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墙左边紧挨的是一面长10米的“政法墙”,与县文化馆文化墙一样,离地1米以上是前面内空装白玻璃的展窗,是公、检、法、司政法部门的法制宣传栏。八十年代初,刚改革开放不久,全国的治安形势非常严峻,各种的刑亊案件发案居高不下,各种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从70年代那个红色年代过来的人们,大多数思想单纯,对于在社会上猖狂的违法犯罪深恶痛绝,而对严峻的治安形势则是人心惶惶。八三年“严打”,对改善当时的社会治安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推进改革开放,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严打”期间,每当政法墙有“严打”公审公判情况发布时,宣传栏前人头攒动,大家争取一睹为快。判刑公告上,死刑犯的名字下面会画上一道粗粗的红线,而结尾处,“此布,院长某”字样的上边则用醒目的红色“√”作为一种严厉的警示。
看过“严打”公告上公审公判的日期,老百姓便早早奔走相告。公审公判当天,从十字街到人民大礼堂广场公审公判现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整个县城及十里八乡的群众潮水般涌来看热闹。被公审公判后的犯人,被游街示众,死刑犯随后押赴刑场枪决。行刑车队前面由警车开道,后面紧跟着几辆大卡车,执行死刑的犯人被五花大绑,他们胸前挂着木牌,上面写有名字、性别、年龄及罪行等,在他们的名字上面还画着黑色的“×”,每个死刑犯后面站着两名全副武装的武警,其他几辆卡车上架着机枪,车上站着一车荷枪实弹的武警,行刑车沿途播放广播,宣传“严打”斗争,控诉犯人罪行,对其他罪行尚未被揭发或有不法念头的人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威慑。
那时一般每次处决2至3 人,最多一次是处决5人。那些曾经如恶魔般凶残杀害无辜生命的死刑犯,由于游街的耻辱和对死亡的畏惧,大多面如死灰,身如筛糠似地不停颤抖,站都站不稳,有的甚至惊吓得尿了裤子,完全没有了他们行凶时的“威风”。而令人吃惊的是有的死刑犯居然面无悔意,毫无惧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朝群众点头微笑,这样的恶魔真是令人恐惧,罪该万死。死刑犯中年纪大的有50多岁的,而年纪最小的只有18岁,除了男人外居然还有女人,其罪行当然是如“潘金莲”似的与野男人合谋杀害亲夫,奸夫淫妇共赴刑场,同到黄泉下“比翼双飞”,被万人唾骂。
古代处决犯人是在人流最集中的地方——菜市口,以杀一儆百、震摄犯罪。而当代再像以前那样在菜市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当代行刑是在荒郊野外。长顺的刑场是在县城往摆所方向5公里外的三关公路下的荒洼地,行刑车队缓缓行驶,沿途引来万人围观尾随。我那时不敢去看枪决,即使去了也看不到,因为人实在太多,我小孩子根本挤不进去。只有事后通过宣传栏张贴的枪决照片来感受死刑犯脑浆迸裂,呲牙裂嘴,满身血污的惨状,这是他们罪有应得的下场。
政法宣传栏往南紧挨的便是供销社第二门市部,第二门市部往南紧挨的是国营饭店,国营饭店里面有馒头、包子、面条和饭菜卖。那时,进饭店吃饭仅有钱不行,还需粮票,买一个馒头一两粮票2分钱,一个包子一两粮票5分钱,一碗面二两粮票二角钱, 一大碗饭4两粮票1角钱,炒上一个菜2至5角钱。那时,父亲每月30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人是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愁下顿。由于生活困难,我从来没进国营饭店吃过饭,只偶尔在里面买过馒头、包子,觉得那里的馒头、包子实在是人间美味。那时,我想要能吃上一碗国营饭店香喷喷的面条便是天大的幸福,更别提想吃炒肉了。在当时许多人还吃不饱的情况下,能在里面吃得起饭的都是各单位的头头脑脑。那时,国营饭店的职工“靠山吃山”,在里面吃香喝辣,让人万分羡慕。
国营饭店往南紧挨着的是我家住的派出所小院了,当时只是一处小四合院的陈旧砖木房。那时的我许是太饿太馋的原因,时常会被10多米外国营饭店蒸馒头、包子和炒菜的香味撩拨得心痒难捱。那些诱人的香味在我的鼻腔处弥漫,刺激着我,剪熬着我,欲吃而不能,让我万分痛苦。1982年,三层砖混结构的县城关新派出所在离旧址100米外的县师范和县城关小学下面建成,我家便搬到那里去了。
十字街口往西、民主路南侧是一排木瓦房,北侧路口一栋砖瓦房是县糖烟酒公司的门市部,里面卖泡饼、饼干、面包、香烟、米酒等各种糠食烟酒。装在玻璃柜台食盆里的糠果,我每次路过目光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口水会情不自禁地流出来。十字街口往西约60米,民主路两侧各有一条叉路,南面是水井路,北面是威远巷。水井路紧靠天灯坡,有口清澈甘甜的双眼井。水井路、威远巷叉路口再往西10多米便是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武警中队了
十字街口往北、和平东路东西两侧便是人们常说的“东门”,几乎全是农户的木瓦房,距街口约100米处和平东路东侧一栋二层的大砖瓦房是县粮食局仓库的门市部。这里与每一家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凡居民户口凭购粮证和粮票到这里买粮食。儿时,我常跟随家人到这里排队买粮油。米、面粉是每斤1角3左右,苞谷是每斤8分左右,菜油是每斤5角左右。粮食按照人口类别限量供应:体力工人每月33斤,干部、教师、医护人员每月27斤,居民每月24斤,儿童每月15斤、学生每月22至24斤。菜油每人每月0.25斤。粮库是粗粮和细粮搭配着卖,细粮是大米和面粉,粗粮是包谷、高粱、小米、荞麦等,细粮占60%,粗粮占40%,不能只要大米不要苞谷。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