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拜谒阳明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昌勇    阅读次数:67211    发布时间:2023-04-28

 

“内圣外王”是中国儒家传统的最高人生境界,纵观先生一生,集“立德、立功、立言”之大成,德高功著、爱国恤民,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做出了不朽功绩,成为“立德、立功、立言”兼三不朽的一代大儒。充分体现了北宋理学大家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和担当,足可永垂史册,昭示来者。

“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先生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重要成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明代中叶以来,王学研究日趋繁荣,产生了更多的阳明心学流派,主要有浙中王门、南中王门、江右王门、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粤闽王门、泰州学派、黔中王门等学派,对先生心学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先生心学思想影响中国和东亚世界长达500余年之久,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难题的重要启示,在当代仍然具有一定价值和借鉴意义。

2014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参观完展厅,感触良多。先生心学思想博大精深,我还不知皮毛,更谈不上参学悟透。要做到知行合一更是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深耕笃行,持之以恒。今后,在人生长途中,不管遇到什么挫折磨难、烦恼忧愁,都要用先生“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这《咏良知四绝之一》的诗句来鞭策警示自己,努力做到恪守良知。

我联想到当前,作为先生心学发源地的贵州,正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努力建设贵州文化高地。近年来,贵州努力传承弘扬阳明心学的“良知”精髓和“知行合一”精神。今天,在贵阳等贵州各城市道路两边的护栏上,随处可见“知行合一、诚实守信”的文明标牌,先生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度融合,深植于贵州大地、黔山秀水间。“以先生命名的“阳明路”“阳明祠站”“阳明××市场”“阳明文化园”“阳明文化节”“阳明研讨会”……等冠以先生名号的事物方兴未艾,诠释拓展了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新时代阳明文化的新内涵、新魅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先生的思想已经传承凝聚为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以前被人形容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正强势逆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谱写许多西部乃至全国的“第一”,连续十年经济增长位居全国前列,城乡风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生的思想历经岁月的积淀、时代的洗礼、实践的检验,已在贵州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生生不息,愈久弥新,散发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先生不朽,光明千秋!

 

 

(编辑:蜀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47536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