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老家的清明祭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昌勇    阅读次数:36979    发布时间:2023-04-19

 

族人认为,百善孝为先,作为王氏子孙,无论你有多大成就,身在何处,都不能数典忘祖,到了清明都要返乡扫墓祭祖,表达自己遵宗敬祖的情感。一个人如果清明都不来为先祖挂山祭祀,是大逆不道的。为此,族中规定,族人如果连续三年清明不来为先祖挂山祭祀的,则开除出族籍。有的族人在外省打工,因工厂一年中假期天数是固定的,不能随意请假,族人宁可春节过年不回家留厂加班,也要把清明假期腾出来,千里迢迢回家挂山祭祖。

正清明的后一天挂“中坟山”,在距寨子1公里的一座大山“大坡上”北部山脚。这里有两所祖坟,葬有王应成与王应林两兄弟先祖,我属于他们的第五代孙了。来挂中坟山的有这两位先祖的后人50多人,祭祀时同样在坟前做菜吃饭,但由于人数少了,由杀猪改为杀鸡。

正清明的前一天挂“小坟山”,“小坟山”位于大坡上中部的半山腰处,这里的两所连体墓安葬的是我祖父王文辉、祖母王陈氏,是父亲与大伯、三叔三家人的“私房坟”。每次祭扫是我们这三家的20多人。与大、中坟山相比,小坟山最能激起我情感的波澜。大、中坟山上的祖先遥远得让我毫无半点印象,而小坟山上除祖父王文辉在我没出生前早逝外,祖母王陈氏是在我12岁时去世的。每次看到祖母坟墓,我不禁会回忆起小时与祖母相伴的岁月,祖母给我讲的精彩的童话故事、祖母唱的动听山歌仿佛还犹言在耳。肃立在祖母墓前,我仿佛看见青石墓碑后祖母那一双满是慈祥关爱的目光在凝视着我。年复一年的清明节,一样的细雨纷纷,一样的杜鹃映红,如今却再也见不到昔日的祖母,再也见不到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话语……失去的亲人不能再来,健在的要加倍珍惜。

除了大、中、小这三处坟山,还有一些祖坟要挂山。每年清明节期间,我祖父三兄弟这三房的后人们还要到最远10公里外的“双子”这个寨子旁去为我的曾祖母王陈氏挂山。作为曾祖母的第四代孙,从小时七八岁我便参与了双子挂山。那时乡间没有车辆,也没有橡样的道路,全靠徒步。一大帮男女老少早早出发,走的是田坎地角,大人们肩挑背扛祭品食物匆忙赶路,我们小孩一边走一边玩地跟着,弯腰驼背的老人们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在最后面,睛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湿淋。单边二三个小时,来回五六个小时的祭祀路途着实艰辛,但去的每个人都是满腔赤诚,没有任何怨言。到了双子曾祖母坟前,杀了鸡,做好菜,叩过头,大家用餐时把双子寨子上舅公家的亲戚也请来共同用餐,加深亲情。怕族中的长者路途劳顿,双子亲戚会极力挽留他们住上一两天后才让返回。多少年来,大家跋山涉水,风雨无阻,从来不会因为路途艰辛而漏掉给这位曾祖母清明挂山。

“少时难识清明意,如今满襟故人情”。小时候,挂山只知道热闹,好玩,有好吃的肉食解馋,并没有什么尊祖敬老的理念。所以,在我小时国家还没有清明假日时,如果当年清明不逢周日休息,每到清明前一天,便会编些借口向老师请假回老家挂山,好大快朵颐。而当自己长大成人,尤其是到了不惑之年,历经世事,面对先人的墓碑,自然会想到因为有了墓茔中的先人,才有了自己,从祖父母追溯到以前的若干代,想到某个可知的“分枝散叶”的祖宗,进而思考到我们整个王氏家族的起源。我们王氏家族的目光不光关注生养我们的父母或我们所熟悉的祖父母,我们的大脑不光铭记父辈祖父辈的恩德,还要越过他们,慎终追远。追溯我们的祖父辈以上的更远的上上一辈,直到我们目光尽头,所知的最遥远最古老的那一辈祖先为止。

今年清明前,据族中长老反复考证,家族确认了一所年代更久远的老祖先坟墓,位于距寨子10公里远的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大坡脚组一处叫交椅坡的地方。据说是一位清乾隆年间的老祖太王伍氏,具体生卒年月已不知晓,但至少要比大坟山王阿敏老祖先要早上50年。欣喜万分的族人于是积资2万多元,在47日为王伍氏老祖先举行立碑砌坟祭祀仪式。因当日清明假期已经结束,在外地上班的我等一些游子不便再回乡祭祀,在老家及附近的族人仍有150多人前去挂山祭祀。尽管此前这么多年来我们未曾为这位老祖先挂过山,我们半点不知她的相貌,丝毫不了解她的性情,但我们最尊崇谟拜的在于她是我们所知最老的祖先,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起源。我们整个家族都流淌着她的血液,传承着她的基因。我们今天这个250人的王氏家族,正源于祖先们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而来。基于这种重视家族精神传承的文化心理,我们敬重祖宗先人,清明祭祀虔诚、执着、隆重。我们在祭祀中追亿先人故事,也在思索生命的旅途上悟出成长的道理。我们这种敬祖仪式不属于迷信,而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是与生俱来的天然情感,蕴含着敬老美德,传承着人间大义。我们的清明祭祀,祭拜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自己的祖先,是由亲情衍生的一种最朴实的爱与思念。哲学家冯友兰说:行这种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5776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