央凿一大龛,左右侧为券形通道口,经行道通入后室或后行道。有的方柱体各壁凿一龛。壁画题材多同于克孜尔石窟,即主室券顶中脊绘天象图,券顶侧壁绘菱形山峦为背景的佛本生故事或因缘故事。中期洞窟的形制,主要也是中心柱窟和方形窟,但方形窟顶多作纵券形。这一时期除沿用早期洞窟的题材外,还出现了与中原地区唐窟相似的题材,明显地表现出与龟兹风格迥异、具有鲜明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特征的汉画作风。晚期洞窟出现回鹘人供养人像,但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所受中原地区汉文化的影响。北区第79窟用龟兹文汉文和回鹘文 3种文字共书供养人榜题是前所未见的。回鹘时期的洞窟,是当地汉式洞窟的延续和发展,前后是一脉相承的。但这时期的洞窟规模逐渐变小,已呈现衰退的迹象。大约到了11世纪,基本绝迹。

这里的库车大寺,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群众做礼拜的宗教场所。大寺门楼高18.3米,全部青砖砌成,高耸的门楼与宣礼塔,庄严挺拔。塔柱雕以伊斯兰风格图案,穹窿式楼顶,形似天宇,寺内礼拜大厅1500平方米,可容纳3000人大礼拜。纵横8行的64根六棱形大柱,饰似彩雕绘画,支撑起由102块方格画图案组成的天花板,华丽壮观。小礼拜寺之北有一处声威显赫的“宗教法庭”,它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也是新疆保留的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司法机构遗址。

这里还是一片红色热土。1938年2月,林基路奉党中央之命到新疆帮助盛世才工作,被尚未暴露出反动嘴脸的盛世才派到库车工作,就任库车县县长。到库车后,林基路深入民间了解各种情况,下决心解民于水火。他关押了一批敲诈百姓、无恶不作的政府警察,释放狱中无辜百姓,老百姓呼为“林青天”。他改革税制,取缔包税人,将原有的20多种税减为7种。他兴修水利,绘制了库车县图,标明渠系走向,建造了至今还造福于当地群众的大坝,被老百姓称为“林基路大坝”。他还在库车高大的伊斯兰式拱顶门沿上,亲笔题额四个苍劲的大字:龟兹古渡。在库车的岁月里,林基路始终牢记党的教诲,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好事。他积极宣传抗日,号召库车的老百姓支持抗日,有效改变了社会风气,凝聚了人心。1942年1月,林基路调任乌什县县长。盛世才反动面目暴露后,在1943年9月27日,林基路与陈潭秋、毛泽民等共产党员同时英勇就义,年仅27岁。林基路虽然牺牲了,可他的革命精神和造福后代的丰功伟绩永存不朽!现在,代表红色旅游景点的林基路烈士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由林基路题额的龟兹古渡,2000多年前就已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了。现在早已失去了往日渡口的用途,但巴扎却在龟兹古渡边扎根下来,生生不息,繁衍不止。这个古渡造就了老街,造就了这堪称南疆最大的古街道,路边的无数门房和随之形成的人文习俗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那是一种深远与博大的沉积,是一种氤氲着宗教与人文的醇香,是龟兹古国2000多年的辉煌凝炼出的文明的象征。

这个名贵的酿制了几千年的古渡老街,见证了18世纪中期,发生在新疆南部地区回部的大小和卓叛乱。乾隆皇帝派大军镇压,库车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大力协助平叛。为了表彰他的功绩,1759年,乾隆皇帝专门派遣内地的汉族工匠为鄂对修建了府邸,这便是库车王府。王府是一个很大的宅院,它融合了我国中原地区和伊斯兰风格,分为宫殿、凉亭、城楼等建筑。王府宫殿有前宫和后宫之分,建筑奇特,它既吸收了中原帝王宫殿的建筑特点,又综合了维吾尔伊斯兰的风格。前宫主要是历代库车王办公生活的地方。如今,这里陈列着乾隆帝以及其他清朝皇帝赐给库车王的官印和朝服。同时,还摆放着近几代库车王的蜡像以及生平和照片。后宫主要是王爷居住生活的地方。如今,主要陈列着一些王爷以及家人使用过的物品等文物。前后展厅生动地再现了12代世袭“库车王”190年的历史生活。王府里有一段老城墙,据说是汉代的遗迹,或许是库车历史的最好见证者,或许更是库车浴火重生信念的象征。它见证了库车几经兴衰的悠久历史,见识了腥风血雨的残酷战争,也仍记得那些曾经人来人往商贾云集的繁华生活。

这是21世纪的某一天,当那位2000多年前的丝绸商人在夜色中隐去,新到的游客站在历史沧桑的龟兹古渡边,看水面上重生的龟兹古城灯火摇曳的倒影,忽然想起以前熙熙攘攘的商贾,想起平叛大小和卓的大战,想起2000多年来的龟兹盛景。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44932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