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竹子常常被视为君子的象征,因为它既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又有谦虚低调的性格。同时,竹子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哲理,比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就是一句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
竹子的最大特点是“腹中空空”。把竹子纵向剖开,里面只有横隔的竹节,其他一无所有。我国有一个成语叫“虚怀若谷”,虚,就是谦虚;怀,是指胸怀;谷即为山谷。整个成语连起来解释就是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而竹的“腹中空空”正好形象地表明了它谦虚之至。腹中无物就必须从外界不断地汲取营养,不断地充实自己,永不满足。
谦虚,这就是竹子最显著的精神!
竹子不仅如此,它每成长一步,都留下印记。在生命的旅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困难不能使它害怕;挫折不能使它畏缩,竹节足以作证,它将竹子的前进过程作了生动详细的记载,这难道不能给人一些启发吗?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件事情,学一样本领,均应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进,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竹子一般不开花。它没有牡丹的高贵,也没有君子兰的艳丽;它没有月季的引蝶浓香,也没有茉莉的诱人清香。竹子朴素,不炫耀,不卖弄,因而不为人们所注意,在姹紫嫣红的春天,则更引不起人们的青睐。但它独特的美,却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成为他们的爱物。著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擅长画竹,还以竹自喻,他曾在《竹》一诗中写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在这首诗中,郑板桥巧妙地抓住竹子一般不易开花这一特点,表白自己宁愿保持本色,也不愿钻营取宠的态度,这也是竹子的品质的写照。
竹子开花的周期较长,而且要有一定的气候条件,因而不易被人们发现。一般地说,从笋长成竹后需几十年方开一次花,其花为复穗状花序,白色或淡绿色,与小麦花相似,形体极小。和风吹过,漫天飞扬,其情景如唐诗所形容“惟解满天作雪飞”。不过,竹子开花并非好事,它象征着一带竹林生命周期的结束,造成大片竹林枯萎。我国科学工作者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许有一天,人们能根据需要控制它的花期。
在春天,竹子不引人注目,而在冰封大地的冬天,只有松、梅与之作伴,故人们把松、竹、梅亲切地称作“岁寒三友”。竹能够抗严寒、斗傲雪,它的生命力强。一首题为《题画竹》的诗中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生动地写出了竹的旺盛的生命力。
每当春风吹绿大江两岸,桃李争芳斗艳的时候,竹林里的泥土就一块块地向上拱起,这是春笋听到了春风的召唤,开始萌动了。这些春笋以顽强的生命力冲破重重阻力,从泥土中钻出来,一经春雨滋润,一夜之间就能窜高许多。
雨后的清晨,竹林分外秀美。朝阳初升,一抹金色的阳光首先照亮竹梢,高高矮矮的春笋挺着笔直的腰杆,笋尖的嫩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雾气在竹林里慢慢浮动,像轻轻飘动的羽纱。春鸟在竹林间歌唱,白鹭在竹梢中嬉戏,大红公鸡迎着灿烂的红日引颈高歌……这竹林晨景,使人沉醉,使人流恋!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